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中国论坛:中国故事就在手边,等我们用合适的方式去讲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发自戛纳
2019-05-18 10:24
来源:澎湃新闻

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在各个单元“全面开花”。主竞赛单元有刁亦男执导,胡歌、廖凡、桂纶镁主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一种关注单元,初次做导演的祖峰携《六欲天》而来;影评人周、导演双周等单元,也都有青年导演入围甚至作为重要压轴场次放映。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影市场,戛纳电影市场中多个中国片方携项目而来也受到广泛关注,多部中国影片登上《银幕》《综艺》等戛纳场刊,甚至还第一次有了“中国日”。

对话现场。左起:主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路画影视传媒总裁蔡公明,法国国家电影联盟大中华区代表伊莎贝拉,《流浪地球》导演郭帆,《阿拉姜色》导演松太加

5月17日,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法国戛纳电影市场合作举办的“SIFF中国日”上,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了包括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路画影视传媒总裁蔡公明,《流浪地球》导演郭帆,《阿拉姜色》导演松太加,法国国家电影联盟大中华区代表伊莎贝拉,以及法国发行公司高层、戛纳电影人代表等中外嘉宾进行对话,嘉宾们围绕“走向世界的新时代中国电影”“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创作”“引进片对中国电影产业和创作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中国市场:观众的进步和“年轻”

参与此次论坛的几位中国电影人代表各有代表性,腾讯作为制作方,是中国电影的新鲜血液,有科技和互联网基因参与的电影制片代表了当下电影生产方的新力量;路画影业作为主打宣发的公司,去年从戛纳引进了《小偷家族》《何以为家》两部重量级影片,且史无前例的让“电影节电影”在市场上获得了高票房的耀眼成绩;郭帆的《流浪地球》不仅在春节档获得了票房的大丰收,更重要的这部电影和这类导演的存在,展示了中国电影在工业体系和类型探索上突破的可能性;松太加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嫡系”导演,《阿拉姜色》征服电影节和海外观众,国内遇冷的现状也提醒行业热闹之外仍然有一群电影人寂寞的耕耘着自己的坚持。而来自法国的伊莎多年来与中国电影有着深度的合作,提供了“外来者”的不同角度看待这个遥远国度的电影及其行业的发展。

各方嘉宾带着自身的经验和立场展开讨论,也使得论坛的观点交锋更具探讨价值。

关于中国的电影市场,身在一线的几位嘉宾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路画影视传媒总裁蔡公明近年来专注文艺片的发行,在他看来,像《何以为家》这样没有明星的黎巴嫩电影,带着文化隔阂,却能够获得超过3亿的票房,充分说明中国的观众已经进步,“中国观众确实变了,以往语言障碍、文化障碍都会阻碍观众进入电影院,甚至大多数人对这样遥远国家经历的问题根本不会关心,而现在在中国有超过一千万人看过这部电影。”

导演郭帆

而郭帆则站在导演的立场表示,“今天大的电影环境和文化背景,让一个年轻的导演,可以在处女作的时候就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能够相信未来。”

不过,“蓬勃发展”的繁荣之下,也有落寞的地带,松太加导演谈及自身的经历表示,这个行业也有很多导演依然艰难,个人化的表达很难进入主流制作方的视野,光鲜背后还有巨大的冰山隐藏在水下,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对于艺术电影的困境,做欧洲市场发行的伊莎从自身经验给出解释:“中国市场非常大,但观众非常年轻。大部分观众还是18-28岁。而欧洲的主流观众是40岁以上。”基于这样的差别,中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一直面临一些困境,“40岁以上欧洲人想看的电影不会是中国20岁孩子想看的。而外国四十岁人看的片子也不是中国孩子喜欢的。这是多年来一直遗留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蔡公明认为,必须对市场保持理性的认知,“一方面大家看到中国市场的机会和变化,但几部电影的好成绩也未必代表以后都能那么好。电影市场,尤其是艺术电影更需要精耕细作,持久发展。”

好的“中国故事”应该没有字幕也能看懂

另一个论坛聚焦的焦点关于创作,如何在国际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在场电影人讨论热烈的话题。

腾讯影业未来开发包括古龙武侠、故宫600周年系列的影视剧都是围绕这一出发点进行。程武表示,“中国电影公司更希望讲述中国故事,基于中国题材,符合中国审美,有中国文化传承的故事。”

在今年春节档获得强烈认同的《流浪地球》颠覆了西方科幻片的美学体系,不是个人的超级英雄拯救地球,而是全人类合力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样的“集体主义”和土地情怀更符合中国人的情感价值观。郭帆称,虽然未来自己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探索电影的工业化道路,拓展中国科幻电影的边界,但在讲故事方面将坚持寻找东方式的表达,“我们用各种方式解决违和感的问题,钢铁侠摘掉面具是一张中国面孔不一定适合。中国故事就在我们手边,等待着我们用适合的方式去讲。”

蔡公明则从市场反馈给出经验,“观众更喜欢反映现实的电影,贴近现实,贴近人们的情感,这方面是适合中国的。过于个人表达的电影现在的观众接受度还不高,比如绝大多数在戛纳的艺术电影并不适合中国。”

同样身为创作者的松太加导演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对“中国故事”的思考,“可能我是一个文艺片导演,我觉得不用刻意去讲一个所谓的‘中国故事’,当镜头语言在阐述传达东西的时候,只要你记住你是一个人,在一片土地上,这就够了。”

一直关注中国电影的伊莎希望看到的中国电影是:“感动我们,即便我们不了解中国也能看得懂的电影。电影是国际语言,我们都是母亲、都是孩子,即使没有字幕配音,我们还会觉得有意思,那样中国电影就是最棒的。”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