《传闻中的陈芊芊》:在甜宠网剧中,用荒诞破局
上周上线的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收获颇高关注度,靠脑洞和反套路剧情,收获豆瓣评分7.6(4.15万人打分)和一众自来水,成为最近的上佳下饭剧。
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一个十八线小编剧一不小心穿越到了自己写的古装剧里,成了剧中的恶毒女配,为了避免自己“第三集就死在男主毒酒之下”的悲剧命运,使出十八般武艺要扭转乾坤,改变男主对自己的印象,顺利活到大结局。在这个讨好男主过程中,“大哥别杀我”的求生欲,被男主理解成了“少主快娶我”的少女心,衍生出一系列误会和笑话。
这部剧要说制作也就一般,平平常常的网剧水准,要说主题更谈不上,打打闹闹的解压喜剧。女主男主都是近年来从网剧中崭露头角的新生代演员,整部剧没一个算得上“咖位”的“明星”。但就是能让人看完一集又一集(甚至还充了会员),十分魔性。严格来说,这可谓是一部纯靠编剧之力出圈的剧。
该剧总编剧南镇,好几部作品都是奇幻设定的脑洞喜剧,什么漫画作者穿越自己的漫画,什么渣宅男订购恋爱机器人订成了男性……梗都不算新颖,但胜在逻辑不崩,网感强,节奏快,笑点密,符合当代年轻观众观剧需求。到了这部《传闻中的陈芊芊》,编剧似乎越来越找到了写这类故事的手感,而且这种在网文和漫画中并不少见的“穿剧”设定,天然适合编剧嘲讽技能拉满。在该剧中,编剧自嘲和嘲讽行业,真是一个没落下。比如配角话太密烦得人头大,是因为女主写剧本时,用配角话多这个设定来撑够剧本字数;比如通过“祖师爷”说书人之口自嘲自己写的剧本是“行活”;比如在自己写的剧本里填自己挖的坑,个中心酸,着实形成了这部剧不同于其他同类型作品的喜剧段落。
《传闻中的陈芊芊》这种“穿剧”设定,和早年以《步步惊心》《宫》为代表的穿越古装剧有很大不同。前者架空时空背景,避免了一些审查上的风险,增加了创作自由度,后者则因涉及具体历史而有所束缚、需要编剧闪转腾挪在历史某些模糊的夹缝中做文章,逼仄得不行的同时,还容易惹各方质疑。当然,《步步惊心》《宫》之后,“穿越”潮的迅速退去,不仅仅和当时的质疑和审查有关,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一类型剧的创作慢慢陷入窠臼,成了一潭死水,不再具有吸引观众的“新意”。同时,虽然都是穿越之后和古人谈恋爱,后者因为真实历史不可改变,大多数爱情故事试图表达的核心是:爱是不可逆的宿命悲剧,但这种宿命悲剧又因“穿越”这个荒谬的前提显得十足荒谬。而前者的爱情故事,则客观上有了更多作者创作的可能性,和观众解读的可能性,要荒谬就荒谬到底,要解构就解构到底,大可不必强行宿命或深刻。在《传闻中的陈芊芊》里,女主与自己笔下的角色陷入爱情,其实归根结底,一定会探讨到这种感情的真实与虚幻,而这个爱情故事越“甜”、越“动人”,其中的荒诞色彩也就越重。
另一个在这部剧中称得上有几分意思的设定,是剧中两座民情风俗迥异的城池:一个男尊女卑,一个女尊男卑。女尊男卑的花垣城,女人当家做主可读书可从政,男人为女人附庸,从小被规训如何嫁个好女人,妻子生了男孩,丈夫会被责备没本事传宗接代,女人不允许男人赚钱交税,因为男人不配享有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这个男女逆转的设定,曾经在泰剧和日剧中都做过,可以说,性别歧视在东亚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有讨论空间的议题。而《传闻中的陈芊芊》,没有把重点放在探讨男女性别境遇对调上,还是集中精力在做甜宠爱情,性别对调作为一个猎奇设定充当背景,未免稍显浪费。但这一设定虽说没有充分展开,其中一些就此做出的喜剧段落,也有很明显的讽刺现实意味,这在一部古装甜宠剧中,已属罕见。
在国产网剧“甜宠”这个分类条目下面,是脑残剧的重灾区:剧情无逻辑,台词不走心,演员无演技。基本观众对国产剧全部的恨铁不成钢里,粗制滥造抗日剧扛下半壁江山,无脑迷惑甜宠剧扛下江山半壁。
“古装甜宠”更是这个垂直领域里让人绝望的一种细分类型,我现在都还常常回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古装剧中的一幕:开创煌煌盛世的康熙帝,蹲在御花园拿着一朵波斯菊扯着花瓣,少女式嘟嘴念叨“她爱朕、她不爱朕、她爱朕、她不爱朕”,那无脑一幕对我造成的冲击清晰如昨天,总能让我瑟瑟发抖如同患了PTSD。
为啥“甜宠”这个门类会成为重灾区,道理很简单,因为“快、易、火”:制作快捷,剧本简单,容易火爆。因此,这个门类成为许多水平不咋样、资质也平平的影视制作公司最爱做的项目,自然成为劣质剧、雷剧高发区。你想想,给十八线小编剧几万块钱,写个多角恋粗糙剧本,加点“虐恋情深”“追妻火葬场”“霸总壁咚”之类的佐料,找几个演技“麻麻地”的鲜肉小花,轻轻松松,一两个月就能拍出个二三十集,拍完轻轻松松就能卖给平台,对于影视行业的生意人,这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因此,我们看到了“承包鱼塘”的土味霸道总裁,看到了“加油,鹿小葵”式的纸片励志女主,看到了“她爱朕、她不爱朕”的恋爱脑康熙帝。
当你能出三分力气得八分收益时,还会花十分力气去赚那十分认可吗?大多数人不会了。但是,一个类型剧的迭代和发展,靠的就是那些愿意花力气的少数人。而那些大多数,一旦在重复和粗制滥造中耗尽观众对同类题材的耐性之后,迎来的就是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互联网时代,“网生”一切。我们看的是“网生内容”,追的是“网生明星”,读的是“网生小说”,“网生”两个字,很多时候被理解为“接地气”、“简单化”、“不高级”、“没内涵”。但“网生”之所以能站上潮头,是因为其野生野长的强劲生命力,能够对旧的规则旧的内容,有所打破,有所重建,“破局者”才是网生内容的第一定义。像《传闻中的陈芊芊》这样的网剧,大可以再多一些,从小的创新与破局开始,我们期待也欢迎更多脑洞大开的网生内容,期待它们对传统内容发起挑战,或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