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灾难面前,请坚守人性之光

从易
2020-01-26 15:50
来源:澎湃新闻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的背景下,早前一部讲述流感疫情的韩国电影《流感》被观众翻了出来,成为豆瓣上的热门。

《流感》海报

《流感》登上豆瓣热门

从类型上划分,《流感》是一部灾难片。因为韩国国土面积小,四周临海,人口密度大,各种自然灾难不断,加上特殊的政治历史原因,半岛局势风云变化,韩国国民心中有一种忧患意识,这转换在电影中,就是韩式灾难片的兴盛。从《汉江怪物》(2006)、《海云台》(2009)、《铁线虫入侵》(2012)、《流感》(2013)到《釜山行》(2016)、《潘多拉》(2016)等,韩国电影形成一套稳定成熟的灾难片模式。

2013年上映的《流感》(《致命感冒》),由金成洙自编自导,张赫、秀爱、朴敏荷、车仁表等人主演。重温这部老片,能给人警示,也能给观众传递某种正面的力量。

致命流感

电影讲述的是,来自东南亚某个国家的偷渡客辗转到达韩国。长时间被关在密不透风的集装箱,已经有人感染了禽流感,禽流感在封闭的集装箱内发酵,变异升级为可人传人的H5N1新病毒,通过空气和呼吸道传播。

几天后,这节集装箱终于到达韩国的盆塘市,这是韩国京畿道城南市南部的一个区,是韩国首都圈内的一个新兴城镇,距首尔仅有15公里,人口40多万人。打开集装箱后,偷渡者中仅剩一名幸存者,其余的人均感染而死。

一名韩国的蛇头感染了病毒,很快出现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他去药店买药,咳嗽后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扩散到药店里的成人、学生和小孩,而不知情的感染者又进一步将病毒扩散给其他人……病毒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扩散。因为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药,病毒感染者在两天左右的时间可能就会丧命。

咳嗽时病毒会随唾沫传播,一定要用手帕或者纸巾捂住口鼻或用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

当地议员对疫情麻木大意,等到疫情爆发时,整座城市已经在失控中。官员、医生等率先知道消息的人员,纷纷从盆塘逃到首尔。韩国总理做出决定,隔离城市,以防病毒向首尔、向全国蔓延。

政府向盆塘派出军队挨家挨户搜查,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统一关闭管理,并承诺非感染者48小时没有出现症状就可以离开隔离区。显然,这一措施过于简单粗糙且风险极高,因为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集中在一块,人群密集,感染人数会急剧增加。医生推断,感染概率或达50%左右。韩国总理则回答,“那不就说明50%是没有关系的嘛。”

韩国国务总理要求把感染者和非感染者集中管理

但韩国政府并没有履行非感染者48小时离开隔离区的承诺,也没有对感染者进行集中治疗。对于感染者,韩国政府的做法是“草菅人命”,相当残忍。可以说,为了保住首尔、保住韩国,政府已彻底放弃盆塘。

电影的另外一条线索则在消防队救援人员姜智久(张赫 饰),单亲妈妈、女医生金仁海(秀爱 饰)以及她的小女儿金美日(朴敏荷 饰)之间展开。在一次车祸中,负责救援的姜智久与金仁海相识,姜智久对金仁海产生好感。金仁海本有机会逃到首尔,为了带女儿离开滞留在盆塘,女儿也不幸感染了病毒。

张赫饰演男主角姜智久

秀爱饰演女主角金仁海

面对抉择困境的不仅仅是韩国高层,也包括像姜智久和金仁海这样在隔离区的普通人。要不要拯救那些感染者?如果亲人不幸感染,下场是被政府集中“清理”,为了保住亲人要不要选择欺瞒?

电车难题

灾难片的核心,往往是对人性的考验。《流感》亦然。毕竟大难当前,生存机会可能有限,会否有人为了成全自己伤害他人?

整部电影的几次大的矛盾冲突,都可以看做是一次又一次的“电车难题”。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电影中的第一个电车难题是,当韩国政府下令封锁城市时,一家大型场内许多市民在超市抢购。这时超市出现了感染者,警方随即下令封锁超市。姜智久、金仁海和金美日在千钧一发之际逃了出来。

超市里的人是一条电车轨道上的人,可超市外的人是另一条电车轨道上的人。如果将超市里的人救了出来,他们可能感染到其他人;可如果将所有人封闭在超市里,必然会导致很多无辜者被感染。

如果是你,你要不要封锁超市?

警察封锁超市

第二个电车难题是整个盆塘市与韩国其他地区的权衡。韩国总统(车仁表 饰)与韩国总理(金基贤 饰)发生激烈争执。韩国总统认为应该将非感染的盆塘市民放出来,但韩国总理以及在韩美国驻军的长官则决定彻底放弃盆塘,包括那些未被感染者——为的是以防万一。

盆塘是另一个大型“超市”。是为了彻底杜绝流感放弃40多万市民的生命,还是保住40多万市民的生命,同时也让整个韩国处于被感染的风险中?

如果你是韩国的决策者,你会如何选择?

韩国总理和韩国总统(车仁表 饰)意见分歧

第三个电车难题是女主角金仁海所要面对的。女儿已感染上病毒,按照隔离区规定,必须送到感染区——而到了感染区的下场只有一个,死亡,甚至是濒临死亡时便被“活埋”。

女主角知道隔离者的下场。她隐瞒了女儿的病情,将女儿留在非感染区。可这也意味着,女儿可能会感染到其他人。尤其是当男主角为了保护孩子选择顶替孩子进入感染区时,女主角也沉默了。

当女儿绑在铁轨上的一边,女主角让电车驶向另一边。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做?

女主角发现女儿也感染了

最后一个电车困境发生在电影的高潮段落。知道真相的盆塘市民发生暴动,打算冲破封锁线冲向首尔,“我们要去首尔,要让首尔也产生感染者,那样政府才会想办法救我们。”在美国军方的要求下,韩国总理下令射杀冲向封锁线的市民。这遭到总统的反对,“你这是在杀人,我们的国民”。韩国总理也怒吼,“为什么只想着那里面的人,不是应该想着全体国民吗?”

如果你是韩国军方的一名士兵,你会扣响扳机吗?

人心的灾难

灾难电影常常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当野心勃勃的现代人沉浸于科技进步制造的无所不能的幻觉中时,一次意外的灾难的降临,彻底戳破人类仍无比脆弱这一事实。而很多时候,灾难可怕,灾难中的人性自私,则是另一场可怕的灾难。

这在《流感》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这场流感是否彻底地不可控了?绝非如此。但无论是韩国政府自私的决策,还是韩国民众自私的民意,差一点让这次流感成为真正的灾难。

流感刚发生时,感染科的医生就对当地议员提出警告,必须封锁盆塘。议员出于自己的政治利益考虑(自己的区不能出岔子),反对提议,他说,“新种病毒至于这么害怕吗?感觉就像和大家说阿猫阿狗一样呢。”议员一拖拉,病毒就加速蔓延了,而他则很快就通过直升机逃到首尔。

无知的议员

韩国总理知道情况后,打算先封锁盆塘再宣布疫情,理由是人类在危机面前无法冷静,“如果宣布了结果人们都闹翻了,反而比那个病毒更加可怕。”之后更是做出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集中管理的愚蠢决策,甚至为了避免盆塘市民在网络上抗议,还打算封锁网络,“越是危机情况,统制手段越是要简单一点”。

无良的政客

韩国电影一贯有自黑的传统。《流感》也不例外,电影中的绝大多数高层决策者自私自利、刚愎自用、麻木不仁,正是他们漠视专家建议、基于政治考量的决策给救援活动造成了阻力。加上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韩国与美国之间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韩国的不少决策均需要参考美方的意见,韩国民间一直以来对此有浓重的反感情绪。在奉俊昊的灾难片《汉江怪物》中,“汉江怪物”隐喻的正是韩国政府在美国干预下的畸形状态。在《流感》中,青瓦台也面临着来自美方的压力,美方最后甚至要出动战机毁灭城市。电影也由此再一次对韩美军事同盟提出质疑。

美方驻韩高层要求青瓦台采取行动

除了韩国高层的颟顸自私外,随着疫情的加剧,盆塘地区以外的韩国民众自保情绪也越来越浓重。一开始同意彻底封锁的韩国民众比例只有35%,但仅仅一个晚上过去,封锁盆塘的意向已经上升到96%。“封锁”不仅仅是不让进出城那么简单,而是彻底放弃该地区,任其“自生自灭”。

民众出于自保,同意彻底放弃盆塘

请始终坚守人性之光

《奇葩说》第一季曾经有一道辩题,《要牺牲贾玲救大家吗》。这道辩题其实也是电车难题的变体,说的是漆黑的海面上,有两艘船被大魔王困住了。第一艘船上关押着场上16位奇葩和现场100位无辜的观众,另一艘船上关着女神贾玲。大魔王密谋了一个邪恶的计划,他在第一艘船上放了一个按钮,如果按下按钮,船上的116个人可以获得自由,但贾玲的船就会爆炸,船毁人亡。如果不按,第一艘船就会爆炸,奇葩们和观众就会葬身大海,无一幸免。现在按钮就在你面前,你会按吗?

现场100名观众63名认为该牺牲贾玲换取大家

辩题开始前,观众投票,选择该牺牲贾玲的人达63票(总共100票)。蔡康永起初的立场是正方,但看到这样悬殊的投票人数,他叛逃了他原本的立场。蔡康永说道,“这不是一场辩论,这是一次向大家传递关键的价值观的时刻……我就不惜牺牲我作为团长的立场,我得要传达这件事情就是,这当中有一个你们双方都没有提到的事情,就是作为与不作为。

“你按下那个钮是作为,你不按那个钮是不作为,我们人最基本的底线是要守住那个不作为……《蝙蝠侠》有一集,人多的那艘船上全都是从监狱里放出来的犯人,穿着橘色的囚犯服,另外一艘船上绑满了炸药,是一船的老百姓。囚犯这艘船上的人在挣扎投票,要不要照大家的意思,把那艘老百姓的船给炸了,因为蝙蝠侠那一集的坏人,下的指令就是你们这些囚犯,不过不按钮把对方炸了,到时候两艘船就一起沉。如果你没有看过那个电影的话,我在这边告诉你,那一群犯人虽然全部都在催促,手上拿着那个按钮的人说,快按呐,你再不按时间到了,我们两艘船都要沉了,可是非常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是这一群被认为穷凶极恶的人,到最后没有人上去按这个钮,他们废然而退,他们放弃了按钮的机会,他们守住了不作为的底线,有所不为。”

守住不作恶的底线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同样是《流感》所倡导的价值观。人性虽然最冷,但人性同样最暖;人心虽然可能引发灾难,但同样只有人心可以拯救灾难。张赫饰演的男主角是个普通的消防员,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自始至终的“有所为”——帮助他人、拯救他人、成全他人,“有所不为”——不损人利己、不作恶。

在超市被封锁时,女主角让她赶紧离开,去往首尔的最后一班飞机上也有一个他的座位。但他留下来了。女主角说,里面有感染者。他回答,“我知道,但是我是救援队员啊”。女主角说,你是救援队员的事这里没有人知道。男主角答,“我知道啊,我……”

男主角闪耀着人性之光

很多时候人们自私,是因为我们设想了一个最可怕最糟糕的后果,就比如所谓的不救“贾玲”,第一艘船真的会爆炸。但事实上,最坏的情况往往不会发生,当它发生的时候,恰恰是人们纷纷选择了自私,比如人们为了自保牺牲了“贾玲”,或者电影中马东锡饰演的角色,自己感染了也想着感染别人。

但请不要对局势太悲观,只要有人勇敢逆行,只要有人点亮人性之光,他一定会照亮黑暗。而当所有人都选择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时,灯光之海就会彻底刺破黑暗,光明也就不远了。

《流感》有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或许有人认为这过于乐观了,但这其实是创作者对人性的相信。因为小女孩一开始对幸存偷渡者(他身上已有病毒抗体)的善意,他才同意输血给小女孩,小女孩也获得抗体,在偷渡者被杀害后,小女孩身上的抗体成了所有人的希望;而电影最后,也是小女孩用身体挡住妈妈,“不要开枪打我妈妈”,士兵不忍扣下扳机,市民勇敢冲破封锁,总统下令以导弹狙击美军战机……

小女孩挡住枪口保护妈妈

你不必是超能力者,你不必是可以拯救世界的英雄,你只要是一个普通的好人,我们只要都是普通的好人,付出爱、不添乱、不作恶,再大的困难最终也会捱过去的。这一点,越大的困难面前,我们越该深信不疑。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