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经济投入可以预防未来大流行疾病暴发?

澎湃新闻记者 石毅
2020-07-27 16:19
来源:澎湃新闻

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凸显了流行病预防和预警的紧迫性。一项由多国科学家和经济学家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政府只需要每年投入约220亿美元,通过遏制野生动物贸易和阻止热带雨林的破坏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流行病大暴发。

研究者们评估认为,新冠肺炎的流行已经造成2.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夺去了60多万人的生命。未来10年,他们所建议的预防措施的总成本只是现在损失的2%左右。

这项研究的作者来自14个机构或非营利组织,包括保护国际组织、哈佛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他们由环境和医学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生物保护从业者组成。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新冠肺炎、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人畜共患病都与人类与灵长类、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有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据估计,大约60%的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在所有新发现的人类传染病中,约有75%是从动物“跨越物种界限”传染给人类的。以2013年暴发的埃博拉为例,研究者们认为,这种病毒可能通过蝙蝠或者受到感染的其他动物最先进入了一位生活在几内亚村庄里的两岁男孩体内,他被认为是"一号病人",于2013年底感染埃博拉病毒去世,病毒随后肆虐西非,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

鉴于新兴的人畜共患病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联合国提出,流行病暴发在高收入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更大,因此预防措施要比应对措施更具成本效益。但是,流行病的大暴发往往令贫困地区更加贫困,这就需要国际社会像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那样,利用已有的国际体系、通过国际转移机制帮助高风险地区增强预防措施。研究的作者之一、昆山杜克大学教授李彬彬评论说,全球的连通性增强,也让所有国家都认识到没有人可以在疫情中免于遭受冲击。

这项最新研究的作者们指出,砍伐热带森林使得那些地区变成了病毒传播的温床。杜克大学保护生态学教授Stuart Pimm指出,蝙蝠很可能是埃博拉、SARS和新冠肺炎病毒的宿主。当它们原来的栖息地受到道路建设、伐木或其他人类活动干扰时,便更有可能前往人类聚集区附近觅食。另外,人与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也是诱因。野生动物市场与以宠物、肉类或药品为名的合法和非法交易增加了这些风险,特别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人类更可能与携带病毒的动物近距离接触。

这份研究建议,政府应当将用于预防大流行病暴发的投资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野生物贸易监测和监管;减少牲畜和野生动物携带病毒的外溢或物种间传播;结束中国的野生肉类贸易,并教育消费者和捕猎者使他们了解其潜在风险;帮助减少一半热带森林的砍伐;早期检测和控制措施,用于建立可尽早查明新出现病原体来源的病毒遗传学库,由此可以减缓或阻止新病原体的传播,并最终帮助加快用于监测和预防未来疫情暴发的血清学检测以及疫苗的发展。

中国在今年2月新冠肺炎暴发初期宣布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这份最新的规定不仅全面禁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包含在其中。

李彬彬对此评论说:“中国作为最早针对疫情对野生动物贸易及消费进行重大调整及更为严格的管控的国家,其实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并且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虽然有很多后续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并解决,但是对于森林的保护和野生动物贸易的限制对于人类健康的收益不论是从生命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是巨大的。”

考虑到全球不同地区消费野生动物的习俗,比如在非洲贫困地区,野生肉类仍然是当地居民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研究的作者也提出,野生物消费并非是要全面禁止,为了降低食品安全和流行病暴发的风险,当地政府和发展机构必须在公众教育、卫生、野生物管理等方面大力进行投入。

    责任编辑:吴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