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口罩的医护们

实习生 刘昱秀 澎湃新闻记者 任雾
2020-02-10 13:44
来源:澎湃新闻

护士刘爱华最近当起了“裁缝”。

一只绿色的医用外科口罩,双层无纺布,缝纫机踩出来的细密针脚包着边,包住口鼻,让人感到踏实。

双层无纺布缝制的口罩 本文配图均为受访者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派出第一批16人的医护团队支援湖北,医疗物资、医用口罩也紧着供给前线的同事们。4500人的大医院,一线医护就接近2000人,储备口罩一下子就吃紧了。

刘爱华是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负责医院物资供应和消毒。她琢磨着全国口罩都缺,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不给别人添麻烦”。

从1月23日决定做口罩,到1月28日验证符合外科医用标准。她领着一帮人,前后改了五版,戴着是大了小了,能不能保护好口鼻,舒不舒服都得考虑。

现在,他们自制的口罩通过性能试验,可以满足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病房以外,不直接接触感染病人的医护人员口罩需求。

刘爱华觉得,抗病毒这事就跟打仗是一样的,心态很重要。生产口罩这件事做成功了,也许大家就不会那么慌了。

【对话刘爱华】

澎湃新闻:医院的医护人员怎么想到自制口罩的?

刘爱华: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国的口罩供应都非常短缺,医疗物资,医用口罩要优先支援湖北前线的医护人员,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总共16人。医院里备用的N95口罩及医用口罩是有限的,应该先紧着发热门诊,感染病房的医护人员使用。其他科室的一线人员,如急诊,门诊,儿科,产科的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照常接待患者,同样需要防护用品,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在全国口罩供应都短缺的时候,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澎湃新闻:目前医院的口罩短缺到什么程度?

刘爱华:医用外科口罩严格来说需要4小时换一次,医院职工大概4000余人,每天在战斗的医护人员就接近2000人,这个口罩缺口非常大,医院医疗物资的采购是需要叫号的。所以我们每天的目标必须要生产1000个口罩,不生产1000个口罩,科室护士自发的不回家。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提出科室自产口罩的?

刘爱华:1月20日,看新闻钟南山院士提出新冠肺炎有人传人的可能,当时就意识到口罩,其他医疗防护用品会供应不足。我在医院负责消毒供应中心,了解每个科室的医护数量,患者大致数量,和对防护用品的需求量。

1月23日在科室群里提出科室自制口罩,供应全员非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使用。科室的护士们很快就回复了,“开工”,“干”是回复最多的词。紧接着我们就发朋友圈,希望家里有缝纫机,针线的同事,朋友能够借给科室用于生产医用口罩。

澎湃新闻:医院同意科室医护人员自产口罩吗?

刘爱华:最开始征集缝纫机,提出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是自发的,没有请示。原料是用手术产品灭菌的包装材料,符合国标的“医用吸水纸”和“医用无纺布”,科室年前就备货充足,我们反复试验制作了5版后才确定版型,1月28日收到医疗器械公司对无纺布口罩性能试验的报告,才正式投入生产。

做口罩性能验证,是因为医院好多领导担心口罩质量有问题,验证报告证明自产的口罩完全符合医用外科口罩标准,之后就再没有阻力。

医护人员经过五次裁剪修改确定版型。

澎湃新闻:有多少医护人员参与口罩生产?

刘爱华:我们科室总共有44名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7:00到晚上7:00几乎都有十五个人左右参与口罩生产。因为科室还有很多日常工作,谁做完手头的活儿就会过来帮忙,中午也不休息,吃过饭就过来帮忙。

其他科室的医生,护士听说我们科室自己生产口罩,下班后也主动过来帮忙。有一个其他科室的医生,平时都没接触过,有天早上送到科室一个缝纫机,说捐给医院用来生产口罩,她自荐用缝纫机很熟练,下班后就过来帮忙。还有下夜班跑来帮忙的同事,每天几乎有30个医护人员参与生产,让我们都很感动。

澎湃新闻:科室制作口罩怎么分工的?

刘爱华:分为物料准备组(将布料裁剪成口罩形状)、缝纫组、修剪组、包装组、及灭菌组。除了灭菌组是由专门的灭菌员负责,其他小组都是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工。比如她擅长缝纫,看到其他同事不是很熟练,就可以替代来做。我包装的速度很快,通常负责口罩包装,不忙的时候也会协助其他组。

开始仅有一台手动式缝纫机,医护人员手工缝制

澎湃新闻:生产口罩过程中有遇到困难吗?

刘爱华:主要的困难就是前期改版,从1月23日决定做口罩,到1月28日验证符合外科医用标准。中间四天的时间都在改版,用针线手工缝制,试戴是否合适,是大是小,能否保护好口鼻,戴上去舒不舒服都要考虑。

实验过程中,发现夹保鲜膜戴上后呼吸会鼓起来,不透气,从鼻翼两侧出气,产生冷凝水。我们就决定用双层无纺布做口罩,呼吸顺畅,可以代替棉口罩,不吸水也可以防止飞沫传播。反反复复,群策群力试验了好多次,最后才做成一个成品。

澎湃新闻:期间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

刘爱华:有很多。我们科室发朋友圈征集缝纫机,针线,就有很多好心人联系,甚至送到医院。也有爱心企业在网上看到科室小姑娘发的制作视频,主动联系我们送饭,送水果到医院。平时在医院里没见过的医生,护士,自己带着缝纫机过来,下了夜班也坚持要留下帮忙。最开始几天还有外面社区的阿姨来医院要求帮忙做口罩,因为疫情变得严重,好不容易才把她们劝回家。

特别开心的是科室生产的口罩发给医院同事后,他们给我打电话,发微信,说了很多感谢我们的话,“这是一份大爱”,“你们生产的口罩,我都舍不得用”,同事对自产口罩的认可,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医护人员使用缝纫机缝制口罩

澎湃新闻:其他科室怎么领取口罩?

刘爱华:每天有三次口罩集中发放,基本上在上午10点,下午1点,及晚上4点,具体时间不固定。每批口罩好了,我就打电话给其他科室主任,让他们派人过来拿。以前不忙时,需要医疗防护用品,科室会给送过去,但现在情况特殊,科室都忙着生产口罩,就让他们自己来取。

我们科室负责全院的消毒,医疗物资供应,我清楚每个科室的人数,需求,会给急诊科,门诊科多发一些,一次发100个,接待患者人数不多的科室发30个,根据具体情况分配。

澎湃新闻:有哪些原因促使你本人提出做这个事情(生产口罩)?

刘爱华:大年初二的时候,接到医院通知医护人员可以报名驰援湖北医疗队,去前线抗击疫情。我接到消息,没有和家人商量就报名了,因为我曾经是手术护士,参与过抗击非典,有着很强的防护意识。但医院第一批主要招募呼吸重症科室的医护人员,也考虑到我的年龄50岁了,遗憾落选。

但在大后方,依然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抗这次疫情。医院自己生产口罩,保护好医护人员,也是保护好患者。如果医护人员出现疑似症状,需要隔离观察14天,就算不是新型肺炎,隔离的14天会耽误救治很多患者。

澎湃新闻:你有想要和公众说的话吗?

刘爱华:其实病毒就和战争一样,心态是很重要的,我在想如果生产口罩这件事做成功了,会不会帮助老百姓不那么恐慌,自己在家用缝纫机做一个,也可以做到基本的防护,防止飞沫传播。钟南山院士在新闻里说,普通人不需要N95,外科医用口罩可以防护。如果我们普通人,非一线的医护人员少用一些N95,是不是可以多留些给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

还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这场灾难过后,社会更尊重医护人员。

    责任编辑:黄芳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