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1519年11月8日

1519年的墨西哥谷,阿兹特克帝国在蒙特祖马二世的统治下达到了巅峰,首都特诺奇提特兰(Tenochtitlán,现在的墨西哥城)依湖中沼泽岛建立,拥有二十多万人口,是当时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阿兹特克人为何选择在此建都?根据神谕,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看到了鹰抓着蛇栖息在仙人掌上的情景,找到“应许之地”后结束南迁,建立特诺奇提特兰,并通过征战扩张了在墨西哥谷的势力。今天,墨西哥的国徽正是这一图景:

特诺奇提特兰曾被之后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比作“墨西哥的威尼斯”,它的河道交会相通,独木舟载着货物穿行其中。另有三条石筑堤道通向湖岸,堤道上每隔一段距离架设吊桥控制出入。阿兹特克人在城的外围搭建人造湖田 ( chinampas ),在上面种植玉米、苋菜和鲜花等供应城内。
城中所用淡水引自对岸查普尔特佩克山上的泉水,引水的石渠采取双道设计,保证供水不断,淡水入城后存于大小池塘之中,用瓦罐分发给居民。阿兹特克人重视清洁卫生,整个城市井井有条,位于中心的大神庙建筑群更是一尘不染。


“眼看着这些景致,我不相信世上还会有像这块土地那样的新世界,因为当时尚未发现秘鲁,连想也想不到它的存在。如今,这块土地上有过的一切都已消失,一件完好的东西都没有了。”
——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赫尔南多·科尔特斯率部抵达特诺奇提特兰。受“新大陆”的黄金等利益驱使,科尔特斯自命为西班牙国王“开疆辟土”,同时把改变“野蛮落后”的原始文明、使其信奉基督教作为己任。
在写给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信中,科尔特斯概述了墨西哥谷的城邦分布和远征进展,关于特诺奇提特兰最著名的一幅古地图便是出自这些信件。

据科尔特斯部下的描述,和国王蒙特祖玛二世的初次会面十分友好,互赠了贵重礼物。殖民者们惊叹于都城布局的合理精妙,也厌弃大神庙的活人献祭。不久之后,科尔特斯软禁了蒙特祖玛二世,战局正式掀开。
1520年,蒙特祖玛二世在一次冲突中死去,西班牙人称,是暴动的阿兹特克人亲手杀了国王以拥立新王,而在阿兹特克人的记述中,谋杀是西班牙人所为。尽管有周围城邦的暗中相助,但在阿兹特克人的车轮战下,殖民者险些被打得全军覆没,他们把那场战役称为“悲伤之夜”(战役实际上持续了好几天)。
1521年,科尔特斯卷土重来,征服了特诺奇提特兰。大神庙被毁,西班牙人在其原址上立起了基督教教堂。致胜原因至今难以定论,一部分得益于周围反叛的城邦,而西班牙人带来的疫病也很关键。因无法免疫于欧洲的病毒,墨西哥谷的原住民死伤惨重,人口锐减。

而特诺奇提特兰,和其他灿烂的中美洲原始文明一样,消逝在了时间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