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收藏闻玉梅院士手稿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20-01-19 11:21
来源:澎湃新闻

微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是我国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拓者之一。她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特别是在研究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中作出了系统、有创新性的贡献,被认为是研制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拓者之一。

在去年10月举行的首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创新创业英才奖颁奖典礼上,她获得“杰出教学奖”,成为上海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学工作者。该奖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针对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奖励力度最大的奖项。

手稿捐赠仪式

1月17日,“闻玉梅院士手稿捐赠仪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此次闻玉梅捐赠了8件手稿,内容涉及实验记录、科研笔记、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她亲手给学生写的实验方法、给学生改英文论文的详细记录、请示申请的863科研项目经费如何使用,一点一滴的科研与教学细节在充满温情的手稿中尽显无遗。

捐赠仪式仪式的前一天、1月16日碰巧也是闻玉梅86岁生日。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楼巍代表上海图书馆接受捐赠并颁发手稿捐赠证书、“妙笔”手稿贡献奖。此前,上图已藏有汤钊猷、吴建屏、杨雄里、张香桐这几位院士的手稿。

为全世界公共卫生和健康事业带去益处

闻玉梅的家庭出身令人称道:她是闻一多的侄女、王元化的表妹,父母也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批留美医学博士。她自小成绩优异,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后来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学者。

1980年,她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考试,被首批选派去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病研究所WHO肝炎合作中心学习。回国时她不仅带回细胞株用以进一步研究,还用自己省吃俭用余下的生活费为实验室购买了低温冰箱和幻灯机。那时参观伦敦桥要4英镑,运回低温冰箱光运费就要90英镑。

也是在国外的这段时间,闻玉梅认识到自己要回来培养更多医学人才,为国家贡献。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闻玉梅开始组织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如今她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成了学科带头人。1999年,闻玉梅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捐赠的部分手稿

为了推动中国的科研发展,闻玉梅一直在努力。2012年,她终于让第14届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落户上海——让这一国际学术界的重要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她还和德国马尔堡病毒研究所教授Hans-Dieter Klenk共同担任《新发病原体与感染》的主编,那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完全由民间创办的国际医学期刊,杂志编委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覆盖了病原微生物及感染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疫苗学、临床与实验医学及抗微生物制剂及耐药性等内容。

在2003年中国SARS疫情最严重时,Klenk教授曾带着近20位德国科学家,到北京参加关于疫情控制的讨论,并推动中德合作启动了SARS相关研究。据悉,创办这份期刊是因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的起源地,如果这些地区的科研发现能够早一点公之于众、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促进进一步的研究、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将对全世界公共卫生和健康事业带来益处。

做好病毒科普,让大众“不要害怕”

尽管从事科研,闻玉梅也痴迷于人文与传统艺术。此次上图手稿馆与闻玉梅建立联系是在2019年12月27日在科学会堂举办的克勒门文化沙龙活动中,两方结缘竟是因为“京剧”。

闻玉梅自小爱好京剧,童年在北京时常陪外婆听京剧,中学毕业时甚至向父母提出要考华东戏曲学院。17岁的她去报考,却因没练过“童子功”而被拒之门外。后来,她虽然读了医学院,但还是拜名师学京戏。在那次沙龙中,她和著名京剧学者翁思在合唱《空城计》,还演唱《失街记》选段,令观众连连叫好。

闻玉梅去年手书:教育无小事 事事关乎 国家兴衰 人民幸福

“从历史上看,医学和人文密不可分,这是永恒的双重奏。”早在2014年初,闻玉梅就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彭裕文、哲学家俞吾金共同为复旦大一新生开设了一门《人文医学导论》,以学科交叉和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医学哲学思维和医学道德等方面的概念。这门课不仅吸引来医学生,也吸引了法学院、经济学院、新闻学院的学生前来选课。

2015年初,《人文与医学》网络共享课又面向全国大学生上线。这门慕课分两部分,“视频课”由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社科部以及附属医院的名师学者讲述,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哲学、公共卫生、伦理学等相关交叉学科,“见面课”则由多位院士及全国著名学者担纲主讲和互动嘉宾。精选这门网络课4个学期课程编著而成的《医学与人文交响曲》在2017上海书展首发。

    责任编辑:张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