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医疗硬件竞争力①人均医生数双鸭山最多,一线城市均靠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课题组
2020-03-16 15:42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根据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指数中与医疗硬件环境相关的指标,针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含港澳台),进一步构建了更具综合性的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指数,其中包含拥有医生数和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基本医疗条件)、医院床位数和每万人医院床位数(基本医疗条件)、三甲医院数(优质性医疗资源)和流动人口健康档案覆盖率(包容性医疗覆盖)六项分项指标,为避免不同数据量纲带来的不可比问题,我们先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最终得出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含港澳台)的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

1、从总体上看,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城市层级与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正相关

从2019年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指数看,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成都、太原、重庆、杭州、西安位居前十名(见附表1)。从前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看,四个直辖市全部位居其中且排名较为靠前,北京位居首位,其余均为省会城市。除十强外的城市排名中,省会城市也同样领先。可见,直辖市与省会城市在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建设方面优势较为突出。

观察全国各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指数分布可知,我国各等级城市的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分布较为分散,东部重点城市特别是直辖市、部分省会城市及一线城市的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普遍较强。

观察综合指数可知,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领先的城市其多数分项指标竞争力相对发展较为均衡,但仍在个别指标上存在明显短板,发展均衡性较差;而排名较为落后的城市其分项指标多数处于落后位置,综合水平较低是制约其医疗硬件环境整体提升的重要原因。

2、从医生的数量和密度看,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类型城市内部差异较大

在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指标排名(见表1)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双鸭山、舟山、太原、克拉玛依、济南、海口、杭州、北京、乌鲁木齐和昆明,以东部城市居多,人口与规模上多属II型城市与I型城市,在行政等级上以地级市与地级省会城市居多,且其中三、四线城市占主体。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在拥有医生数指标排名(见表2)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杭州、天津、武汉、济南和石家庄,仍以东部城市为主,在人口规模方面均为超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在行政等级方面,直辖市与东部省会城市领先优势明显,且均为一、二线城市,表明其医疗人员资源总量较为充足。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一方面,观察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与拥有医生数分项指标可知,随着医疗资源总量的增加,其人均水平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曲线变化趋势,表明各城市在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水平的基础上应多注重提高人均医疗卫生资源的保障能力,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避免人口过度聚集对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形成压力。

另一方面,具体从散点图(图1)在四个分区的分布情况可知,第一,落入左上方分区的城市主要为部分地级市,这些城市尽管在拥有医生数方面水平较低,但由于其人口规模较小,流动人口较少,加之其医疗硬件环境基础较好,所以在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方面压力较小,其中双鸭山虽为四线城市,但其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尤其突出

第二,落入左下方分区的城市主要为包括铜川等在内的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线级较低,医疗卫生硬件环境建设较为落后,因此尽管人口规模较低且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较小,但仍然由于拥有医生数水平过低而导致人均水平不足

第三,落入右上方分区的一线城市仅有北京,尽管其在人口规模和吸引流动人口方面存在较大压力,但由于集中了较多的医疗卫生资源,医疗硬件环境建设良好,因此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与人均水平方面均位居前列;

第四,落入右下方区域的城市为包含上海、广州、重庆和成都在内的一线城市、直辖市与省会城市,尽管这些城市医疗卫生硬件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其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较强,人口规模较大,因此导致在人均拥有医生数方面水平不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丽水、攀枝花等部分低线城市尽管其拥有医生数总量较少,但人均水平与一线城市或直辖市不相上下,尤其是双鸭山在人均拥有医生数方面远远领先于一线城市北京,而深圳则在拥有医生数的总量与人均指标两方面均水平较低,因此位于左下方分区。这进一步表明在城市发展和医疗卫生硬件环境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协调性与同步性。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3、从病床的数量和密度看,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差异较大

在每万人床位数指标排名(见表3)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长沙、太原、郑州、攀枝花、昆明、西宁、成都、鹤岗、乌鲁木齐和雅安,区域分布方面主要以中西部城市居多,人口规模方面主要以Ⅰ型和Ⅱ型大城市为主,行政等级上中、西部省会城市优势明显,且均为非一线城市。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在医院床位数指标排名(见表4)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成都、北京、郑州、广州、武汉、哈尔滨、长沙和杭州,区域分布方面主要以东部与中部城市为主,人口规模方面均为超大与特大城市,行政等级方面以省会城市与直辖市为主,且一、二线城市较多,排名较为领先。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一方面,观察每万人医院床位数与医院床位数对数散点图(见图2)可知,随着医院床位数总量的增加,其人均水平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正“U”形变化趋势,同样表明各城市在注重提高医疗卫生硬件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应适当控制人口规模,避免人口过度集聚对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形成压力,进一步达到医疗硬件资源使用的最优效果。

另一方面,具体从散点图在四个分区的分布情况可知,第一,落入左上方分区的城市主要为诸如攀枝花、金昌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尽管在医院床位数方面水平较低,但由于其人口规模较小且医疗硬件条件较好,所以在人均拥有医院床位数这一医疗卫生资源方面压力较小

第二,落入左下方分区的城市主要为包括陇南、中卫等城市在内的多数中西部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人口规模较小,在医院床位数等医疗卫生硬件环境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在拥有医生数方面总量水平较低且人均水平不足

第三,落入右上方分区的城市既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又包括十堰等部分四线城市。这些一线城市医疗硬件环境建设良好,医院床位数总量较大,但由于城市人口规模较大,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强,因此在人均床位数水平方面仍然紧张

第四,落入右下方区域的城市为包含南阳、衡水在内的四线城市,这类城市尽管医院床位数总量较大,但由于其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导致人均医院床位数压力较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低线城市,如黄山、三门峡等,尽管其拥有医院床位数总量较少,但人均水平与一线城市不相上下,尤其是包括攀枝花、鹤岗、雅安在内的大量四线城市在人均拥有医院床位数方面明显领先于一线城市广州,而深圳则在拥有医院床位数的总量方面较高,但人均指标水平较低,因此位于右下方分区。这进一步表明在大城市发展和完善医院床位数等资源总量的同时要注意人均水平的同步提升与匹配。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总体而言,通过观察图1和图2可以发现,部分低线城市不但总量指标落后,而且人均指标同样落后,部分中小城市的总量指标落后但人均指标较为领先,而相当数量的规模领先城市,尤其是深圳,出现了总量充足但人均不足的问题,仅有极个别城市总量与人均指标均较为领先。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大城市人口过度聚集带来的医疗卫生设施相对不足问题,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今后我们应在补齐人均资源短板、提升城市整体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方面多下功夫。

4、从三甲医院的数量看,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存量与行政级别正相关

在三甲医院数指标排名(见表5)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深圳、西安、杭州、太原和南昌,东部地区仍然居多,在人口规模方面超大城市占主体,行政等级方面直辖市与省会城市依然优势突出,且前十城市均是一、二线城市。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5、从流动人口健康档案覆盖率看,外来人口较多的发达城市服务包容性较弱

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覆盖率指标排名(见表6)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宿州、枣庄、荆门、淮北、韶关、湛江、张掖、伊春、双鸭山和邢台,在区域分布上以东部与中部城市居多,人口规模方面以Ⅱ型大城市为主,行政等级方面均为地级市,且均为三、四线城市。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

课题组长:倪鹏飞

课题执笔:李博、倪鹏飞

课题成员:徐海东、曹清峰、马洪福、郭靖、郭金红、龚唯进、彭旭辉、刘笑男等。

    责任编辑:田春玲
    图片编辑: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