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益学院院长:明年中国公益界将围绕扶贫等实体领域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 韩雨亭
2019-12-26 19:03
来源:澎湃新闻

“展望2020年,公益趋势风向标将在三股潮流的引领下继续向前发展,即政策引领、技术引领和理念引领。” 12月25日,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教授在中国论“益”年终盛典上,对2020年公益发展趋势作出了这样的预判。

中国论“益”年终盛典是由国际公益学院主办的益论沙龙。此次沙龙上,围绕2019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盘点、2020年中国慈善事业展望,王振耀以及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教务长黄浩明教授等嘉宾各抒己见,论“益”中国。

此次沙龙发布了2019年十大“公益舆论热词”。另外,此次沙龙对2019年关注公益界热点事件、助力公益生态建设的部分媒体进行了表彰。

公益热词与风向标

沙龙发布的2019年十大“公益舆论热词”分别是:可持续发展金融、民间互助、科技慈善、善经济、社会扶贫、体育公益、慈善走出去、社工+、她力量以及家族传承。热词由国际公益学院校友和公益伙伴共同评选,由国际公益学院公益案例中心总结。

在揭晓了热词之后,黄浩明表示,回顾2019,公益圈内生态发展多样化、行业竞争加剧、专业化态势明显:无论是关注对象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公益组织都有新的选择机会;社工、扶贫、走出去等领域的业务进一步细分,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

黄浩明说,“与此同时,公益圈原有的边界正在消融:从参与对象上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都成为了公益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持续发挥作用;从地域上看,中国公益组织与国际密切接轨,交流合作更频繁;从领域上看,金融、商业、科技、体育都在和公益发生连结,合作促进社会更美好发展。”

随后,王振耀对2020年公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

王振耀表示,展望2020年,公益趋势风向标将在三股潮流的引领下继续向前发展。第一是“政策引领”,2020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扶贫仍将是公益组织参与的重点领域,而“一带一路”倡议催生的国际合作契机,将吸引更多公益组织走出国门,发挥中国公益组织的国际影响力。第二是“技术引领”,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工具的力量在赋能公益组织的同时,也将颠覆公益组织的传统业务模式,公益组织将进一步拥抱和利用新技术,创新地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组织专业性。第三是“理念引领”,破坏性创新、金字塔底部投资、捐赠圈等国际慈善领域新理念的引入,将刺激中国公益行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而借助5G技术,让公益“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理念进一步变为现实。

具体来说,王振耀表示,2020年,中国公益界将围绕社会扶贫、乡村振兴、社会互助、志愿服务、大病救助、儿童保护、残障融合、厕所革命以及科技慈善等实体领域发展。

“一方面,中国传统+现代的开放模式,将让中国在2020年在世界范围内引领公益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5G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手段也将促进整个公益领域在2020年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王振耀说。

科技、商业为善行赋能

在此次沙龙上,大地量子合伙人吕童、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以及新奥集团七修书院院长王颖分别就“以科技之力为善行赋能”“‘年轻态’刷新公益意识”“公益新生态消融传统边界”等主题发表演讲。

张伯驹认为,“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募捐的最主力人群。

王颖在演讲中表示,公益与商业有相同,也有不同。首先,二者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在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公益在解决社会问题,商业也在解决社会问题。出于这个共同出发点,双方有共同的存在基础。第二,未来的商业和公益将合为一个逻辑。

在沙龙的“喊话2020”环节,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等与会嘉宾就“5G时代公益新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傅昌波表示,5G让传统公益的效果更可测量,并且影响到更多的人,更重要的是,它赋能商业,让商业向善,进而超越了传播公益。

南开大学朱健刚则认为,5G时代一定会加速商业向善,扩大它的渠道,加大它的实践,进而带来更多的能量。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