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发言人:践行环境社会责任,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时尚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19-12-12 12:08
来源:澎湃新闻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出席“2019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

12月12日,澎湃新闻在上海举办“2019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这是澎湃新闻举办的第二届公益年会。本届年会设置“美丽中国”“可持续公益”等议题,并围绕“环保公益组织如何利用环境信息公开数据动员社会力量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出席年会开幕式时以“践行环境社会责任 携手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致辞。他说,此次年会以“责任践行者”为题,契合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每个人都是优美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全民参与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明确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等各行为主体的环境权利和责任。今年5月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显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较高,但是践行度较低。

刘友宾说,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各方参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应人人尽责。只有每个人都履行应尽的环境责任,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他呼吁全社会应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引导人们正确树立环境责任意识,在主张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刘友宾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覆盖大气、水、土壤、核安全等主要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有了更加严密的法律保障。然而一些恶意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排放污染的行为依然存在,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冲突,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环境保护法》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但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格局的变化,生态环境舆论形势越趋复杂,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对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9月,德国企业“舍弗勒”中华区CEO致信上海当地政府,称其滚针原材料供应商 “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自9月10日起被“断电停产,拆除相关生产设备”;将导致“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从9月19日开始陆续全面停产”,供货缺口期将可能造成“中国汽车产量300多万辆的减产,相当于三千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舍弗勒”的求助函在网上传播后,巨大的潜在损失和对产业的影响,让很多网友对企业心生同情,甚至在网友评论和媒体的报道中也对强化环境监管对经济影响产生担忧。

针对“舍弗勒”断供事件,澎湃新闻第一时间采访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环保局,环保局作出回应称:“已提前九个月告知供应商要停产搬迁,供应商完全有充分的时间与舍弗勒进行协调沟通和生产调整,不至于使舍弗勒感到突然和被动;其次,舍弗勒作为德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其合法性,是否遵守中国的环保法规。”

刘友宾点赞了澎湃新闻在“舍弗勒断供风波”中发挥主流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他说,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执法的加严,“环保影响经济”等一些不和谐声音时而出现,“在‘舍弗勒断供风波’中,澎湃新闻第一时间还原事实真相,其他媒体报道和评论纷纷跟进,对‘环保影响经济’等错误言论进行了有力回击,为环保工作赢得了舆论主动。”

刘友宾说,新闻媒体在加强环保法律宣传,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曝光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知法、守法,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引导公众客观合理表达环境诉求,有效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公众对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诉求越发强烈。一些涉及公众健康的环保谣言不时出现,人们难辨真假。新闻媒体可以发挥专业特点和渠道优势,加强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这对于提升公众的环境科学素养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性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权益的诉求不断增多,但一些人却忽视应尽的环境责任,不文明、不环保行为时常发生。

刘友宾呼吁,全社会应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引导人们正确树立环境责任意识,在主张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责任编辑:蒋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