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下载APP
下载APP
进入原新闻
进入原话题
下载APP
去提问
注册
/
登录
下载APP
打开澎湃客户端提问
登录
搜索
视频
战疫
时事
财经
科技
思想
智库
生活
上直播
七环视频
温度计
一级视场
World湃
湃客科技
纪录湃
围观
@所有人
大都会
追光灯
运动装
健寻记
AI播报
眼界
关键帧
中国政库
中南海
初心之路
舆论场
打虎记
人事风向
法治中国
一号专案
港台来信
长三角政商
直击现场
公益湃
暖闻
澎湃质量报告
绿政公署
澎湃国际
外交学人
澎湃防务
唐人街
澎湃人物
浦江头条
教育家
全景现场
美数课
快看
战疫
10%公司
能见度
地产界
财经上下游
金改实验室
牛市点线面
IPO最前线
澎湃商学院
自贸区连线
进博会在线
社论
澎湃评论
思想湃
上海书评
思想市场
私家历史
翻书党
艺术评论
古代艺术
文化课
逝者
专栏
异次元
海平面
一问三知
有戏
文艺范
身体
私·奔
运动家
私家地理
非常品
楼市
生活方式
澎湃联播
视界
亲子学堂
赢家
汽车圈
IP SH
酒业
分享
精选
Front Page
焦点
Focus
思想
Thoughts
讨论
Discussion
目击
Witness
文艺
Arts
教育
Education
探索
Discovery
百科
General
圆桌
DISCUSSION
健康
Health
法律
Legal
运动
Sports
品位
Taste
商界
Business
投资
Investment
政务
Government Affairs
明星
Celebrity
直播
Live
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是华东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包诗卿,关于明代的历史兴衰,问吧!
思想
2021-07-10
包诗卿
“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明朝曾被评价为三无的朝代,腐朽且黑暗;但也有人称明代近三百年的历
…
史,丰富多彩,自由奔放,开启了近代中国民主社会的新纪元。明代自朱元璋立国,到清军入关,风雨三百年,其间发生的一幕幕历史,迄今仍让人慨叹。
为什么相互矛盾的标签,都被浓缩起来贴在这一个朝代?特务政治,东林党争,秦淮八艳,白银资本,究竟谁在书写明朝历史?我是华东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包诗卿,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政治史、社会文化史,关于明代政治、翰林、社会文化等相关话题,欢迎向我提问!
分享
3.2k
共134个提问,
128
个回复
进行中...
把我的昵称还我:
1
2022-07-17
您好!影视剧中说,明代供养宗室和藩王的花费要占到政府支出的一半以上。请问属实否?如果属实,具体的情况怎样?对明代社会的影响怎样?
包诗卿
:
2022-07-18
2
明代永乐之后,朝廷大量赐予诸王岁禄和庄田,以换取藩王的实际政治权力。大体来说,明代宗室和藩王的待遇是十分优厚的,据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润所奏,当时京师每岁粮四百万石,各处王府禄米八百五十三万石,财赋所入不足王府禄米之半。即便这样,仍有大量的将军以下宗室不能自存。由于财政压力巨大,明廷不得不采取削减禄米、折钞支给等办法加以限制。这种打着“亲亲之谊”旗号优待宗藩,使之远离政治中心的办法,与朱元璋最初“藩屏帝室”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而且也未必能真正培养起他们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回复
oxford
:
1
2022-07-08
朱棣在位时多次佣用兵,财政不紧张吗?
包诗卿
:
2022-07-16
1
永乐年间,政治氛围十分压抑,很少有人敢向朱棣如实报告国家财政状况。永乐十九年(1421)十一月,当朱棣再次准备北征时,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都持反对意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储问题。夏原吉的说法是,“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也就是说,现有边储仅能供备御之用,不足以供给大军出征。虽然夏原吉只是请求朱棣遣将往征,不必亲自出征,但他还是被系内官监,家产被籍没。和刑部尚书吴中一样,直到朱棣死时为止,仍被囚禁在监狱之中。兵部尚书吴中虽自缢身亡,但仍被戮尸。当然,永乐二十年的军事行动,最终“以粮尽引还”。不过,相对于财政方面的困难,也有学者认为,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来看,这些战争的消耗还是值得的。
回复
BlakeSong:
1
2022-07-10
包老师您好,请问您如何评价明朝的文官体系?从一些课外书中,我了解到的文官体系就是不断地向皇帝上书,但他们似乎少有能解决问题的人。同时,文官体系中党派分明,给皇帝做决策的过程平添了许多困难和内耗。文官系统是否是明朝官场的糟粕?清朝是否曾对文官系统做过一定的修改?
包诗卿
:
2022-07-16
2
孔飞力在《叫魂》一书的结尾写道:“没有人会哀悼中国的官僚制度。即使按照当时的标准,它所造成的伤害也已超出了仅仅压碎几个无依无助的游民踝骨的程度。但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的特性却可以阻挡任何一种狂热。没有这样一个应急的锚锭,中国就会在风暴中急剧偏航。在缺乏一种可行的替代制度的情况下,统治者就可以利用操纵民众的恐惧,将之转变为可怕的力量。生活于我们时代的那些异见人士和因社会背景或怪异信仰而易受指控的替罪羊,便会成为这种力量的攻击目标。”(2012:291)作者虽然说的是清朝,但他的意思决不止于此处。我想,用来评价明朝的文官制度,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回复
紫杉れ:
1
2022-07-10
老师,南明是算作明朝的吗
包诗卿
:
2022-07-16
0
有学者认为,明朝应止步于1644年;也有学者认为,至少应将弘光政权含括在内。
回复
就是金针菇:
3
2022-07-08
您认为,最适合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非历史专业读者的明史历史读物有哪些?
包诗卿
:
2022-07-14
0
您可试试当年明月、马伯庸等人的作品,也可找一些帝王或名人传记看看。
回复
D.L666:
2
2022-07-08
朱允炆到底是死了还是逃了?
包诗卿
:
2022-07-08
1
有关朱允炆的生死问题,明人弄不清楚,我们也无能为力。
回复
小雨要加油:
1
2022-07-04
老师,北元是我国的一个朝代吗?还有人把北元与明朝比作南北朝这种说法对吗?谢谢!
包诗卿
:
2022-07-08
1
北元能否称之为一个政治实体?如果可称为政治实体,那么可否与明朝并称为历史上的南北朝?以上问题的关键就是,北元政治体的性质问题。有学者认为,从元朝退回蒙古高原开始算起,直至林丹汗死去这段历史可称为北元时代,承袭了元朝的国号、礼制,自居为元朝的合法继承者,明和后金都是承认的;但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如果把元朝定位为汉王朝,那么到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汗时,忽必烈的统绪已经中断,元朝的年号、庙号等汉式符号也就消失了。
回复
小雨要加油:
1
2022-07-04
老师想听听你对明英宗的评价,朱祁镇是否真如网络上说的那么不堪“接手的是仁宣之治,却被敌人打到首都”“叫门天子”“大明留学生”“杀死忠臣于谦,重用奸臣”“感谢也先,给也先立庙”“抢自己儿子的皇位”“废除了殉葬,但却把弟弟的妻子殉葬了”
包诗卿
:
2022-07-08
0
有关朱祁镇的评价,主要围绕着仁宣之治、与也先和景帝的关系展开,其中主导性的事件即为土木堡之变。对此,李新锋、罗冬阳都有相关论断。对于明人来说,其间争议较大的是,不急奉迎、奉养不以为礼和易储问题。不急奉迎,时人辩解为应以社稷为重。甚至说,正是不急奉迎,也先无计可施(也有人说是使臣的言论感动了也先的善念),只好送归。奉养不以为礼和易储二事,对于景帝来说,确实有些过分,很少有人为此替景帝辩解。即便有不同意见,也是说易储不是于谦所能做得了主的。换句话说,就是替于谦打抱不平。
回复
小雨要加油:
1
2022-07-04
老师听别人说只要找到永乐大典的一部分,中国历史就有可能重写 永乐大典真的那么重要吗?
包诗卿
:
2022-07-07
0
《永乐大典》完成于明代永乐初年,初名《文献大成》,依《洪武正韵》编排,以类书的形式保存了前代的大量文献。包括目录在内,共计22937卷,11095册。正本在隆庆以后就下落不明,现存残本多为嘉靖后期重录本。据张升先生研究,共有436册《大典》残本存世。后世学者试图从中辑佚复原已经失传的典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乾隆时期在四库全书馆设立“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事处”,《旧五代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元和姓纂》《直斋书录解题》和《春秋释例》等都是其中重要著作。至于宋元人的诗文集,更是达到175种。具体情况,可参看史广超先生的统计。四由于学者精力所限,或者整理理念不同,一些著作被弃之不顾,这为后人留下了很大的努力空间。
回复
明史爰好者.:
1
2021-11-01
建文.帝最后是去那了?
包诗卿
:
2022-06-30
1
中央民族大学的彭勇先生在《明史》(2019)一书中指出,明清之际的史学家查继佐《罪惟录》中就列举了二十三种之多,此后又增添数十种,所涉地方除江浙、福建外,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比如湖广、四川和云南等地。
回复
我自清风来:
1
2021-12-27
包老师,您好,姚广孝的学问水平确实高,那么他对儒学、道学的理解确实是贯通的还是片面的?从他的文章看他是客观的。
包诗卿
:
2022-06-30
1
姚广孝出入僧俗,融会儒佛,自有过人之处。有关他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其在朱棣起兵前后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他对理学的批评。同情朱允炆的人认为,姚广孝的所作所为,应是其一生最大的污点。姚广孝对朱熹、程颢、程颐等人对佛教批评的反驳,引起了后世正统理学家的不满,导致后人对其作品的传播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
回复
echosound:
1
2021-11-19
包老师好,我想请问要了解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和早期的中央行政制度有什么好的著作吗?谢谢!
包诗卿
:
2022-06-30
1
总论性质的书,可参考吴宗国先生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有关早期中央行政制度的,可参考李峰、祝总斌、阿部幸信、窪添慶文、陈寅恪、唐长孺、陈仲安、王素、邓小南、刘后滨等人的相关成果;关于清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比如瞿同祖、史念海、周振鹤、傅林祥等人,都做了很好的研究。如果有什么遗漏的,大家可继续补充。
回复
wzcglk90:
3
2021-10-02
清朝历代帝王庙中为什么撤去万历、昌泰、天启的牌位但保留崇祯的牌位?
包诗卿
:
2021-10-09
53
康-熙后-期历-代-帝-王-庙的调整,是礼部遵-旨会-议的结果,康-熙-皇-帝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按照-康-熙的高-最-指-示,明-之天下,皆-坏于万-历、泰-昌-和-天-启三朝。崇-祯-即-位,虽能励-精-图-治,但面对事-势,实在无-能-为力,不应为明-亡-承-担-责-任,“不应与-亡-国-之-君-同论”。这样一来,万-历、泰-昌、天-启“实不应入崇-祀之内”。在康-熙的这一指-导性-意见之下,礼-部-会-同九-卿-提出了最-终的祭-祀名单。只是康-熙还来不及批-准就去-世了,直到雍-正-即-位-后才最终予以批-准。
回复
柒星:
1
2021-09-30
明代社会幸福感和现在有区别吗?
包诗卿
:
2021-10-09
33
幸福感的有无、强弱,与每个人的地位、性格、遭际,还有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当然也会存在着时代差异。对部分知识群体来说,孔颜之乐实为最高追求,比如明代的王阳明、罗汝芳等,强调应遵从人的天性和内在情感体验;也有人推崇欲-求的道路,以各种感官的愉悦为目标,比如有学者就曾指出,晚明是个纵-欲的时代;还有一种快乐/幸福,是干脆取消欲求,即通过宗-教的手段来消解欲-望,实现终极的“大欢喜”。以上三种路径,各个时代之间,又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回复
代码再敲也看不懂:
1
2021-09-28
老师,在早期全球化的潮流中,明朝为何错失了机会?有什么背后原因吗
包诗卿
:
2021-10-09
13
从既有的研究来看:1、中-西大分流出现的时间是18世纪末期,也就是工业革命出现以后。在此之前,至少从江南这一地域的发展来看,是不输于英格兰的;2、近40余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也不容忽视,也就是从更长时段来看,欧洲的领先反而是暂时的。当然,任何一种解释都有其局限性,让我们期待学界就此问题能有更多的讨论。
回复
oxford
:
1
2021-09-23
请问明朝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占到当年国民收入的多大比例?
包诗卿
:
2021-09-26
15
在宏观经济学文献中,狭义的国民收入(或简称收入)就是相对GDP而言的。明代初期总体经济规模较小,赋税水平较高,政府财政收入占总产值7%左右,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则下降到4%以下。明代中后期开始,又上升到5%以上,高峰时接近9%。如果将全部年份加总平均,则大致在5%-5.3%之间。详情可参见: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及结构试探》(《经济学》2010年第3期)。
回复
刘渊源:
1
2021-09-19
明代西北疆域最远到过哪里?对西北少数民族的外交政策是怎样的?
包诗卿
:
2021-09-20
37
按《明史》“地理志”的说法,明疆域的西界为嘉峪关。明朝曾在嘉峪关至罗布泊外设置了一些羁縻卫,后在吐鲁番的侵扰下,或内迁,或散亡,至嘉靖年间已不复存在。
回复
D.L666:
1
2021-09-26
如果想了解明史,您推荐什么?
包诗卿
:
2021-09-26
0
您可参考前面的回答。谢谢🙏
回复
wzcglk90:
1
2021-09-16
我认为崇祯皇帝在没有培育出自己能够掌控的力量之前就铲除魏忠贤是大明急速崩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使嘴尖皮厚腹中空,只会党争的东林党在没有制衡力量的情况下事实上掌控了朝政。
包诗卿
:
2021-09-19
26
嗯。我尊重您的看法。按照心理学者的看法,我们在做出任何判断时,总是基于变动不居的事实,再加上我们的情感、价值、期待。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发生了什么、何时、何地、怎么”的角度去发问,也更容易探寻出问题的答案。
回复
澎湃网友ia6J7r:
5
2021-09-03
包老师,朱祁钰从瓦剌返回后的夺门之变是不是想效仿朱棣,想开创自己的事业
包诗卿
:
2021-09-06
18
没有证据显示明英-宗有效仿朱棣之处,从夺-门之时英-宗(时为太-上-皇)的惊讶之态,到夺门之后对于谦等人的陷-害,乃至石亨、曹吉祥之流-的败-亡,无不表明朱祁镇“始终为庸-稚-之-君而已”。不过从天顺二年(1458)以后,包括内-阁在内的主要大臣很少变动,明-朝政-局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感谢“听雨枫桥”朋友指出题目和回答的笔误之处,该条回答已改正)。
回复
小兔兔
:
1
2021-08-23
请问您,为何拱卫司好像淹没在消失一样?
包诗卿
:
2021-08-24
56
1364年底拱卫司最初设置时,为正七品机构,负责管领校尉,隶属都督府。主要职能有二,一是负责部分禁卫职能,二是部分礼仪职能。后改为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以拱卫司似前代卫尉寺,又改为都尉司,再改为亲军都尉府,转化成专门的禁卫机构,其所承担的仪仗功能,至迟到洪武十二年(1379),改由仪鸾司负责。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亲卫军脱离都督府管辖,都尉府很可能被撤并,仪鸾司改为锦衣卫。详情可参见张金奎《锦衣卫形成过程述论》一文。
回复
澎湃网友i6bY3u:
1
2021-09-06
请问老师“有安社稷之勋”是指的哪位功臣玩?
包诗卿
:
2021-09-06
6
此类人物,历史上不乏其人,如狄仁杰、寇准、韩琦、刘安世等,均有此种褒扬。问题的根本是,某位可膺此称的人物,到底是谁提出的?又是基于有什么样的考虑?有没有获得他人的认同?
回复
两只乌龟跑得快:
1
2021-08-30
请问老师,王阳明的作品,哪些版本您较为推荐?
包诗卿
:
2021-08-30
28
如果仅想大致了解一下,上海古籍的新校本即可;如果想想追求全面,可参考浙江古籍的校本,该本对增补了300多条王阳明论学语录、300多篇王阳明的散佚诗文、100余篇明清所撰阳明传记等资料;如果有研究需要,就要参考明清时海内外包括单行本或汇编本在内的较早刊本。
回复
澎湃网友UJn6ji:
3
2021-08-19
包老师您好,我有个问题目前不太清楚,崇祯皇帝拿下魏忠贤后,对明帝国防预边疆上,是否受影响?明帝国的垮台是否加快了步伐?魏忠贤未死前的边疆防预,和死后的边疆防预,明帝国的实力是否一样?我本人特别声明,我并不是替魏忠贤鸣冤叫屈,我是以事论事。
包诗卿
:
2021-08-20
54
1、对魏忠贤本人,历史研究者也很难为他说什么好话;2、铲除魏忠贤,不仅是东林党的敌-对势力所乐见的,也是对宦-官干-政极其厌-恶的传统士大夫所希望的;3、魏忠贤党-羽被清-洗后,年轻的崇-祯-帝所希望建立的是一个不受任何-派-别控-制的政-府,结果却事与愿违,在任命钱谦益问题上,再一次开启了党-争;4、崇祯帝在失去对大臣的信任后,愈加重用宦官;5、满人解决了朝-鲜和蒙-古的后顾之忧后,将有更大的精力与明军周旋;6、崇-祯朝灾-荒、动-乱与经-济恶-化,要比天启时更为严-峻。从以上六个方面判断,明-廷面临的形-势可谓是一片惨-淡。
回复
Wall~:
1
2021-08-20
《金瓶梅》的时代背景看似是大宋,实际是大明朝。潘金莲、孟玉楼等均是二婚嫁给西门庆,明代晚期社会风气真的如此开放吗?
包诗卿
:
2021-08-23
37
对于文艺作品,最好不要去刻意对应。晚明的社会风气确实有开放的一面,但从该作品在崇祯年间被禁来看,其“迷乱心志”、“败坏风俗”的一面,确实很难被正统意识形态所接受。
回复
quiuq:
1
2021-08-21
老师您好,如何评价李贽个人及其影响?
包诗卿
:
2021-08-23
17
李贽身上的标签很多,有儒家、法家、佛教徒、殉道者等,但如果从相对主义的角度去看待,则他身上的大部分矛盾都可以得到解释。李贽认为,世界上既不存在共同的观点,也不存在永恒的真理,所有的知识、价值和道德观念,都应该是多元的,要由每个人内在的信念所体认。尽管其著作最后被查禁,反而却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回复
澎湃网友UJn6ji:
1
2021-08-20
包老师,在郑和下西洋问题上,中国的海上口岸是否开放?永乐皇帝让郑和下西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难道说就是扬明帝国国威吗?谢谢你
包诗卿
:
2021-08-23
14
这种开放只是相对的、有限的,是建立在确保明帝国安全基础之上的。
至于永乐帝为何派郑和下西洋,由于史料缺失,我们也很难有准确的答案。
回复
澎湃网友NV3Ezi:
4
2021-08-22
包老师好,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是不是一种进步?
包诗卿
:
2021-08-24
1
要看您站在哪个立场来讨论。
回复
小兔兔
:
1
2021-08-24
请问您,在电视剧大明1566中,严嵩以嘉靖皇帝能臣的地位存在。在真实历史中,是不是这样的?
包诗卿
:
2021-08-24
1
抱歉。我不清楚电视剧是如何塑造的。
回复
饭饭:
1
2021-08-22
老师你好,明朝算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吗?
包诗卿
:
2021-08-24
1
“重文轻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词汇,以此来概括整个明朝,是否有失准确?
回复
加载更多…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