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大博弈》:冲锋陷阵的改革者们
11月5日,改编自作家周梅森的同名小说的影视剧《大博弈》开播,这部剧聚焦中国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主人公面对国内外诸多对手的步步紧逼,带领企业逆风翻盘的故事。
最近,《大博弈》研讨会在京举行,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和媒体于线上参会。
《大博弈》研讨会
《大博弈》的主线剧情中,北方机械公司因经营不善即将破产,远在东南亚担任海外销售总经理的孙和平被紧急召回就任厂长,他带领北机加入老同学杨柳掌舵的汉重集团,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改革,几年的发展后,一度濒临破产的北机获得新生,并在香港上市。为了实现重汽整装梦想,孙和平积极谋求收购刘必定控股的红星重汽,但却遭到杨柳的全力阻击,三位企业家从此展开一场大博弈,并从不同角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周梅森介绍,他曾在《梦想与疯狂》这部作品中写过2005年中国股份制改革,从此开始关注中国的制造业,并研究企业和资本市场。
他说《大博弈》是一部经济剧,观剧的门槛很高,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讲故事的办法:“我们决定要突破过去形成的讲技术革新、讲劳模英雄、讲厂子改造的套路。在拍摄时,剧的开头原本设计了一场国际会议,但最终决定这个故事还是应该从最接地气、最基础的故事和最好玩的场景讲起,所以后期剪辑的时候重新安排,把倒叙变成了正叙,也就有了现在的孙和平临危赴任北机厂厂长这个开头。”
《大博弈》剧照
《大博弈》的主演包括秦昊、万茜、田雨、张萌,谭凯、柯蓝、丁勇岱、刘琳等,他们在剧中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位主人公中,杨柳成熟稳健,在博弈过程中,以他的攻伐之心,进取之道来把控他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孙和平敢于用理想的火焰冲破固有的一切障碍;刘必定,则是以野心来驾驭梦想并以手段来实现目标。三个人的最终结果,也代表了那个时代发展进程的曲折回环。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大博弈》对极稀缺的企业家精神的凸显是其重点:“剧集在精神层面的展现有一个特点,并不是硬给的,而是紧扣跌宕起伏的改革大戏、商战大戏、资本大戏、人生大戏来展开。企业家精神,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时代精神,它既是企业家群体开拓进取形成的,更是在时代大潮中形成的。”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周梅森笔下的人物身上有种英雄气概,这种人性当中的硬度,是他作品一贯的风格,也是我们当前文艺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当下电视剧现实题材创作过于侧重在红尘烟火气缭绕的日常生活,常常忘记了生活之外还有万千世界,忘记了在寻常的生活当中还有人的胸襟与抱负。”
秦昊在《大博弈》中饰孙和平
关于本剧的主题“大博弈”,耀客文化副总裁、总编审孙昊复盘项目筹备时提起,在同类题材中主创们希望能够重新破题,从一个切面展现出国有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从新视角进行一些探索。
剧评人李星文认为,《大博弈》也难得地讲清楚了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体现在孙和平和刘洪川省长(丁勇岱 饰)的对话中。剧中,刘省长对孙和平说:“你赢了就说靠市场,输了就来找省长,这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遵循的法则,你自己去市场里博弈。”
《大博弈》剧照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CEO陈思劼分享道,工业生产经营较为集中,对政策较为敏感,同时,工业也是沟通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渠道,“平衡博弈,没有输家”,《大博弈》描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间的复杂关系,冲锋陷阵的改革者在制造业中搏浪潮头,呈现给观众一段中国制造业真实而又鲜有人知的行业横截面。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大博弈》打破了以往同类作品描写商战、市场竞争的套路,把企业发展的竞争具象化为人性和价值观的博弈,让企业发展与人的成长过程体现出一致性,使《大博弈》既有浓厚的文学性,又有温暖的生活气息。
研讨会最后,编剧周梅森感慨道:“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参与者、目睹者,作为文学艺术家,我有责任和义务为时代发声,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优秀企业家们为民族复兴做出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