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七本书了解六个大学专业

闫力元
2020-07-30 12:01
来源:澎湃新闻

高考成绩已出,高三毕业生们要面对的就是选专业的难题。由于高中和大学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不同,刚毕业的高三学生们往往对大学的专业划分了解不足。本文选择了人文和社科的六个专业,每个专业推荐一本入门书,书目的选择上兼顾代表性和可读性。希望能帮助读者既对各个专业的研究方向和风格产生初步的感性理解,又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对这一专业的兴趣。

国际政治:《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美】汉斯·摩根索/著 肯尼思·汤姆森/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推荐人:阮辰阳

国际政治是许多高校都开设的专业。这本书不仅是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的开山之作,更是整个国际政治学科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作者开篇以定义国际政治科学、建立理论体系与研究对象为出发点。他指出政治现实主义的核心前提——将国际政治活动划归为以国家权力界定的利益,并阐释权力的静态内涵与动态均衡。国际政治科学对权力要素的强调看似冷酷无情,但这一强调能将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严格区分开来,由此国际政策的分析更为明确也更具操作性;同时,本书对现实主义的各项假设给出实质论述,现实主义六原则与外交九原则已被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奉为圭臬。除了前半部分对于国际政治科学的理论贡献,作者在后半部分侧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对二战乃至冷战时期的案例和当下议题展开分析,议题包括中东石油危机、核军备竞赛、国际政府、国际法、外交事务、人道主义、民族主义等方面。

通过对现实国际政治议题的探讨,本专业同学能够在对这些问题有初步认识之余,对国际关系的中观理论与现实主义外的其他范式也能有所思考,因而是了解国际政治最好的入门读物。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文学传统》

朱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版

推荐人:闫力元

《中国文学传统》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朱刚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传统”课程十几年的结晶,据作者自述,这本书难度和深度上高于大学语文,而低于文学史,又不仅是文学史的简明版,因而很适合刚刚高考毕业的学子了解中文系所学何物、文学研究所研何事,亦有助于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为将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打通文史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身份问题,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作者主体主要分为士大夫和庶民两大类,并分论其特征。下编将古代文学分为七大类别,分别论述其流变和特征。由此经纬相间,勾勒出“中国文学传统”的面貌。

在论述内容上,这本书也不像文学史著作那样按部就班地罗列作品,而是在每一种体裁中,选择知名度较高、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具体论述,如谈庶民文学和白话小说时,重点谈了《西游记》、《水浒传》等,讲诗歌时举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例子,均是从大众熟悉的作品、作者入手。但同时这本书又不仅局限于通识科普,而是最大程度地兼顾了学术性和深度,无论是上编论述作者身份的部分,还是下编中每一章对体裁流变的简单回顾,对于重要的学术争论的梳理,或是别出心裁的论述角度,都能体现出作者出浅入深功夫。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不了解大学中文系的读者而言,读起来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应当是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

哲学:《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十版)

【美】罗伯特·所罗门、凯思林·希金斯/著 张卜天/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推荐人:闫力元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是复旦大学人文基础课“哲学导论”的课本。这本书与通行的哲学课本和哲学史著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不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介绍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们的思想,而是以一个个大问题为线索,串起了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们的争鸣,是问题导向而非作者导向。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面对的核心问题,很可能也是我们普通人在人生中常常感到困惑的大问题,如: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能相信什么?死亡的意义是什么?道德的价值何在?什么是正义?人是自由的吗?美是什么?因而,这本书并非教条式的罗列观点,而是启发我们思考。这对于大学哲学学习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很大程度上顾及了初学者的知识局限,因而大体上做到了深入浅出。如文中散见的小卡片介绍了重要的哲学家、哲学概念等,有助于初学者了解相应的背景。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涉及思想家们复杂的观点时,也大都做到了清晰明白,哪怕是哲学小白读起来应该也不会十分困难。三篇附录讨论如何写作哲学,对于大学哲学学习也十分有帮助。毕竟,对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写作是基本的能力,也是课程中最常见的考核形式。

于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美】劳伦斯·纽曼/著 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社会学:《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第五版)

推荐人:张曼宁

相信很多应届高考生都对社会学这个专业有些摸不着头脑: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如何学习社会学?作为一名刚刚结束四年本科学习的社会学学生,我希望分享一些对这个学科浅薄的经验性认识,并向学弟学妹推荐两本专业入门书籍。

社会学和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不过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而并非自然世界。其学科知识按分类学的思路可大致划为“理论”与“方法”两支,前者近似于人类社会思想史,发轫于哲学但更为切近生产生活,弱化了纯粹的逻辑推导,更倾向于直接运用哲学的理论成果,探讨其与具体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后者即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取向一般分为定性(qualitative)、定量(quantitative)、混合(mixed methods)三类,应当根据具体研究问题采取最适合的方法。

由此,我希望针对这两个大方向为大家推荐两本书。理论方面我推荐于海老师的《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这本书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西方社会思想史》的课程教材,书中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晚期的西方社会理论,展现了各种曾经流行过的、或正在流行的重要的社会学说(于海,2015,p.11)。于海老师不吝在对理论的介绍中掺入自己的观点与评价,比如论及莫斯的交换理论的时候,他不无遗憾地写道:“最终回到行为主义立场的现代交换理论能从莫斯的工作中获得多少真正的启发是颇可怀疑的。”书中这样的主观性内容存在但不显冗杂,既帮助读者把理论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框架下进行理解,也不至于到强加意愿的程度。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帮助初学者了解社会学理论基本脉络的好书,建议泛读,并以此为纲,对感兴趣的具体理论进一步寻找原始资料进行精读。

方法方面我推荐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这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社会研究方法A》和《社会调查方法》的参考书之一,十分经典,有的时候学生写论文也会回到这本书去检索方法论的科学性依据。它思路清晰,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谈起,论及方案设计,再到具体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内容详细,语句通顺,堪称“保姆教材”,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研究所有主要的研究方法,作为入门教材绰绰有余,但若要想精进某种方法,还是要读相关论文,并加强实践训练。

历史:《治史三书》

严耕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6年6月版

推荐人:PinYan

本书作者严耕望先生是治中国政治制度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的大家,其论著以史料考据精到、论证严谨慎密著称。本书分为三部分,在兼论其个人学术经历的同时,主要讨论了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裁等问题。

在书中提出的众多治学原则中,笔者挑出两点略谈。其一是 “慎作概括性的结论”。历史爱好者们纵论古今、臧否人物是痛快的,但那些高论往往构基于模糊的阅读印象而缺乏具体的史料支撑,结论愈宏大、愈概括,也就愈摇摇欲坠。因此,培养下判断、提观点时的审慎与严谨态度,追求言而有据、论而有凭,是本科史学训练的目标之一。严先生在书中每提到一观点,往往便引用数种史料进行论证,不发一空言,这便是治史者严谨性的体现。其二是“不要忽略反面证据”。历史的书写与构造往往掺杂着各类动机,仅仅通过截取与筛选史实就可以描画出截然不同的故事,真实的历史在此刻则面目模糊。史学家们慎思明辨,关注问题的正反两面,尝试复原与保存历史的真实,不仅是追求科研的真理与客观,也是践行着他们的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

笔者认为,合格的本科历史学术训练,与其说是通过撒胡椒面式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具体的史实与史论知识,倒不如说是培养学生基于材料的分析与写作能力,使学生既可有所依傍地踏入社会,亦可进一步进行专门方向的学术深造。培养这种能力要“用心读书”,这是严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及的治学门径,也是通向思想启蒙与解放的必经之路。

新闻传播:《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美】约翰·杜翰姆·彼得斯/著 邓建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1月版

推荐人:李彤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由耶鲁大学教授约翰·杜翰姆·彼得斯所著,作者在本书中以跨学科的人文视角,旁征博引哲学、宗教、文学、技术等领域知识,阐释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相比讲述传播学理论的其他书籍,本书别出心裁,反其道而行之,与其说作者在探讨传播的理论与捷径,不如说他在探讨传播的难题与鸿沟。

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出“不可交流性”(incommunicability)的概念,随后围绕着“传播的对话观”与“传播的撒播观”两种观念,自苏格拉底与《斐德罗篇》以及耶稣之爱开始探讨,到生灵与死灵的交流,再到20世纪图灵测试所引发的人机关系之争。随着人类对于实现交流的不断试探和传播技术的演变,人们对于彼此之间难以交流的困境认识也愈发深刻。阅读此书,传播的历史画卷会在眼前一幅幅展开,新奇而充满魅力,书中提到了很多大家诸如奥古斯丁、洛克、黑格尔、马克思、克尔恺郭尔、库利等人的传播理论,也提到了米兰·昆德拉的《不朽》、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诸多文学作品中的传播现象,既富理论探讨又不失趣味,留下了很多日后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的空间。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传播的难题,无非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传播与交流注定是一场没有保证的冒险,但所有人都应该不断求索,去寻求彼此的交流与关爱,去尝试跨越不可交流的鸿沟。

推荐它作为入门书籍,是因为它把传播学推向了更高的台阶与视阈,同时赋予了“传播”(communication)一种超出学科的浪漫主义色彩。如今的新闻传播业面临着大变局,想要在大学学习传播学,需要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相信本书会带来很多启发与机会。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