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亮瞻局|终战?一座帝国坟场的新战争与和平(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20-04-05 07:13
来源:澎湃新闻

崩溃边缘

从上文逐次分析的复仇、反恐、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四个维度,我们已经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这的确是一场“无聊”的战争,对于美国来说再将其进行下去的意义已经不大。即便阿富汗能否在14个月后最终实现和平仍存在变数,美军撤出的结局恐怕也是注定的,时间早晚而已,但对于撤出的方式仍有争议。

尽管美国在协议中明确承诺将全部撤出军事力量,并保证不再干涉阿富汗内政,却仍有学者延续地缘政治的思维惯性认为美国绝不会彻底放弃阿富汗,至少会保留一个或数个军事基地作为其在中亚的战略支点,以便继续牵制俄罗斯、中国和伊朗。

我个人不认同此观点,或者说如果美国真的这样做了,我也认为这仍旧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前文已经分析过,阿富汗对于美国的战略价值没有理论上那么大,一个或几个被竞争对手环伺包围的军事要塞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在战时,他们会被周边陆权大国的军事力量立刻吞噬掉。如果这样的要塞基地存在,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支点,反倒将成为人质。

战争不仅没能让美国在中亚得到预想的战略收益,反而可能葬送战前本就不算可观的地区影响力 

此外,保留一定的军事存在会让美国仍然支持的喀布尔政权更加威信扫地,只会加速其破产的速度,这样的政权其最终结局恐怕也是注定的。

我们还应注意到,对于一个海权帝国来说,在纯粹的内陆国家保持军事影响力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尤其当这个内陆国家还有强大的陆权邻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英国可以在直布罗陀保留一块飞地,直面西班牙和法国上百年的无数次围攻而屹立不倒,却在阿富汗遭遇失败。同样,对美国来说,阿富汗不是古巴,喀布尔和坎大哈也不是关塔那摩。海权国家的力量投射优势可以在沿海港口充分发挥,却很难在内陆腹地发挥作用。

正是由于中亚国家没有海岸线,美国要想维持在中亚的有限军事存在更多的只能依靠外交手段。阿富汗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租用了玛纳斯空军基地,这立刻引起俄罗斯的警惕。莫斯科在这里根基深厚,俄军很快恢复了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坎特空军基地,2014年吉政府又将美军从玛纳斯基地赶走。毫无疑问,当中亚的这些小国必须做一道选择题时,是选就近在咫尺的俄罗斯还是远在天边的美国,答案几乎没有悬念。中亚国家大多是集安组织、上合组织、独联体和欧亚联盟成员国,且国内普遍存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其他尖锐社会矛盾,这些国家的政权大多由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地方政府延续下来,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稳定和安全,在现有对俄关系的一系列制度框架下,只有俄罗斯或由其主导的国际组织能提供相对可靠的安全保障,且莫斯科还紧掐着这些资源型国家的资源输出线路。

因此无论在安全还是经济上,这些国家都无法摆脱对俄特殊关系而冒险去搭美国的战车。事实上随着俄罗斯国力的逐渐恢复,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近年来已经面临被扫地出门的局面。其明证就是在中亚双核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极为关键的权利更迭过程中,美国没能寻觅到任何机会,除了国务院发了几个不痛不痒的声明外几乎完全失踪。2016年,在统治乌兹别克斯坦长达25年的总统卡里莫夫的葬礼上,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却没有看到高级别的美国官员出席。

由此可见,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美国自阿富汗战争开始的“积极进取”的中亚战略,目前基本都处于全盘崩溃的边缘。战争不仅没能让美国在中亚得到预想的战略收益,反而可能葬送战前本就不算可观的地区影响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场十字军战争给中亚带来的不是稳定,而是新的更剧烈的冲突,并由此充分暴露了滥用自由主义所导致的野蛮和无知。但中亚需要的是稳定,那些在西方看来所谓的“专制”政权对美国式的自由主义也都心存戒心。

在阿富汗和中亚,难以用战争的方式保持在该地区强大的影响力   

其他选择

在本文的结尾,需要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美国在2001年不发动这场战争,是不是就在中亚完全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帝国,美国希望在任何地区保有某种程度影响力的欲望是合乎逻辑的。但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在阿富汗和中亚,用战争的方式行不通。美国在这里可打的牌其实不多,不过如果只是针对“复仇”或者反恐,或者在中亚给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制造一些小麻烦,也并非束手无策。对于喀布尔的极端主义政权,美国如果有一些耐心,就会看到这样的政权本质上是无法长久的,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会破坏阿富汗人一直以来追求的绝对自由,从而引发内部的不稳定;塔利班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破坏以及自绝于国际社会的一系列出格举动都会让这个政权被完全孤立,且陷入更加贫困的深渊(塔利班领袖奥马尔甚至在2001年战前还颁布了罂粟种植禁令,这将切断其最重要的财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美国加大对北方联盟的支持力度,并动用空中和特种作战力量参战,推翻塔利班统治应该不成问题,只是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

在北方联盟夺取政权后,美国可以选择合适的代理人上台,这样的代理人有很多,他们大多在苏联的阿富汗战争中就与CIA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然,即便喀布尔建立了一个相对亲美的政府,要想全面控制这个国家也是不太可能的。不过通过这个政府管控阿富汗局势不至于滑向全面内战则是可能的。有人也许会拿苏联入侵时期的卡尔迈勒和纳吉布拉政府做反例。需要注意的是,在卡尔迈勒被苏军坦克护送进总统府之前,无论塔拉基、阿明这样的“社会主义者”,还是更早前的王国首相达乌德,他们的政府大体上都与苏联维持着准军事同盟关系,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基本能够通过这些政权实现。

美军的撤离为“帝国坟场”之说又增加了一些谈资

1979年的军事入侵与其说是精心考量后的战略行动,更不如说是克里姆林宫对阿明本人的神经过敏和对阿富汗局势的严重误判。除了至今拿不出实证的“阿明是CIA特工”的莫须有指控外,克里姆林宫对于自己相对中意的塔拉基被阿明政变推翻的行为感到不满,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同僚们觉得伤了面子,而没有看清楚这次政变只是阿富汗“兄弟党”内部权力斗争激化的结果,并无损苏联利益,阿明甚至直到被苏军特种部队击毙的最后时刻都不敢相信要搞掉他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大哥”。1979年的苏联战争决策由此充满了草率和情绪化,自然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后果。当苏军跨越边境的那一刻,喀布尔政权的性质就变了,卡尔迈勒和纳吉布拉被认为是十足的傀儡,他们不可能被阿富汗人民接受,其最终垮台不可避免。加尼政府现在则很可能面临相似的命运。

苏联的上述经验既证明了战争的巨大风险,傀儡政权的必然失败,同时也证明了一个友好的非傀儡政权是有可能维持的。苏联在1979年之前能做到,美国当然也有可能做到,且投入和风险可控。华盛顿可以通过这样的政权在中亚取得立足之地,以此为基地,再利用周边中亚国家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寻找机会给俄罗斯和中国找麻烦。当然,这样的麻烦所能发挥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一旦莫斯科觉得中亚局势有实控的风险,他有足够的力量和手段来终止美国的冒险,在2008年的格鲁吉亚和2014年的克里米亚,俄国人已经让外界见识了其在高加索和乌克兰这样的红线区不惜一战的决心,以及西方在所谓非核心利益地区的软弱。中亚同样位于莫斯科的红线内,也同样不是西方的核心利益所在。类似的理论也适用于蒙古,在笔者看来,华盛顿近年来与乌兰巴托的频繁互动其实也很难形成气候。

至于阿富汗的未来具体会怎样,恐怕没人能下定论。理论上看,在协议达成后,塔利班似乎没有必要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攻势,他们可以学习一下1973年的北越,多一点耐心,只要美军能顺利撤出,现政府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将掌握在塔利班手中。但即便塔利班第二次成为喀布尔的主人,阿富汗和这里的人民仍将面临历史轮回悲剧的挑战。

    责任编辑:谢瑞强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