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这位荷兰人,把三代人的收藏托付给了上海博物馆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陆林汉
2020-08-06 17:48
来源:澎湃新闻
“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现场。 编辑 陆林汉(01:15)

今天(8月6日),“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将集中展示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先生((Mr. Henk Nieuwenhuys)近年来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的青铜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等珍贵文物54件。

在2008年、2018年和2019年,倪汉克先后三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其收藏的中国陶瓷、青铜和牙雕文物等,总计一百五十余件,年代自商代至明清,跨度近三千年。此次展览是基于他新近的一次捐赠。“上海博物馆是中国运营得最有序的博物馆之一,把整整三代人的收藏捐赠出来,托付给上海博物馆,这让人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相信上博一定能好好地照顾、保存这些非凡的器物,并让大众得以体验欣赏的乐趣。”倪汉克说。

倪汉克先生在介绍自己的藏品

“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专家导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供图

捐赠仪式暨展览开幕式下午在上海博物馆幼韵轩举行。倪汉克先生亲临开幕式现场,并获颁捐赠证书和谢函。

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开幕仪式暨捐赠仪式现场 上海博物馆供图

1951年,收藏家倪汉克先生(Mr. Henk Nieuwenhuys)出生于荷兰的阿登豪特。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倪汉克先生的外祖父、银行家本·范·希斯就开始购买中国的瓷器。当时,中国瓷器对于欧洲人来说尚且是新鲜事物。随后,倪汉克先生的父亲也加入到了瓷器的欣赏和收藏中,使得这批瓷器不断壮大。在继承了这些瓷器以后,倪汉克先生继续通过各种拍卖会,让家族藏品扩充了近40%。 

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展览现场

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展览现场

2008年7月,他将家族世代珍藏的共计97件瓷器慷慨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它们填补了上海博物馆瓷器收藏的空白。次年,上海博物馆策划举办了“海帆留踪——荷兰倪汉克捐赠明清贸易瓷展”,展示了倪汉克先生首批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这批文物。

在回忆第一次捐赠之后,倪汉克曾言,“把整整三代人的收藏捐赠出来,这让人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我对自己把家族中的收藏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这一决定感到非常满意和高兴。我选择了一家最适合的机构。我的藏品将会在上博展出,它们会让来博物馆的观众了解到过去欧洲人在家里是如何摆放中国外销瓷器的。”

 西周中期 龙纹簋

西周早期 兽面纹鼎

商晚期 云雷纹卣

2018年至2019年,倪汉克先生又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两批珍贵文物,涉及青铜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等共计54件。他说,在上次捐赠以后,他就迷上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汉代陶器,开始从各大艺术品博览会、拍卖行和古董商那里收购。他认为把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归还给他们的祖国才是正确的做法。

 汉 雁首柄鐎斗

宋 绿釉印花花卉纹枕

汉 绿釉陶磨坊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运营得最有序的博物馆之一,我选择它作为捐赠对象顺理成章。现在我把我的藏品托付给上海博物馆,相信上博一定能好好地照顾、保存这些非凡的器物,并让大众得以体验欣赏的乐趣。”倪汉克说。

汉 绿釉人形陶烛台

据上海博物馆馆方介绍,这批文物进一步充实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并填补了相应门类的阙漏,具有一定的艺术、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

清代象牙雕七层宝塔

清代象牙雕七层宝塔(局部)

清代象牙雕七层宝塔(局部)

展览中,一座清代象牙雕七层宝塔因其造型特别狭长,被置于一楼大厅展柜内。这座宝塔具有晚清时期南派牙雕的典型风格和时代特征,代表了当时较高的工艺水平。该宝塔在入藏上海博物馆之后,经专业人员的精心修复与科学保护,如今已再焕荣光,华彩复现。

西周早期 大万父辛爵

青铜方面展出了大万父辛爵、云雷纹卣、兽面纹鼎、龙纹簋、交龙纹钟等各种器型的青铜器。其中“大万父辛爵”有着明确著录,原藏美国纽约克里斯丁·R·霍姆斯,曾被陈梦家先生收录于《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据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韦心滢介绍,大多数人都以为爵是饮酒的,其实爵在古代不是饮酒器,是盛酒器。“万”为从事乐舞之人,“大万”为“万”之官长,“大万父辛爵”即是大万为父辛做了这个爵的意思。

商晚期 兽面纹爵

 汉彩绘陶鼎

汉 绿釉陶壶

陶瓷方面则展出了彩绘陶鼎、汉绿釉陶、 汉绿釉陶烧烤炉等。其中很多都是烹饪用器,反应了汉代的烹饪形式。

汉 绿釉陶烧烤炉

汉 绿釉陶烧烤炉

据上博陶瓷研究部陈洁介绍,东汉以后可以看到大量社会生活模型的陶瓷,这个汉绿釉陶烧烤就特别有趣,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类似的绿釉陶烤炉,其形制与样式几乎与本器物一致。汉代的烹饪技法中除去蒸、煮、煎等,烧烤也颇为流行。在汉代画像石上常出现烧烤的画面,如山东诸城凉台汉墓出土的“庖厨”画像,就有厨师在方形烤炉前烤肉串的形象。除去常规的肉类炙烤,汉代也有烤蝉、食蝉的习惯。曹植的《蝉赋》属于汉晋时期流行的咏物赋,其中描写蝉的悲惨命运时提到:“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表明当时以烧烤的方式烹饪蝉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

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10月18日。

    责任编辑:钱雪儿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