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一年以来,“微信警务室”已经吸引了27万余名群众志愿者,居民群众通过系统共向上海全市社区民警提出问题线索11万余件。
2018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聚焦社区这一城市基本单位,在全市推广微信警务室,以“互联网+警务”助力社区平安建设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截至目前,已有27万余名群众通过近6000个微信警务室平台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成为民警开展社区工作的好帮手。
民警演示“微信警务室”使用。本文图片均为微信警务室 截图警方介绍,与以往社区志愿者队伍不同的是,微信警务室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数据显示,这支队伍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数的35.4%;35岁至50周岁之间的,占总数的37.5%;50周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7.1%,队伍的年龄构成逐渐呈年轻化趋势,改变了以往志愿者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的情况。
“年轻人朝九晚五,加班加点又多,社区民警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他们,开通微信警务室后,年轻人有了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市局民警表示,警民合作,沟通渠道更通畅了。
虹口分局社区民警沈琳介绍说,去年辖区内有一户居民准备将房子改建成群租房,房子还没装修完工,民警就在微信警务室里接到了情况反映,在联合有关部门上门督促、责令整改完毕后,民警在微信警务室里反馈了处置结果。这一隐患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升了志愿者反映问题的主动性,形成了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居民群众通过系统共向全市社区民警提出问题线索11万余件。民警根据问题类别细分警务类问题、非警务类问题。其中,警务类问题中较为关注的是可疑事项和可疑人员,分别占40.9%和34.6%;非警务类问题中较为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民生关爱,分别占35.6%和18.5%。
嘉定某小区的物业保洁张大姐去年3月份成为嘉定分局社区民警顾晓的首批微信警务室志愿者。“一根管子吃开水,两根管子吃药水”,张大姐牢记民警在警情通报会上的这句顺口溜,在日常垃圾分拣工作中愈加留心这种“特殊的瓶子”。8月的一个清晨,张大姐发现了一个烫过洞的饮料瓶,但没有民警说的“两根管子”,一时吃不准的张大姐赶忙拍了照发到微信警务室,不久,该吸毒人员就落入法网。
“这个平台更是一个赋能的平台。”嘉定分局社区民警顾晓告诉记者,为了参与智慧公安建设,他目前的重点发展对象是辖区内的物业经理以及保安,辖区内的商业广场负责人在微信警务室内经常参与线上讨论,很快对智慧公安建设产生了兴趣,并参与到监控设置中来。
青浦分局社区民警朱永华在微信警务室和朋友圈里的好友已经有8000多人了。“我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就是警务室里的居民无需实名制,只要提供线索,我就去侦查。”朱永华表示,接下来要建社区民警公众号,以服务为中心推进社区民警工作。目前,微信警务室以社区民警和志愿者为主体,以问题感知反馈和提供公共安全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已经形成了市局、分局(派出所)、全市社区民警、社区4个层级的互动网络平台,是集问题感知、分析研判、组织发动、有效处置等功能为一体的网上警务室。经实践检验,系统初步实现了信息可收集、问题可计件、处置可显示、成效可评估的运作模式。
上海市公安局表示,下一步还将围绕扩大覆盖面、增加功能项、提高体验度等方面进一步深化,通过吸引更多志愿者,接入更多功能平台,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