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如何成为“东方芯港”

澎湃新闻与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2020-07-30 18:4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

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2020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

调研园区:东方芯港

调研时间:2020年6月23日

6月23日,课题组来到距离市区70多公里的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这次的调研对象是“东方芯港”。按规划,这里要建成上海,乃至全国、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集成电路产业属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目前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临港的集成电路产业既要追赶高度发达的海外企业,还要面对上海其他园区,以及上海之外区域的竞争。如何打造名副其实的“东方芯港”,是个大战略。 

政策高地

调研中,上海鲲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鲲游光电”)董事长林涛满头大汗地匆匆赶来,他的公司创立于张江,刚在临港新片区新设立了晶圆级光学研发和生产基地,既要操心新公司的建设,还要动员已经在市区安家的同事去临港上班。林涛的新公司距离临港新城10几公里,从地铁到新公司的通勤和全公司的就餐也要他自己想办法。

80后林涛经历丰富,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系,在剑桥完成光电博士学业,继而进入巴克莱资本,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入麦肯锡从事咨询、战略规划、运营、财务到企业IPO。依次从伦敦、法兰克福、旧金山,最后回到上海进入复星集团从事美元基金管理工作。最后,在2017年回归光电领域,在张江创立鲲游光电。公司很快获得临港智兆、华登国际、中科创星、元璟资本、昆仲资本、晨晖创投等创投基金的资金,2019年12月获得哈勃科技投资的战略投资。

事业一路顺遂,且见惯了大场面的林涛为何非要来临港?

从临港自贸区到临港新片区,向临港倾斜的政策不断。其中上海对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赋权517个事项,市级事权291项,包括156项审批类事权和135项执法类事权;区级事权226项,包括79项审批类事权和147项执法类事权,涉及投资、人才、金融贸易、科技创新、规划资源、建设交通、生态市容、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7月中旬,临港管委会承接了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的审批权,这是继5月份上海市将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下放后,又一次放权。

这次放权使得临港人才落户大为便利,譬如正处公示阶段的葛琳,在新片区一家航运企业工作。公司属于航运业重点机构,葛琳也在不久前工作满了两年,具备申办落户条件。管委会承接审批事权后,他只需到离家不远的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申办即可。

上海市科委将高新技术企业审核和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审核等事项直接下放到新片区。

在上海行政审批规范下,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也进一步减少审批、优化流程,能取消审批的取消审批、能审批改备案的改备案、能实行告知承诺的实行告知承诺、能优化服务的优化服务。

上海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铭称,企业开工效率也大大加快,之前企业拿地到开工建设的时间大约为6个月,现在临港绝大多数企业拿地后一个月内可以开工建设,这样的加速度现在已经成为常态。

调研了解到,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临港方面也可以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支持,譬如工业用地上建造科研大楼,其容积率就可以在标准之内做出调整,有的容积率可以达到2.0。产业用地绿化需要达到20%,但由于临港总体绿化较高,有需求的企业申请,也可以调整到10%,当然这是局部灵活调整,并不是完全放开。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牵头组建了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基金,总额100亿元,首期50亿元;参与设立了上海超越摩尔产业基金53亿元,并制定发布了“1+4”产业政策,不仅对集成电路企业的项目建设,设备购买,研发投入给予补贴,还在企业EDA软件购买,IP购买,测试验证,推广应用,流片,以及生产性用电支柱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科创板为硬科技带来极大利好,临港的集成电路企业自然当仁不让。东方芯港的企业只要有上市计划,园区就会提供帮助和辅导。集成电路企业之所以愿意到临港来,营商环境立了大功。6月13日,普华永道发布《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下,临港新片区总体得分为83.2分,名列前茅,领先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经济体,排在英国之后。

聚集集成电路这种三高产业,核心之一是吸引高端人才,临港开发者的答案是让临港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城。

尤其新片区挂牌之后,临港出台很多聚集人才的政策,(2019年11月20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召开政策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人才政策,譬如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高等 级技能人才直接落户,特殊人才推荐落户等;引入人才还有微调住房优惠政策,这些房源的价格只有市面价格的一半)。临港规划公租房目前在建设第三期,未来还有四、五期。部分房源的大产权交给企业,可以向其员工出售或分配,这些房子10年后可以在市场自由交易。

目前临港企业很多员工来自张江甚至更远的市区,临港正在规划建设一批交通线路。按规划,未来临港新片区主城区15分钟可以到达浦东机场、30分钟可达中心区龙阳路(2020年6月18日,16号线龙阳路至滴水湖的直达车开通,全程缩短至37分钟)等枢纽、60分钟可达虹桥机场、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规划有4条铁路和轨道交通,即沪通铁路二期、沪乍杭铁路、两港快线和南港支线;4条高快速路,包括S3、两港快速路、沿江通道和周邓-闻居路快速路等。

让临港真正成为产业高地,成为上海的一个副中心,一个节点,就要把人留下来了,让临港产业从业者住在临港新城里,就要在主打产业之外,有发达的服务业,可以吸纳主业之外人口在这里就业,能把从业者的配偶留下来,孩子的学校水准能与市区比肩,老人可以获得市区水准的医疗服务。

这必须要有完整的配套,要有好医院,要有好学校,还要有可以听歌剧、看书、滑雪等文娱设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招商引资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集聚一批高密度的集成电路产业。调研组从园区方面获悉,总投资约359亿的积塔半导体项目已经试生产,总投资68亿元的新昇半导体项目已经正式投产,总投资约9亿的盛美半导体项目与总投资约150亿元的格科微半导体项目已正式启动,上述芯片制造项目总投资将超过千亿元。

在集成电路设备和材料领域,中微蚀刻机,理想万里晖的PECVD项目,华润微光掩膜,山东天岳碳化硅材料等项目已经落地。此外,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寒武纪、地平线、鲲游光电等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已经聚集。

下一步临港将推动各大制造工厂项目开工建设,继续集聚各类封测,设计项目。同时利用洋山特殊保税区,集成电路进口物料全程保税监管政策,探索“研发+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保税模式。

目前集成电路在新片区落地企业数占到了四分之一,投资额超过了一半。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规模将超过两千亿。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一千亿,占上海全市的20%。

林涛的鲲游光电,虽然创立只有3年,但已经跻身众头部企业之中,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军者。

鲲游光电是设计制造光芯片的企业,为一线手机制造商提供3D深度成像光芯片,使手机视觉功能从2D升级到3D,赋予机器人脸识别、手势解锁等技能。这种芯片还应用于AR、VR等领域。光芯片与最常见的电芯片有较大区别,这种芯片的生产制造起步不久,设计、生产都由鲲游光电自己完成,甚至生产芯片的光刻机都由鲲游光电自己组建生产。这样一个全须全尾的企业,创立于2017年,成立仅仅3年,以创纪录的速度成为某知名手机品牌的供应商,经过努力,其产品设计和生产良率都达到供货要求。

自从去年临港新片区挂牌后,重点产业,譬如芯片企业的招商呈现出产业链集群式落地的趋势,形成上下游产业生态,目前主要解决了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项目落地问题,现在入驻的企业多是行业里的头部企业。接下来,东方芯港需要着力挖掘和引进那些并不是很出名,市场也不太大,但在细分领域里有技术特长和优势的企业,从战略上丰富园区的产业生态。

对于园区入驻企业在产值和税收上的贡献,刘铭表示,产业园区开发是个长效工程,可能目前有些企业的产出贡献不那么大,但它肯定是国家战略需要的,对产业上下游的拉动会做出巨大贡献。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为什么在国内占了这么重的分量,就是因为上海一直默默坚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虽然当时看财务汇报并不突出,但现在这些硬科技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上海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麟表示,目前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平衡已经改善很多,这是这个产业的特点,它不像汽车制造那样,投产之后很快就会有收入。目前引入的企业正在投入建设期,产值总量还不大,但是真正达产之后,产品进入头部企业的供应链,很快就能达到千亿产值。也就是说,目前千亿的投资能够产生千亿产值,能够带动万亿市场。

林涛的企业之所以要从张江搬迁到临港,主要是因为他的公司是集研发和生产一体,在张江只能做研发,没有空间承载生产,但他的产品必须要生产研发一体,所以不得不搬迁。

当问及上海之外,也有很多地方在招揽芯片企业,成本比上海更优惠,为什么费这么大劲搬到临港?林涛笑着说,一是公司技术骨干基本在上海安家了,他们不愿意去外地;其次,上海毕竟是上海。 

国家战略与市场化

随着集成电路项目的不断落成,国资在其中起到的绝对主导作用引人瞩目,甚至引发讨论。如何既能让集成电路产业高度聚集,高速发展,又能保持产业活力?

刘铭认为,在国家战略之下,要做到自主可控,确实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能力,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何市场化?他的对策就是让那些高成长、有技术亮点的企业上市,成为公众性公司,以此调动市场资源配置。

刘铭进一步从国际竞争来说明,他认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到目前的高度,中国不能简单去参照和模仿海外集成电路发展过程,因为在几十年前,集成电路发展的初期,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很低,是可以靠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但是这个产业已经发展几十年了,技术和市场壁垒已经非常高了,中国现在追赶的是世界巨头,而不是初创企业,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

2019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对临港新片区建设作出明确指示,强调临港新片区要“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

 “入驻企业对于这个期待是空前的。” 刘铭强调。临港发展集成电路还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2020年7月11日落幕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长期游历海外,金融行业出身的林涛对临港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高端制造是能聚集一些高端人才,但仅仅以高端制造带动临港新城还不够,只有金融业才能带来足够量级的高端人才,而“金融+高端制造”本来就相辅相成,相伴相生,只有通过更大力度的开放,让临港实现金融+高端制造产业格局,才能实现高端人才的聚集,才能达到临港的规划目标。同时,基于芯片产业的行业特性,国际协同必不可少,海外高端人才进驻临港,以及企业获得海外资源也需要更大的政策空间。

 东方芯港:

龙头企业集聚优势明显,未来需加强与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联动

一、园区特征

东方芯港位于临港新片区的先进制造片区,毗邻洋山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东方芯港是新片区建设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的核心承载区,重点瞄准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关键装备、基础材料、封装测试等领域,力争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

东方芯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园区已有40余家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落地,包括新昇半导体、华大积塔、盛美半导体、寒武纪、地平线、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还有镓特半导体等一批技术引领全球发展的创业型企业,还包括上海国微EDA研发中心、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研究平台等一批功能性服务平台。

二、发展优势

一是龙头企业集聚优势明显。东方芯港集聚了上海新昇、东方积塔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有利于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未来,园区集成电路总投资额将超千亿级别,包括华大积塔总投资350亿(首家实现65nm 12英寸BCD工艺、国内唯一的汽车级IGBT专业产线)、上海新昇半导体总投资68亿元(国内首个300mm大硅片项目)、格科微总投资150亿元、新威总投资80亿元(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研发平台项目)。此外,园区内盛美半导体、寒武纪、地平线、科大讯飞等也是细分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二是全方位政策扶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对集成电路产业有专门的10条支持措施,针对关键环节与核心技术,在土地、财税、人才、金融等方面形成全方位支持。在引进国家和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同时,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牵头还组建了总规模达100亿元的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基金。此外,港新片区公租房、限价商品房、人才公寓等政策对于集成电路高端人才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三是良好的营商环境。据介绍,在普华永道的评价中,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已经超过了日本和德国。一方面,临港审批很流畅、服务很精准,企业拿地与开工周期短。在土地、规划、建设、项目准入、工商、税务等部分市级权限下放之后,基本实现了临港事临港办。临港集团会提前介入项目的各个流程,并与政府和企业联合开会讨论项目审批。以前企业进入临港拿地之后半年内开工都比较难。目前企业一般拿地之后1个月可以开工。另一方面,临港集团针对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特性,建造专门的厂房,这对于处于投入期、马上见效的企业非常有吸引力。

四是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东方芯港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是所有特色园区中面积最大的园区。园区具有成规模的土地供应,能够容纳大项目。此外,在市级土地指标适当向临港倾斜的前提下,园区土地指标获取相对容易。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内外部交通相对不便。东方芯港距离市中心人民广场70公里左右,距离临港滴水湖地铁站近20公里,只可通过地铁16号线或沪芦高速快速到达市区,对外交通还不是很发达;东方芯港所在的先进制造片区内部公共交通也较为缺乏,人员流动有所不便。据一些企业反映,企业落户临港之后可能会流失一部分已经在城区安家落户的高端人才。

二是产城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临港地区的城市功能主要位于滴水湖和泥城镇,而东方芯港及更大范围内的先进制造片区城市功能较弱,配套商业较为缺乏。东方芯港与临港新城及泥城镇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远,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还不理想。此外,东方芯港及附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也相对较少。

三是与自贸区联动还需加强。虽然东方芯港与洋山综合保税区相邻,但并没有充分利用自贸区相关政策。早在2011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就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的保税监管新模式,即采用信息化手段,将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设计企业、芯片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等全部纳入加工贸易保税监管的范围,给予设计企业申办加工贸易手册的权利,更加贴近设计公司的实际需求。未来,东方芯港需加强与自贸区联动,利用好相关保税政策。

四是与张江的产业合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张江是集成电路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也非常多,各类高层级功能性机构比较多,还有大科学装置支撑产业发展,但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目前,东方芯港与张江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合作还不够多,尤其是政府、开发主体或中介组织引导的行业合作还不多,并没有真正形成双园共建攻克尖端技术的合作模式。

四、未来发展建议

为把东方芯港建设成为支撑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并引领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应重点改善地区交通及配套,强化与自贸区和张江联动。

一是完善交通及配套设施。在市级统一规划部署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快S3高速、浦东铁路、两港大道快速路建设。精准增加东方芯港与临港新城的公共交通班车,提升企业员工前往地铁站的便捷性。在现有规划框架下,利用配套设施建设适当增加园区内的商业设施。在东方芯港及周边地区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小尺度空间范围内的产城融合。

二是加强与自贸区的政策联动。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和紧邻洋山综合保税区的区位优势,用好集成电路进口物料全程保税监管政策,并探索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保税模式。在综合保税区支持集成电路跨国公司离岸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的同时,争取实现与综保区的产业联动。

三是加强与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联动。一方面,与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机构对接,鼓励园区内企业利用张江大科学设施和集成电路功能性平台。另一方面,针对张江有拓展意愿的集成电路企业,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政策,解决企业南下的困难。

[本文执笔人:柴宗盛、张云伟,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