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3月27日消息,今年3月5日,年仅22岁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连续发表两文关于石墨烯超导重大研究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梳理曹原人生时,他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经历被媒体一再提及;“神童”“天才”的评价又一次见诸报端;中科大少年班也再一次回归大众的视野。
几天之后的2018年3月9日,是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的纪念日。从1978年的3月9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首批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算起,直到现在,少年班的选拔从未中断,整个社会对于少年班的讨论也从未中断。
2005年,《南方周末》一篇名为《26年前最耀眼的少年班神童今归何处》的文章,曾披露了第一届少年班中曾经被广泛宣传的“神童“的当时状态。
又是十几年过去,在中科大的校园里,少年班的亲历者告诉我们,如今在中科大内,少年班早已没有什么特殊性。所谓神童,不过是外界加之的一个符号而已。“相比于那个年代,在这种更自然的状态下,少年班成员的潜力实际上更多的被激发出来。”
宁铂
中科大78级(首届)少年班学生
1968年出生,江西赣州人,人称“第一神童”。
1978年,10岁的他因一封给当年国务院副总理的举荐信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和时任副总理方毅对弈连赢两局而家喻户晓。
1982年,毕业留教。
2002年,去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失败。
2003年,在南昌出家为僧,在江西一所佛寺担任该寺佛教学院的讲师。
现已还俗,研究佛教,做心理咨询。
1978年,中科大招收了88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童”,组成首届“少年班”。当年家喻户晓的是宁铂,连如今的百度总裁张亚勤也在那时受宁铂影响进入少年班。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全国上下求贤若渴,喊出口号“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少年班的成立缓解了当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焦虑,背负了国人众望和时代使命。媒体铺天盖地宣传宁铂,他待过的葡萄架也引起关注,国外参观者点名要见宁铂,他的大学生活从未宁静。
他备受争议,但此后又不接受媒体采访,被称为少年班最有名也最神秘的人。
宁铂到底是怎么想的?2018年3月23日,他反问红星新闻记者:“你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和情况发到网上去让陌生人品头论足吗?”
宁铂告诉红星新闻:“(我)近况还不错,可以做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宁铂一封信成了少年班“神童”
但少年班不都是“神童”
1977年,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科院院长方毅写了10页长信,推荐天才宁铂。宁铂是倪霖朋友宁恩渐的儿子,据报道,宁铂2岁半可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数数到100,4岁识400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和使用中草药,8岁下围棋读《水浒传》,9岁可作诗。方毅向中国科技大学推荐:“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当时,中科大两位老师到赣州八中考察宁铂,考了数学,最后决定录取,并为此成立中科大少年班。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同年方毅副总理接见宁铂,与其对弈,宁铂连赢两局,宁铂和副总理下围棋的照片在当时家喻户晓。
当年,少年宁铂和方毅副总理下棋。1978年3月,宁铂、谢彦波等21个少年大学生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学习,同年又有67个少年大学生进入同一班级学习,其中包括张亚勤。他当年读到关于宁铂的报道后激动得夜不能寐,连跳几级,6个月后和宁铂成为同学。
尽管当年外界从不缺少对少年班的赞誉,中科大内部则平静很多。中科大78级校友王莹(化名)告诉红星新闻:“少年班同学其实和我们普通班的差不多。自理能力较弱,配有生活老师,但分班之后也和我们一起住,相处融洽。”
少年班第一年学习基础知识,第二年凭兴趣选择专业。王莹记得他们无线电系转来几个少年班的同学,其中包括张亚勤, “我们和少年班同学的学习成绩不相上下,他们成绩也没有很突出,没有外界说得‘神’。”
当年,宁铂(左)和朋友王在。“我怎么不能做普通人?”
他选择了出家,之后“消失”
一年过去,宁铂告诉班主任汪惠迪,“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汪惠迪请示将宁铂调去南京大学学天文,收到学校回复“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他留在中科大学习理论物理,据当年南方周末报道,“他的成绩很一般,很多科目不及格,表现出的性格也很怪。”
“但宁铂真的很聪明。”王莹对红星新闻回忆道,“我们女生从来都是老师上课写什么就记什么,宁铂从来不记笔记,只听,下课后他的复述和老师差不多,记忆力真强。他给我们演示公式推导,一行行,跟‘录影’一样。”作为宁铂的朋友,王莹对宁铂的态度表示理解,“理论物理这学科太理论化了,和现实接触不多,他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也很正常吧。”
王莹的先生王在和宁铂是好友。“那时,宁铂在门外喊一声他,他就跑出去,丢下我一人写作业,他俩在外面聊天都聊几个小时。”
当年,宁铂和王在,在中科大校门口合影。宁铂经常向王在抱怨自己的过度曝光,常常说自己为名声所累,“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普通人?后悔读少年班。”他私下曾这样告诉王在。除此之外,他对外界要求依然顺从。
王在带着宁铂在篮球场滑旱冰、在逍遥津公园乱逛、在合肥城摄影,“特别爱玩,笑得特别开心。”有次王莹和王在去黄山游玩,“宁铂一定要跟着,我俩的合影都是宁铂拍的。”黄山上有背包寄存处,按时收费,走出去好远,宁铂发现少给对方2块钱,执意回去补上。
1982年,宁铂毕业留教,传奇还在继续,媒体称其为“最年轻的大学老师”。同年他报考研究生,但随即放弃考试。1983年第二次报考,他完成了体检,然后放弃。1984年,他已经领取了准考证,但是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又退缩了。学校的一位老师抓住了他,逼他去考,他声称,再逼的话他就逃跑。后来他对别人解释,他是想证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样才是真正的神童。据当年南方周末报道,宁铂的同学认为他只是恐惧失败,“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校友张树新评价宁铂。
对此,王莹多年后谈到此事的看法时,对红星新闻这样说:“考研、去研究所是少年班大部分同学的选择,大家都会看着宁铂:你宁铂为什么不考研不去做研究?你宁铂怎么甘心做普通人?他挺不爱听的,他告诉我和王在,‘我就是不想’,‘我怎么就不能做普通人?’他跟王在一样,就是想玩儿。”
宁铂(左)喜欢遥控玩具上世纪八十年代,王莹的实验室聘进资料录入员程陆华。王莹觉得程陆华人很温柔,周围人除了宁铂都已结婚,便把程陆华介绍给宁铂。后来王莹和王在离开中科大,和宁铂的联系减少,之后,宁铂和程陆华结婚。
结婚之后,宁铂练习气功,吃素,和妻子的教育观念冲突明显。此前的报道称,宁铂坚决反对对儿子的过度教育,但妻子认为他矫枉过正,认为培养儿子成为“神童”没什么不好。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这之后两年间,他一度下海,最远跑到了海南。
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被校方找回。第二年,他离开中科大。随后,宁铂“消失”。2005年南方周末的报道称,宁铂和妻子已经离婚。
独家回应红星新闻
“还不错,做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宁铂出家之事王莹并不清楚,几年前王在弥留之际,宁铂前往北京看望好友,王莹才得知宁铂现在是一所佛学院老师。
“他还是很真诚很仗义啊。”王莹告诉红星新闻,“现在生活得很快乐。去年我见他,他外向了不少,在卡拉OK歌唱得也好。”王莹笑称。
2011年,宁铂的同学曾发布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晒出他的近照。佛学院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宁铂确实在此讲学,“现在是春假,居士外出,但不知行踪。”
他已经远离媒体十余年,也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同学聚会,依然厌恶曝光,他在给红星新闻记者回复的短信里写道:“现在不是‘考古挖掘’的时候。”
“有缘见面就聊聊,采访的事情就免了。试想,如果有一个人来采访你,希望用几句话把你的人生总结出来,你能做到吗?”
回复中,他使用繁体字。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学佛是为了解决我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困扰。从1987年开始就深受这些困扰,为此我花了6年时间来寻找答案。”
宁铂给红星新闻记者的短信回复“大学时的困扰还是具体的。但后一次就不是了。这些困扰是在内部产生的,不具有普遍性,也没有必要求助于他人,给他人找麻烦,反而‘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解决。大学时的困扰早在大学阶段就解决了,而且完全是靠自己解决的,这也是信心的来源之一。”
但宁铂没有说大学的困扰是什么。按照此前报道,或许这个困扰指的是外界期许和他想做普通人的矛盾。
而对于“内部的困扰是什么”,宁铂不想多说。“大家都免不了遇到外在的逆境和来自内部的困惑和干扰,认清问题,正面面对,用理性去解决即可。”
宁铂称自己这十年来研究佛教,也从事心理咨询,并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考了心理咨询师证,现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现在)还不错,可以做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原题为《中科大少年班40年①|出家“第一神童”宁铂现还俗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