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福建经济“三驾马车”的福州、泉州和厦门2021年度经济数据均已陆续公布。
上述数据显示,2021年,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11324.48亿元,超过泉州市的11304.17亿元,而厦门则为7033.89亿元,位居第三。
这次福州GDP超过泉州并不多,仅20多亿元。不过,这是福州22年来GDP总量首次超过泉州,打破此前的排名格局。
“今后福州和泉州,可能会呈现你追我赶的局面。”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前副巡视员、研究员林永健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
福州经济驶入“快车道”
“福州经济总量赶超泉州,此前我们已有预判。”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澎湃新闻称,中国的产业和经济形态,已从原有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从投资驱动转向创业驱动,故此福州作为省会城市的人才和资本优势日益凸显,而泉州正处于从传统制造业转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过程中。
不过,在此前的很长时间里,泉州的GDP总量一直位居福建全省第一,福州的省会优势并没有凸显。
福建省委、省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
据《福州日报》报道称,2011年11月15日下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福建会堂福州厅参加省第九次党代会福州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强调,“要发挥福州省会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建设马尾新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这次省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福州未来发展的定位——“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
“十二五”期间,福州完成了一个“小目标”——GDP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达到5618.10亿元。
2015年8月3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福州新区位于福州市滨海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市、福清市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
福州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第14个国家级新区,此举意味着福州即将迈向“大福州”城市扩张变局。
“十三五”期间,即2016年到2020年,福州发展进入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自贸区、滨海新城、数字经济等,层层政策叠加和扶持效果明显。
“福州各地的发展规模和层次便会有相应提高了,优惠政策也有了,包括对外部资源吸引的条件也变化了。”林永健称,在他看来,“十三五”期间,福建的发展重心已经有开始向福州转移的趋势了。
福州发展驶入“快车道”。建成区面积从375.9平方公里扩大到4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7.7%提高到71%;滨海新城实施建设类项目277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落地招商项目625个,总投资1952亿元;上市企业数量从69家增加到91家,总市值超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海洋生产总值从1532亿元提高到2850亿元;福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占全市比重从22.1%提高到24%左右;建筑业增加值从689.4亿元提高到预计138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位;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从全球第七十三位提高到第二十八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982元提高到预计4935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203元提高到预计22600元……
“这些年来,福州追赶的速度很快。”丁长发称。
统计数据也显示,福州和泉州的经济总量数据在不断接近中“反超”。2018年,福州和泉州GDP差距为600多亿元;2019年福州和泉州差距500多亿元;2020年,福州已经非常接近泉州了;而到了2021年,福州反超泉州20多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福州GDP迈过万亿俱乐部的第一年。
福州提出“强省会、强门户”战略,以及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2021年6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对外发布通知,《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
上述规划范围主要包括:福州、莆田、平潭全域,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和建阳区、建瓯市部分地区,陆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
该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福州都市圈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都市圈。
2021年10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并确定至2025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7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以上,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
泉州的“后劲足”
福建泉州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泉州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并凭借闽南人“爱拼才会赢,敢闯敢干”的优良传统,伴随亚洲金融风暴过后,海外资本和技术的转移,结合廉价而良好的劳动力,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镇企业发展之路,并在东南沿海迅速崛起,一举成为民营经济的重镇和样本。
“但相比于福州和厦门,泉州在科教文卫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在培养和吸引人才方面有一定难度, 这也影响它在新的经济和产业形态方面持续发力。”丁长发称。
林永健认为,“福州和泉州的城市定位不一样,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而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它们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和路径,旗鼓相当,各有利弊。”
1月27日,泉州市统计局在官方网站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1304.17亿元,这是它迈入万亿俱乐部城市的第二年。
2020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10158.66亿元,首次跨入万亿GDP城市。
“泉州民营经济非常发达,这是一个巨大优势。”林永健称。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4.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32.7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436.2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4635.16亿元,增长9.4%。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6%
上述数据说明泉州经济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还不充分。
“此前泉州在传统制造和实体经济处于领先地位,但如何面对经济转型和互联网经济,竞争优势尚未充分体现出来。”林永健称。但他认为泉州的“后劲足”。
2021年泉州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增幅连续7年居三次产业之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8%,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近年来,泉州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表现优异。
据泉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3.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9%,医药制造业增长23.9%。
泉州也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称,将在未来5年继续经济总量的全省领先,并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源,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
林永健认为,泉州要在智能制造上持续发力,才能让泉州拥有持续竞争力,而福州则可以在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及高精尖的产业类型方面深耕。
“新兴产业的附加值和创造的GDP,肯定要高于传统制造业。”丁长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