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城堡》:不是悲情主义,而是理想主义

于理
2023-06-05 15:57
来源:澎湃新闻

职场剧创作愈发显得吃力不讨好,这是业内普遍存在的共识。一方面,都市范和专业性并存的职场剧并不容易进入下沉市场;另一方面,职场剧的核心受众——比如大学生和都市白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需要只能以正面表现为主的国产职场剧。二三十年前,我们在tvb的职场剧里遐想大都市的白领生活,而今这一切已经成为现实,但“996”“社畜”的真实处境也打破观众对于职场生活的梦幻想象,观众似乎不再需要经由职场剧去想象一些什么了。

医疗剧作为职场剧的一个分支,也面临这样的困境。无论是有流量坐镇的《谢谢你医生》,还是口碑相对出众的《关于唐医生的一切》,都称不上出圈。这一回的《白色城堡》亦然,单从播出数据上看平平淡淡,虽然它有着还不错的看点。

《白色城堡》海报

编剧如果没有医疗经验,要写好医疗剧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隔行如隔山,医疗剧对于专业性的要求更高。《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编剧大学时念的临床医学专业;《白色城堡》也有着不错的专业性打底,其改编自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成钢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同名小说。《白色城堡》由曾经获得白玉兰最佳编剧的张蕾执笔,《鹤唳华亭》的导演杨文军担任总导演,从原作到团队都比较靠谱。

专业性只是医疗剧最基本的前提。当前医疗剧创作进入瓶颈,除了职场剧这一大类的整体困境外,还在于医疗剧自身也进入了创作的瓶颈阶段。

当一部医疗剧出来,观众已经基本可以预料到它的叙事模式:通过一个个单元案例,来体现医生的成长、医生的辛苦和医生的伟大,也经由一个个案例折射患者的众生相,并对医患关系有所揭示和思考。

这一叙事模式是戴着镣铐跳舞的结果,因为医疗剧一直存在着一些创作禁区。比如医患矛盾不能深挖,医疗体制不能多谈,也必须总体上确保医生群体的正面形象。医疗剧创作束手束脚,难免进入模式化但安全的创作范式中。就比如从《谢谢你医生》、《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再到《白色城堡》,基本都是以单元病例连缀起情节,然后再一并讲讲患者的故事,说说医生的辛苦。

尴尬的是,有时连病例都会撞题。比如《白色城堡》第9集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个打篮球的年轻人突然晕厥了,血氧下降得非常快,并且病人的右肺没有呼吸音。医生赶紧去问病人的同学病人打篮球时是否有嚼口香糖的习惯,果不其然,是口香糖卡住声门了,这才引发了窒息的风险。

剧烈运动时不要嚼口香糖

这个案例原原本本也出现在《谢谢你医生》中的第4集。两部剧中,医生分析病情、排除病因的台词高度相似。

《谢谢你医生》有相似的病例

虽然《谢谢你医生》播得早,但可千万别说《白色城堡》借鉴了它,因为王成钢的小说原作里确实记录了这样的案例(2018年出版),反而是《谢谢你医生》的原作《ICU48小时》并无这一案例。那么,《谢谢你医生》的编剧团队在收集案例时是否读过小说《白色城堡》,我们就不清楚了。

这是国产医疗剧的客观困境:编剧团队哪怕在创作阶段可以收集几十个案例,各种限制下,到后面挑挑拣拣删删改改就是那么些案例。

小说《白色城堡》对于医院这一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医疗制度的不足,医患纠纷的死结,以及医疗制度下医生的无奈有颇多着墨,到了剧版均被“净化”了。也由于剧情无法对医疗体制进行有效的省思,剧集对于患者众生相、医患关系的呈现,基本也是那些能够说的内容,诸如医生很伟大、有些患者的经历令人唏嘘、有些患者对医生有很多误解,等等。

因此,如今的国产医疗剧要好看,不能仅仅局限于医疗部分的保守、雷同式呈现,一定得有超越医疗范畴的信息增量,让观众能够有情感上的投入、代入或补偿。

《白色城堡》具备不错的可看性,归根结底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急诊四杰”的形象,他们是燕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康医院的王扬鸣(彭冠英 饰)、路易(涂松岩 饰)、祖闻达(高鑫 饰)、刘非(熊梓淇 饰)。《白色城堡》讲述了四个理想主义者的境遇,只不过他们活动的场域是医疗领域。

剧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是王扬鸣。一出场的他很容易让年轻观众有所代入:漂在大都市的外省青年,如果不能顺利到找到工作,户口就得回到原籍去;跟大多数刚出象牙塔的年轻人一样,他有些青涩稚嫩,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拼,不怕输,更难得的是,拥有一颗纯粹的初心。

王扬鸣(彭冠英 饰)

怎样的初心呢?由于急诊科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见证过太多的死亡。很多新人医生第一次遭遇病人的死亡时,或许都会跟王扬鸣和刘非一样,被吓到了,惊觉死亡的恐怖。“一个几分钟前还有思想,还在动,甚至还和你说话的人吐出最后一口气,然后逐渐变得冰冷,变成一具毫无生气的躯壳。”

然而,见证死亡是医生这一职业的“常态”。很多医生对死亡的态度,也会从一开始的震惊、痛心,慢慢转向平淡、冷静。就像祖闻达说的,“既然想要干这份工作,就要想办法说服自己,生和死都是这份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部分。你记着,我们不是神,我们不可能救活每一个患者”,医生得学会从难受的感觉中走出来,否则“你就会承受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让你没有勇气,面对下一个病人,甚至再也干不了这一行。接受现实吧,接受你无能为力的现实,不要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医生都学会接受患者的死亡

这是事实。这并不是说医生变得麻木不仁了,而是医生确实不可能救得了每个人,医生必须move on。只是也不能排除,个别医生对死亡习以为常的心态或导向不作为的冷漠。

所以王扬鸣的回答是,“至少现在不行,我当初学医就是因为有情感在里面,因为我在意,如果能不在意,我也不会选这行了”。王扬鸣在意每个患者的死亡,共情亲属的痛苦,只有这份在意与痛苦存在,才会让他更努力地去救更多的人。这是王扬鸣的初心,用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来说,就是“这条小鱼在乎”。

王扬鸣愿意去承受每一份痛苦,因为他在意

《白色城堡》成功地还原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大的期望:我们希望遇到像王扬鸣这样的医生。无论我们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我们都有可能是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属。王扬鸣这类医生的存在,着实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慰藉。

剧情的行进,也一再强化着王扬鸣赤子之心的纯粹与金贵。在他的价值观里,医生就是要救人,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救人可能给医生带来“麻烦”,王扬鸣依然将救人放在第一位。

比如这边患者不立即手术,马上就撑不住了;可如果要进行手术,医院有一些流程要遵守,比如病房里实习医生没有处置权、切气管要进行会诊,比如进行手术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比如一些手术需要征得家属的同意……

如果医生违背了这些流程——虽然你的出发点是救人,一旦病人有什么后果,责任就得由医生来背,有可能被家属告上法庭、赔钱,有可能被开除。扪心自问,如果我们面临同样的处境,有几个人能像王扬鸣那样豁出去?

《白色城堡》既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心理——我们渴望遇到王扬鸣这样的医生,同时它也成功地勾起观众对于一个理想主义的境遇的好奇——王扬鸣这样的人会遭遇些什么?剧情时不时就虐一虐王扬鸣,让观众为他的未来揪心。

两名新人医生都有被虐的时刻

但《白色城堡》不是悲情主义,它不是呈现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被现实碾压;《白色城堡》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它呈现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发光发热,如何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如何得到其他人的守护,如何让更多人彻底成为理想主义者……

在剧中,王扬鸣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在默默帮着他。师傅路易虽然对王扬鸣很毒舌,但每一次王扬鸣因救人惹上麻烦,路易都为王扬鸣奔走。甚至,路易原本被民营医院高薪聘走,当王扬鸣因为救人有可能被开除时,路易还是决定放弃民营医院的高薪工作,“我得回去救他”。

师傅路易恳求患者家属,放弃追究“救人”的王扬鸣的责任

一向佛系的祖闻达,在王扬鸣可能被开除时也向领导求情,“他的身上就是那么一种东西,让人觉得,如果把这样的医生赶出医院,大家会寒心的”。

佛系的祖闻达,也替王扬鸣求情

 跟他仅仅有过短暂接触的医学大佬刘滨河(张志坚 饰)也被他的真诚打动,“一个试用期的大夫,都能为患者不顾一切,我为什么不能博一下呢?”

就连试用期两个人只能留一个的竞争对手刘非也愿意帮他,“他要是走了,安康会有点无趣”。而在之后拯救被家暴女孩的案例中,刘非的行动也证明了他同样是个守初心的理想主义者。

竞争对手也站在他这一边

更梦幻的是,每每到被开除的关口,王扬鸣和刘非都能化险为夷,最终他们俩都顺利地留了下来,成为正式医生。原本说好的二留一,可就是那么幸运,医院特批了一个,部门留下一个。他们的善良得到最好的呵护……

回到现实生活,我们知道我们距离王扬鸣这样的高贵人格有不小的距离,我们遇到像王扬鸣那样的人概率不高,也不是每一个王扬鸣都能够与这么多可爱伙伴同行——他们有可能是孤独的、是被牺牲的……

所以,医疗剧的外壳以外,《白色城堡》本质上是关于理想主义者的浪漫主义故事。现实中什么越是匮乏,我们越可以在《白色城堡》中得到一种假想式的满足。

“急诊四杰”很有爱

无论如何,《白色城堡》彰显了一种理想的人格,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并不局限于医患关系)。这对于其他职场剧、医疗剧的创作也提供了一种破题思路。而如果这部剧能够让那么一些人向往成为王扬鸣、或者愿意去守护生活中的王扬鸣,也是善莫大焉了。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