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新岗

上观新闻客户端
2020-04-10 08:57

一、一万条鱼

在社区门口为抗疫站岗的第55天,退役军人张志勇失眠了。明明累得不行浑身没一处不酸疼,眼皮也睁不开,可意识却极度清醒,情绪怎么都平静不下来。

从2月中旬到3月下旬,张志勇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隔一天,早9点到下午2点,在铁路上海南站的西北门出口值守。回到社区后,他又分别在田林街道的新苑、小安桥、长春三个小区服务,晚上还在社区值班,哪里需要人就去哪里。从早到晚,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在社区站岗,张志勇头一回真切体会到小区保安的辛苦。就拿他自家所在的社区说吧,从疫情暴发起,几位保安就不能休假,节后回家探亲的计划也取消了,每天上班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张志勇虽说只是做志愿者,也深感责任重大,有时候下一位来接班的同伴突然有事不能及时到或者请假了,他就继续顶着。只要能守护好家人和街坊邻里,他觉得自己多辛苦点也值得。

张志勇轻轻起身来到窗边,手机上时间是4点57分,黎明之前的时间像被拉长了。望着外面从晦暗中一点点变亮的天色,他感慨不已。2月3日从云南赶回来的时候,他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可当伤害和牺牲真的发生在身边,他就陷入了无法轻易走出的沉重之中。

原本这个时候,张志勇是应该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17年前第一次踏上那片红土地时,他是名普通的游客,因为偶然的机会走进了当地的山村小学。久居上海,习惯了都市繁华,当低矮破败的教室、衣衫不整的孩子、盐拌辣椒下饭的情景刺痛了他的眼睛,他就没法再继续走马观花的旅程。转而在当地人的陪同下,走访了德宏州、红河州等地的贫困乡。失明奶奶抚养的孩子、身患重病的孤儿……见到需要帮助的,他就拿自己的钱支援,这个300、那个500,没多久他带的两万块旅费就发光了。

回上海后,他没法心安理得地过回从前平静的小日子。他把才买了两年的私家车卖了,又把车牌卖了,再后来把和亲戚合开的、已有七家门店的文具用品商店关了,最后连家里的房子都卖大换小,得来的钱全部用来做公益。从单枪匹马,到号召、聚集和建立起一个拥有27支志愿者队的“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转眼之间,他已经在公益之路上走了17年。在滇西南,受过张志勇团队帮助的500多个孩子都管他叫“上海阿爸”。

2020年1月18日,张志勇又一次来到勐海县,和当地志愿者们一起走访贫困学生的家,为年后助学金的落实做调查。

临近春节,小小的勐海县城格外热闹。家家户户在为过年做准备,还有盛大的篝火晚会正在筹备。人们知道两千多公里之外的武汉发生了疫情,但都没想到这疫情将演变成一场巨大的灾祸蔓延全国。

1月22日的篝火晚会上,张志勇从县长手里接过了“爱心帮扶好伙伴”的奖状。几名在他资助下考上大学的孩子也都赶了回来。沸腾欢闹的人声中,在孩子们的簇拥下,他仰望烟火升空璀璨盛放,发朋友圈说:“2020年祝愿风调雨顺。”

谁料想一觉醒来,他却接到通知,为了防控新冠病毒,所有人除必须的活动外禁止随便走动,禁止人员聚集。

武汉的战友老梁发来视频,医院里排队等候就诊的人爆满,突然间就有人咳喘着倒下。和老梁通过电话后,张志勇意识到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比自己之前以为的严重得多。公益项目被迫中断,他待在旅馆无事可做,只能晒晒太阳,用手机看关于疫情的动向。

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1月28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00人,已经超过了非典时期,全国52支医疗队支援湖北。1月31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000人。2月3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0000人。

眼睁睁看着确诊、死亡的数字一日比一日增势凶猛,张志勇再也待不住了。看到上海慈善基金会捐助武汉的新闻,他打电话过去说:“现在武汉的疫情这么严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太辛苦了,我想为他们捐款。”对方道谢之后请他用手机操作。他试了几遍,每回到了扣款的时候就失败,赶紧又打电话去请教,最后终于按照一位工作人员的指点完成了第一笔捐款,一万元整。

老梁告诉他,武汉封城之后,生鲜供应严重不足,市民生活很受影响。他想,辛苦的一线医护们若是饮食跟不上,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在西双版纳的志愿者中,有几位和他一样是退役军人,国家危难的时候,当过兵的人应该都有支援前线的情怀。他立即给他们打电话,说想召集老兵们为抗疫前线的白衣战士们做点什么。

承包鱼塘的杨总说:“张老师,我这边可以捐一批活鱼,送给武汉一线的医护加菜补充营养。”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张志勇说:“那就麻烦杨总这边都挑一斤左右大小的,刚好够一个人一顿吃,适合现在疫情期间分餐的方式。”杨总这边当日就让工人捞鱼,其他人各自去联系运送车辆,采购途中和前往疫区所需的物资。他们四名退役军人和两名司机,两辆带制氧水箱的大卡车装上一万条活鱼,一辆押运的小车,决定于当晚7点出发奔赴武汉。出发前,却接到州上通知,为防控疫情,任何运输活物的货车都不能上高速路,这场千里支援疫区的行动只能作罢。

勐海县城的形势也日益紧张起来,人们从起先觉得“不至于太严重”到人人都戴上了口罩。小县城的口罩断货了,张志勇托自己团队在泰国的志愿者代购,普通的外科口罩每只涨价到了六块钱。想到上海的疫情防控压力很大,他决定马上回去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援滇17年来,他头一回给自己买了张高价机票,2700元,够他平时买三张甚至四张。

往年春节期间的西双版纳机场游客密集很是喧闹,今年却人影寥寥。登机之后,看见口罩之上一双双神色忐忑的眼睛,张志勇心下黯然。回到上海,按照对非危险地区返沪人员的要求,他需要居家隔离7天。到家次日,泰国志愿者帮忙代购的口罩也到了,他捐了500只给社区志愿者,后来又捐了300只给上海南站的志愿者。

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心急如焚却待在家里不能做事,张志勇坐卧不安。他微信联系了自家所在的田林街道组织部门,要求上交一个月的退休工资4715.6元作为特殊党费。同时,他发送了问候和号召给自己上海团队的志愿者,提醒大家做好防护,也希望大家能够帮助自己的小区抗击疫情。在他的动员下,团队志愿者们纷纷到所在居委报名参加小区防控服务。

七天居家隔离期满,张志勇第一时间去社区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报到,要求尽快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他对相关领导说:“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党员,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哪里最艰苦最危险,就请派我去哪里。”

二、一张罚单

如张志勇所愿,他被派去了当时最危险的地方。从2月10日开始,他在上海南站参加退役军人志愿者疫情防控服务。

去上海南站前一天晚上,他和老梁联系。老梁说,自己所在的志愿者队被分配的任务是专门给确诊的居家隔离轻症患者送生活用品。

“老梁,你们这么近距离接触患者,一定要注意防护。”

“武汉现在防护物资紧缺,我们一只口罩戴好多天。没办法,只能勤洗手。老班长,现在去上海的人多起来了,你在火车站,千万要当心啊!”

“我们有防护服,放心吧。我们都做好自己的事,各自保重!”张志勇停顿一下,补一句:“等疫情过去,我去武汉找你喝酒!”其实他不擅长饮酒,但老梁可是千杯不醉。

挂上电话,张志勇心里纠结,要不要把去火车南站做志愿者的事告诉太太。太太近些年已经为了他生了太多气,也为这个家操了太多心。当初他一发不可收地把家里的钱都拿出去做公益,最后连住的房子都要拿去卖了,太太觉得他简直是发疯了。两人冷战了好久,后来日子久了,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太太也只好接受现实。再加上听他说多了山区孩子的故事,再跟他去几回云南实地体验,心地善良的太太慢慢理解了他对公益的执着,自己也成为他团队中的志愿者。

女同志,容易多想,容易伤感。先不说,免得她太担心。张志勇告诉太太,因为疫情防控人手紧缺,自己每天要分别去田林街道的三个不同的社区门口值班。

太太说:“排得这么满,太累了吧?”

“不就是在社区门口站岗嘛,这个我擅长。再说现在站岗又不用站成军姿,轻松得很。”张志勇一边跟太太开玩笑,一边在心里计划去南站上岗的事。

第一天上岗,尽量提早,准备工作可以做得充分点。从家里开车过去,路上通畅十几分钟就能到。张志勇七点准时出发。街道空荡荡的,路上难得见到几辆车,偌大的不夜城如今在白天也如此静寂。原本是新一年的工作大张旗鼓展开的时节,现在大多数人们却只能在家里等待。张志勇心里不是滋味,稍一分神,发觉自己走岔了路上了沪闵高架,因为他是外地车牌,早上7点到9点不能上高架,只好绕远道再返回。到达上海南站时差一分钟8点,原本想早到的他却成了最后一个到的人。

六个小时的值守之后,轮到了换班的时候。张志勇心疼身上的防护服,他问队友:“现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都缺防护服,咱们毕竟不是在医院,这防护服穿一次就报废太可惜,能不能消一下毒再穿?”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行。他不管那许多,让队友帮忙全身喷了消毒剂,准备拿去晾干再接着穿。

脱下防护服,刚刚拿来手机,就收到了一条关于违章行驶的处罚通知,要记三分、扣300。那一整天他都心里不舒服,觉得自己像是做了坏事一样。开车三十多年,无论在上海,还是跑长途去外地,他一向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这是他有生以来收到的第一张违章罚单。

在火车南站执勤,服务的对象是南来北往的旅客,逐一测体温,引导他们扫描二维码下载健康云APP,填报个人信息生成随申码。不少旅客不会操作,志愿者们去帮忙,有些人需要手把手地教。

不止一次,有乘客对着张志勇喊:“你别过来,别碰我!”对方是男的,也就算了,不会引起什么误解。如果是个女性,张志勇就哭笑不得。他说:“你需要我帮助,我去帮你操作,不过去,你的手机屏幕那么小,我怎么看得清楚,不碰你,也得碰你的手机啊。”

有天晚上,张志勇回到家。太太正往桌上摆碗筷,见他进门就用很不一样的眼神望着他。他找来茶杯大口喝水,奇怪地问:“怎么了?有事吗?”

“你今天上午在哪里执勤啊?”太太问。

“哦,小安桥。”张志勇不习惯说假话,声音明显小且含糊。

“别瞒了,我都知道了,看见你队友发的朋友圈,你们都穿着防护服。”太太嗔怪地说:“难怪这几天一回来你就不停地喝水。”

张志勇笑了:“是在上海南站。其实也没啥,就是穿上那个防护服就不好喝茶,不方便去厕所嘛。”

“你说说你,在社区做志愿者也是为防控疫情服务,为什么非得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太太的声音有点着急。

“我是党员、是退役军人,还是志愿者,我不去最危险的地方谁去。”张志勇说到自己是军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激昂起来:“我还想去武汉呢,可是我去了也不会治病救人。和武汉一线的医护比起来,我在上海南站好得多了。”

太太摇头无奈道:“就知道和你说不通,自己多加小心吧。”

饭菜端上桌,明显比往日丰盛,还有张志勇最爱吃的鱼。他笑问:“这是做啥,像过节一样。”

“给你多吃点好的补补,增强免疫力!”

太太把鱼推到张志勇面前,他尝了一口,觉得太太的厨艺越发长进了。

三、一段往事

春节前后,上海降雨频繁,湿寒之气透骨,体感格外阴冷。

有天晚上站岗的时候,张志勇见保安小张衣着单薄,看他身材与自己相仿,回家后翻衣柜,找出自己保暖的厚大衣送去。小张接了大衣再三感谢却不穿。

张志勇问:“这门口正是风口,冷得很,你干嘛不现在就穿上?”

小张说:“张老师您不知道,我们物业公司规定,值班的时候必须穿工作服,不能穿别的衣服在上面。您这大衣这么好,我一定好好珍惜。等以后休假时穿。”

张志勇说:“那以后我在的时候,你们都进去门卫室里,我穿得厚,不怕冷。真有事了再叫你们出来。”

一日三餐小张和另一名保安小陈都是自己带饭,早饭通常是馒头,午、晚餐就是简单的一个炒菜配上米饭,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吃。时常因为有人或车来,他们刚刚端起饭碗吃了几口就要放下,一顿饭分成几次甚至十几次吃,最后吃进嘴里饭都已经凉透了。

见他们穿不暖吃不好还不能休假,张志勇心里不忍,就从家里拿来云南带回的石斛、不老草和普洱茶,让他们泡水泡茶增强免疫力。居委会干部,社区志愿者、上海南站执勤的退役军人,一圈送下来,他把家里存货差不多送光了。

“现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大家都健康更重要的事了!”他跟妻子讲。

妻子点头说:“你晓得就好,自己的身体要当心。”

看着妻子忙进忙出的身影,想到她早上7点钟不到就要去买菜,回家烧了饭菜要赶去90岁的老母亲家照料。下午回来,也会根据社区党员志愿者的排班去服务。每天两头跑,家务全是她做,也很辛苦。张志勇心里怜惜,可军人出身的他,太温存的话讲不出口,也怕自己突然间讲这种话,跟平时差别太大,反而要让妻子担心。

对张志勇来说,身体上的辛苦不算什么,让他看不惯的是某些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不理解和对他人的不尊重。

3月中旬的一天早上,他去自家社区门口上岗。没有人员和车辆来的间隙,他跟小张说起自己在云南山区资助的孩子们。

来了个老太太,在门口一侧的快递架上翻找半天,跑来对他们嚷:“喂,我有个快递不见了。”

张志勇说:“都是按照楼号和楼层分好的,您再去好好找找,不行打电话给送快递的问问。”

老太太说:“没给我打电话,只发短信说到了,怎么没有,你们怎么看的!”

张志勇好气又好笑:“我们是看着小区的大门防控疫情,又不是看快递,是不是家人拿走了?”

老太太没好气地说:“我家人没拿!是你们签收的,找不到了就怪你们。”

张志勇不想再多说什么,赶忙走开。遇到态度恶劣或者无理取闹的人,火气要上来时他就会提醒自己,你来站岗是保卫社区的,千万不能跟人吵架。可他没想到,就在国内疫情日渐消散、居民生活逐步回复正常的时候,他遭遇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那是3月28日下午,张志勇当天的服务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名中年女子骑着小黄车要进小区。

他上前去拦下来说:“你好,请测一下体温。”

“测什么测,我就住这里。”妇女粗声粗气,很不耐烦。

“进门都是要测一下的,这是为了对这里的居民负责,也是为你负责。”张志勇把测温枪伸过去,示意对方配合。

“别烦!”妇女骑着小黄车就要往里冲。

张志勇拉住小黄车说:“现在规定小黄车、还有其他共享单车一律不准进小区。你不配合测温,也不可以进。”

妇女从小黄车上跳下来,指着张志勇的鼻子骂:“你算个什么东西,敢拦着我不让进,有病是吧?”

田林一带是居民密集的老生活区,3月下旬起,街上人来人往渐渐恢复了从前的热闹。不少人听见叫嚷声前来围观。

张志勇耐着性子说:“我是志愿者,在这里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不是拦着不让你进,是希望你配合疫情防控测一下体温。”

“去你妈的……”连说了几个极为粗俗的、事后张志勇对别人形容说自己“实在说不出口”的词之后,这妇女又很不屑地喊:“什么志愿者,我都听说了,你们不就为了每天15块钱才在这里添堵。”

听到这话,张志勇真的光火了,声音也一下子高上来:“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我为社会服务从来不为钱。这种时候,谁会为了15块钱冒生命危险?你一个女同志,怎么能胡乱骂脏话、说瞎话。”

妇女越骂越起劲,说出各种不堪入耳的恶语。

张志勇摇头:“素质这么差,给上海人丢脸。”他不想再纠缠,快走几步想去路对面,那名妇女却突然冲上来要撕扯他。

旁边的人和保安赶紧上前拉住这妇女,她却还发狂一般吼着。

看着那女人歇斯底里的样子,张志勇无奈下报了警。警察来之后,这妇女居然倒打一耙指责张志勇对她态度恶劣粗暴,侵犯她的人身自由。

不明所以的警察问了半天才搞清事情原委,判定张志勇的行为完全正确,但为了避免过多人围观聚集,让那位妇女测了温赶紧先回家,冷静之后再来道歉。

当天晚上,张志勇进了家门就坐在沙发上,久久未动,低着头不说话。

太太把饭菜摆上桌,问道:“我在厨房洗菜,就听见下面有吵架声,后来才知道是你。怎么了,现在还气啊?”

“我就是不明白……”张志勇抬起头来,满面疲惫,嗓子沙哑:“国家因为疫情都成这样了,他们怎么还能这么自私,这么不讲道理?!我们做志愿者,明明是为了他们服务啊!还说什么为了15块钱?!这么多年,我把咱家的钱都拿出去做公益,弄得儿子结婚都没有房子,连办酒席的钱都是亲家出的,让你到老了跟着我吃苦。现在他们还这么说……”

太太走到张志勇身边坐下,柔声道:“个别人不理解你,看到你不管风吹雨打都站门口,想想这么起劲,肯定是有好处。谁能知道你这满腔热血从哪里来的?”

张志勇叹一声,心想:是啊,总有人觉得我偏执,很多老同学都不理解我。没法让他们真的懂我的心,除非他们跟我回到43年前,体验一下我19岁那次在军舰上死里逃生的经历。

1978年冬,当兵三年的张志勇在北海舰队服役。部队驻扎在辽宁某军港。那是一个周日,水兵们全体去参加助民劳动。张志勇因为胃病犯了在军舰上休息。

去后甲板上厕所时,见天晴日朗,海面湛蓝,张志勇驻足四望,深深呼吸。不经意间,他看见相邻的军舰在冒黑烟,心下奇怪,跑去前甲板,问邻舰站岗的战士:“今天不是休息吗?你们放什么烟幕弹啊?”

对方说:“没放烟幕弹啊。都去助民劳动了,舰上就我自己。”

张志勇叫上对方一起去查看,发觉是失火了。他们找来灭火器,朝里面喷灭火泡沫,却没太大作用,黑烟越来越浓。张志勇又跑去自己船上拿来消防泵往船舱里浇水,依然压不住迅速壮大的火苗。火势蔓延到住人的船舱,他将自己倒挂着,把悬窗一点点勾出来,想将消防泵伸进窗子朝里面冲水。悬窗一开,热浪扑面混合着浓重的烟雾,瞬间将他熏晕过去。等他恢复了意识,发觉自己在冰冷的海水中下沉,他赶忙闭气想要划水浮上海面,却冻僵了手脚不听使唤,幸亏隔壁军舰的战友及时跳下海救他上船。

事后张志勇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哪来的超常体力,没经过任何休整,差点淹死的他跑去军舰指挥台发警报,然后又回去救火。当战友们听见警报纷纷跑回来时,相邻军舰的弹药舱已经开始冒烟。他清晰地记得,大家往外搬弹药的时候,弹药外壳是发烫的,眼看就有大爆炸甚至连环爆炸的超大型事故发生。

等救火结束,危险解除。张志勇松一口气,瞬时浑身无力瘫软下去。他被送去医院治疗,肺部因吸入太多烟雾而严重受损,连打了七针高烧不退,住院一周才慢慢恢复。上海的战友们去医院探望,对他说:“听说你当时不要命一样,我们都吓坏了。万一你有什么,以后我们回上海,怎么和你的父母交待。”

这次军舰救火险些牺牲的事,对张志勇来说像是一个特殊的关口,他觉得自己此后的生命,都像是上天的馈赠。跟别人讲起这件往事,他总会说:“如果那次我牺牲了,哪有之后这四十多年?第二年,正好是自卫反击战,如果我像很多同年参军的战友一样上前线了,也未必有之后的这四十多年。所以从那往后的日子,对我来说每一天都是赚的,我不能不用这生命做点有价值的事。”

四、一场别离和一次志哀

做公益这些年,张志勇没少受误解和委屈,遇上一时想不通的,回忆43年前那次死里逃生,很快就能释怀了。可两天后,又发生一件让他心里久久过不去的事。一位好朋友,团队的优秀志愿者,附近古宜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凃大姐,在小区做志愿服务的时候,遭遇意外不幸身亡了。

那天整日下雨,凃大姐和另一位志愿者刚刚完成了社区的消毒,两人撑一把伞走在路上。有对夫妻,边聊天便倒车,不小心撞了和她同行的人。同伴摔倒时,她也整个人仰面倒下,后脑勺着地,再也没能醒过来。送去临近的第六人民医院抢救,连做三次手术,最后还是走了。

那么和善开朗,走到哪里都能给人带去温暖的凃大姐,家庭条件好子女孝顺、刚刚退休几年还没来得及享清福的凃大姐,平日里做志愿者很有激情也很负责任的凃大姐。这么好的人突然就走了,是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走的原因又这么荒唐,而她连一句话都没能留下。追悼会上,张志勇站在最后一排,浑身不能自控地微微发抖。望着遗像上凃大姐慈爱的面容,心里还是不能接受她已经离去。年前凃大姐还和他约好,今年跟他去滇西南看看,这事都被他们排入了计划,如今却成了凃大姐的遗愿。

当天傍晚,张志勇给武汉失联多日的老梁打电话,对方还是没有接听。他心情越发沉重。那一夜,他失眠了。

第二天是4月4日,2020庚子年的清明节。

早上7点,一夜未眠的张志勇顶着黑眼圈。太太买菜带回了热豆浆和大饼油条,为了接下来一整天精力充沛,没胃口的他还是尽量多吃几口把肚子填饱。

7点30分,张志勇穿戴整齐出门。春已过半,绿地里草木葳蕤,桃李杏樱都在盛开,梧桐树的嫩叶还不到半个手掌大,柔嫩的浅绿色,看着就觉得眼睛舒服,心里也舒服。老人们在晨练、孩子们在嬉闹,年轻人已换上了轻盈明丽的春装,入目一派蓬勃欢欣的景象。

8点,张志勇来到社区门口,在皮夹克外面套上蓝色的志愿者背心。

保安小张问道:“张老师,您这脸色不对,昨夜没睡好吧?”张志勇苦笑道:“一夜没睡着,眼睁睁看着天亮。”

“哎呀,这太难受了,您进门卫室坐一下吧。”

“我来就是为社区站岗,为居民们服务的,要休息,我就在家待着了。”

小张知道劝不动张志勇,这段日子,他眼看着张志勇在薄雾的早晨、在寒冷的雨夜、在别人都休息的中午,在饭菜香弥散的傍晚,为保卫社区而站岗。他只要站在这里,六个小时下来身板笔挺,刮风下雨姿态不变。他那么站着,看了就神气、就正气,对于某些心术不正的人还有震慑力。

“张老师,今朝又是侬啊!”

“张老师,侬怎么又在,辛苦了!”

“多多,叫张伯伯好!快让张伯伯再教教你,男孩子怎么走路最好看。”

9点15分,进出小区的人多起来,不停有居民和张志勇打招呼。原本因为他时常在云南而陌生的邻居们,如今都对他熟悉又敬重。有人来跟他说想捐东西给云南山区,他说眼下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暂时停止接收爱心捐赠,等疫情结束,我在工作室等你们。

保安小陈很乐观地说:“看这样子,差不多了,再过几天是不是都可以摘口罩了?”

张志勇说:“现在还没到放松的时候,国外的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们上海,防控输入型病例的压力大,还得再多坚持一阵子。”

9点55分,张志勇神情凝重下来,他整理着自己仪容,将本就挺拔的身体又向上顶了顶,他在等待接下来那个特殊的时刻。

过去17年,大多数时间在云南山区为公益奔走的他,每到一个地州,最先去的地方,一定是烈士陵园,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不抽烟不好酒的他,去烈士陵园的时候会带上四瓶红星二锅头、两条烟作为祭品,告慰先烈的英灵。

9点59分,张志勇将帽子脱下来,这是去年战友聚会时专门定制的纪念品。深蓝的底色。正面绣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标志,帽檐上是金黄的麦穗,侧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旗。他天天戴着这顶帽子,感觉戴上它就像戴着军帽,心中洋溢着无限的自豪和荣光。这些天站岗的风吹日晒,已让帽子微微褪色。他以军人最标准的姿势,将帽子端正地托在左手。

2020年4月4日上午10点整,全中国所有的国旗下降至旗顶与旗杆之间距离为全长的1/3处,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长鸣。

张志勇低下头,眼含热泪。在他的身边,保安小张和小陈,路过的居民和行人,环卫工人和快递小哥……所有人此时此刻都在做同一件事,为在疫情中死难的同胞,为在抗疫一线牺牲的烈士,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之役中失去的一切志哀。

10点30分,张志勇接到武汉老梁打来的电话。老梁说,之前爱人确诊入院了,自己也出现了疑似症状。居家隔离了几天,发现只是太劳累患了普通的感冒,怕让老班长担心,所以一直没敢跟他联系。现在爱人正在好转,自己也已经回到志愿服务的岗位上。

“老班长啊,武汉要解禁了,这场仗,我们快要打赢了。”战友的声音有些哽咽。

“再坚持一下,我们都站好最后一班岗。等疫情全都结束了,我去找你登黄鹤楼,吃热干面,再叫上战友们一起喝酒!”

张志勇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声音却还是颤抖的。他拭去眼角一滴泪水,心想,今晚,应该能睡个好觉了。

王萌萌,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作家。

(原题为《老兵新岗》)

    责任编辑:姚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