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命题难度如何影响县级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读机会

郭丛斌 张首登 万博绅
2020-07-21 17:23
来源:澎湃新闻

高考难度的降低会显著提高县级高中学生的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图为2020年3月25日,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316班,返校后的同学们为即将来临的高考做最后冲刺。 新华社 图

教育既是个人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又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它承载着促进社会流动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功能。

1999年后,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大学不难、上好大学太难”已成为社会共识。再加上当前过度教育和文凭贬值现象的大规模出现,弱势群体子女只有进入精英大学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可能实现“鲤鱼跳龙门”,成为社会精英,实现社会地位的跃升。弱势群体子女的精英大学入学机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县级高中的没落

普通高中是精英大学生源输入的主渠道。近些年来,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同时,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最基本单位——县级高中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正逐步走向没落。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显示,县级及以下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将近一半,达49.03%。但调查发现,在两所精英大学非直辖市的生源中,来自县级高中的仅占21.9%,来自地市级高中的却高达78.1%。

我国大部分农村人口户籍都在县级层次,县里大部分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孩子都是通过县级高中接受高中教育,进而实现代际流动的。因此,发展县级高中,增加县级高中学生精英大学的入学机会,对促进中国弱势群体子女的代际流动、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此外,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位,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而县级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县级政府为其引进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解决子女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问题,这对县级政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县级高中教育质量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与地市级高中相比,县级高中教师在基础学历和教研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生源方面,县级高中受到地市级优质高中的挤压,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在教育经费投入和学校硬件设施等方面,县级高中和地市级高中相比,同样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县级中学的逐渐式微,精英大学的入学机会被地市级高中和超级中学垄断的情况日益加剧。

高考难度与县级高中学生入读精英大学机会

针对县级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日益下降的现状,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要求自2012 年起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这一专项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县级高中学生进入精英大学的机会。但对县级高中的学生而言,除招生方式的变革外,高考命题的走向和高考难度的变化,也都是影响其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重要因素;对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整体分布而言,高考难度的合理制定也影响着入学机会是否会被少数高中所垄断。

高考成绩是高等学校选拔生源的主要依据。高考一方面在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弱势群体子女改变命运、向上流动提供通道和途径。因此,高考难度既要满足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也要考虑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与地市级高中相比,县级高中在生源水平、硬件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县级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县级高中的教师对于高考备考的针对性也有一定差距。所以,县级高中学生受高考难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可能更大,敏感程度更高。当高考试题难度相对较小时,县级高中学生可能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其被精英大学录取;而当高考试题难度相对较大时,县级高中的学生成绩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不利于其获得精英大学的入学机会。正因如此,高考难度的变化可能会改变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在县级高中和地市级高中之间的分布情况

此外,由于少数地市级高中和超级中学在教师质量、生源质量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当高考难度相对较大时,精英大学的入学机会就更有可能被这些学校所垄断,其分布呈现为高度集中;而当高考难度相对较小时,入学机会的分布则可能更为分散,有更多学校的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精英大学。

高考难度的制定,关涉全国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对高考难度的研究,多从教育测量学角度进行技术性分析,鲜有研究关注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有关高考难度与入学机会的讨论,多集中在理论分析和感性认识层面,使用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高考难度变化对县级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及其对精英大学入学机会被垄断情况的影响。

高考难度如何测评

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来看,考试难度是指测试被试者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指标。

考试难度可分为绝对难度和相对难度。绝对难度为试题本身的特征,与考生无关,与试题考核的知识、技能、综合性有关;相对难度则指考生完成题目所遇到的困难程度,既与试题的绝对难度有关,又能反映考生群体的作答特征。

在具体测量中,试题的绝对难度其实是预测难度,是命题时为保证考试公平,由专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试题难度进行的评估预测。经典测量理论通常测量全体被试者在某一试题上的通过率,此时通过率为试题的相对难度,试题的通过率越高,试题的难度也就越低。这样得到的难度测量也被称为统计难度或测试难度,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

本研究使用“高考理科一本线占总分数的比值”作为测量高考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本线来源于高考招生的本科一批录取批次的划分,意为第一批本科控制线。在每年高考出分后由各省招生考试院根据分数分布情况和一类本科招生人数划定,考生分数高于一本线才有资格被本科一批高等学校选择录取。因此,“一本线占总分数的比值”是一种“相对难度”的测度,代表了“通过率”。同一省市不同年份在一本招生人数占参加高考总人数的比值变化不大时,一本线占总分的比值越大,则意味着该年份高考难度越低。

事实上,各省内一本招生人数占高考总人数的比值虽然会随年份有些改变,但一般来说变化不大。例如,湖南省一本实际录取人数占实际高考总人数的比值,2014年为10.3%,2015年为10.0%,2016年为10.4%;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本实际录取人数占实际高考总人数的比值,2015年为8.3%,2016年为8.4%,2017年为8.0%;福建省一本实际录取人数占实际高考总人数的比值2015年为18.4%,2016年为20.2%,2017年为18.9%。三省份实际录取比值变动幅度均较小。

尽管一本线的高低也与考生能力有关,但可以认为在统计意义上,同一省份内考生平均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不发生变化。由于各省高考的总分存在差异,计算占比的方式能使得各省之间可以比较。

此外,本研究主要使用理科分数线,是因为各省历年高考考生中理科考生都占相对多数,且经计算,历年高考文理科“一本线”之间相关系数为0.822(在1%水平上显著),二者高度相关,所以使用理科线即可较好地表征高考的整体难度。同时,本研究也使用了理科二本线以及文科一本线作为自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研究使用的各省份历年高考一本线及总分数据收集自“中国教育在线”“高考网”

研究发现:高考难度降低利于县级高中学生进入精英大学

本研究利用2007—2017 年国内顶尖高等学校A大学的本科新生生源高中信息,以一本线作为高考难度的测度,结合各省份经济、教育、人口数据,评估了高考难度对县级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及对入学机会分布集中程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考难度的降低会显著提高县级高中学生的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同时使得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在各个高中的分布更加均衡。换言之,高考较为容易,有利于县级高中学生进入精英大学;高考难度较大,则更有利于地市级高中以及“超级中学”学生,甚至容易形成精英大学入学机会被少数学校所垄断的现象。

分别使用理科、文科分数线的研究发现,高考理科、文科的难度均会影响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分布集中程度,但对县级高中学生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理科难度上。较低的高考难度,对弱势群体的代际流动和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均衡分配更为有利。

本文使用的样本A 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文、理、医、工等各学科水平均在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大学,具有较好的样本代表性,获得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获取高水平大学的生源调查数据存在相当的难度,若日后研究中能够调查到更多高等学校的生源调查信息,我们将能够得到更加稳健、适用范围更广的结论。

政策启示:高校招生倾斜与县级高中教育质量提升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承担着为大学选拔最优秀人才的责任,同时也是实现代际流动的重要阶梯。高考的难度既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选拔到合格人才,也关系到高中生尤其是县级高中的学生有多大的机会能够进入精英大学就读。高考难度较大可能有利于精英大学筛选到优秀生源,但过难的高考会显著降低处于相对劣势的县级高中、农村孩子的精英大学入学机会,不利于他们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

因此,在保证高考筛选功能的同时,应当注意兼顾高考对于教育公平的作用,不能一味追求难度,而忽略其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在设定难度时,需要在这两大功能中寻找平衡,实现平衡。当然,将来随着考生整体水平的普遍提升,在合理设置高考难度的同时,给予高水平大学一定的自主招生权,可能是提高区分度、满足高水平大学招生需求的有效途径。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使精英大学的入学机会分布更加分散和公平,为保障县级高中的学生接受精英大学教育的机会,在命题保证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和创新性的同时,应当合理设定试题难度。

2017年从浙江、上海开始,全国各省份开始逐步推行“新高考”。“新高考”通过不区分文理科、增加选考科目等方式,增加了学生参加考试、选择方向、填报志愿的信息要求,为县级高中和县级高中的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前文所述的县级高中学生和城市学生在个人能力、师资条件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县级高中学生在获取信息资源方面处于劣势,已有研究发现,“新高考”对升学信息支持的要求使得不同阶层的孩子教育获得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但无论高考形式如何改变,高考考分依然是最重要、最公平的录取依据之一,高考命题工作在其中仍然将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高考制度改革和实施“新高考”后高考命题部门在命题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县级高中学生和城市学生的相对差距。

为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在招生制度方面,自2012年起,各高等学校已全面推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这已经使得县级高中学生的精英大学入学机会明显增加;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县级高中自身的教育质量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之道。

县级高中在吸引优质初中生源、加强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研能力等方面要下大功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禁止跨县市招生,要制定相关政策避免招生恶意竞争;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县级高中的教育财政投入,提升其师资水平,加强其教研能力,改善其教学环境;各市级教师进修学校要充分发挥作用,整合县级高中的师资力量和教研能力,帮助县级高中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总之,提高县级高中自身的教育质量,再辅以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倾斜和高考命题难度的合理设置,才能更好地提高县级高中学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入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郭丛斌是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首登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万博绅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助理。本文原题“中国高考难度: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从县市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公平的视角”,见于《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原文14000余字,经授权重发,有大篇幅简化并由作者审定。具体技术细节请参考原文。)

    责任编辑:李旭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