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 学习没有边界,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澎湃新闻记者 汪华
2020-08-10 20:52
来源:澎湃新闻

2020年的疫情让中国2亿青少年首次集体体验在家线上学习的新模式,也冲击出“无界”学习的理念。我们不禁思考,在未来,“无界”学习到底会进化成什么样?当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面对面的传授也不再是必须,教育者如何应对?孩子们又该具备与运用怎样的素养,来应对变化中的社会?“无界”学习的潜力是什么?更交互、更平等、更个性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会开启吗?打破界限之后,我们面临哪些挑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无界学习”是一个值得当下所有教育学者和家长学生共同去研究的一个概念。顾明远教授表示,在教育技术界早已有一个名词,叫“泛学习”,即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的结合,这是终身教育的理念。

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所谓的打破学习边界只有把图书馆作为课外知识的汲取源头。顾明远让自己沉浸在图书馆的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地阅读,增加课外阅读量来充裕自己的知识宝库。

从教七十多年来,顾明远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的巨变,他始终认为,现在新提出的“无界教学”概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帮助,“学习本来就没有边界,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实行“无界学习”。但是他强调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是核心要求,“在学龄阶段还是要学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因为国家课程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人才的目标。”

此次疫情让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重心迁移到了线上,教育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顾明远教授观察到,教育形式的转变凸显出了更多的教学问题,向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更说明学校的重要、教师的重要。过去我们强调信息化社会,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了,学习空间扩大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似乎可以不要学校了,老师的作用降低了。这次居家学习发现,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学课程很难进行,学习质量很难保证。学生和家长迫切的希望学校早一点开学,线上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的全新教育环境,顾明远教授向身处矛盾和改革中的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五点建议:

首先,教育观念要转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二是,加强教育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居家学习是教育信息化一次大演习,积累了经验,也暴露了问题。

三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线上沟通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老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教材,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精讲多练。老师的线上教学,就不能像平时那样滔滔的讲,而是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要重视启发和点拨。重在学生的理解,而不是记忆。

五是,老师需要与每个学生联系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在家里学习的动向,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调节心态。这个经验在学校学习时也应坚持。

诚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形势下的“无界学习”都可以培养出出色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但是核心依然是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顾明远教授还强调,“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创新思维,同时拥有国际视野。”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的改变带动了学习形式的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不一定能够适合未来学生长久的学习,在谈到未来教师发展的方向上,顾明远教授认为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顺从时代,做出一些改变。他认为“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更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光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资源和知识。教师主要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合的环境;指导学生在信息海洋中正确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不至于迷失方向;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教育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即将在8月14日召开,由澎湃新闻主办、上海市静安真爱梦想教育进修学院联合主办的“无界学习·2020素养教育峰会”上,顾明远教授将会发表视频演讲,现场众多行业大咖也将会一起探讨“无界学习”这个热点话题,分享自己高屋建瓴的看法和观点。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