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曲艺作家、曲艺理论家高玉琮先生辞世

“曲艺网”微信公号
2019-10-24 15:27

高玉琮先生 资料图

曲艺网10月24日消息,著名曲艺作家、曲艺理论家高玉琮先生于24日凌晨2点52分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津逝世!

高玉琮先生生平

高玉琮 出生于1944年。天津人。笔名高川雯、川雯、高瞻,天津人。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编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中国相声大辞典》、《中国曲艺大辞典》执行副主编《中国评书评话大辞典》主编。

1960年入伍,任文书、宣传队创作员。1966年退伍后执教于天津海河中学,物理教师。1979年调入《天津演唱》编辑部任曲艺编辑。1989年调入天津市艺术研究所,专职从事曲艺研究工作,2005年退休。

自幼酷爱曲艺艺术,12岁(1956年)时,曲艺处女作快板《我戴上红领巾》发表于《中国少年报》。1961年在部队期间曾创作相声《我的营房》、《连长》,快板《淘气的兵》等,均发表在北京军区《战友报》。

在《天津演唱》任相声编辑期间,编辑、推出了马三立、郭荣起、常宝霆、赵连甲、马志明、魏文亮、马季、侯耀文、冯巩、牛群等多位相声名家的作品。

近半个世纪坚持创作曲艺作品,相声代表作有《卖鱼》、《园丁曲》、《嫉妒狂》、《坠楼》、《并非报复》等。其中《卖鱼》为天津第一个参加央视春节晚会的节目(1987年),由刘亚津、王馥荔表演。他的作品曾被高英培、范振钰,魏文亮、孟祥光,王谦祥、李增瑞,侯长喜、王佩元等演绎。1978年在进行曲艺创作的同时,开始进行曲艺理论研究。

至今,他创作包括相声、快板、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铁片大鼓、西河大鼓、二人转、京东大鼓、曲艺小品等节目300多段。

1987年,天津市文联为他举办“个人曲艺作品演出专场”。

1978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相声的本质——讽刺》。自此,开始撰写曲艺论文,至今,共撰写百余篇。其论文《论相声“说学逗唱”之关系》、《论相声的讽刺性》、《论相声的文学性》、《中国曲艺忧思录》、《曲艺艺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等,均公开发表。论文《传统相声的回归与相声发展》在文化部杂志《文艺研究》发表后,《北京日报》以大半版篇幅转载,并刊登他的照片,反响极大。他撰写的论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

2003年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撰写专题片《百年板声》(十集),介绍了快板书、数来宝、快板、山东快书、金钱板和天津快板);2004年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撰写专题片《中国相声大师》(七集,介绍了朱绍文、李德钖、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马季),并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任《21世纪的新文艺探索》、《常宝霆舞台生涯七十年》、《中国快板书优秀曲目选》、《铿锵竹韵快板书》、《快板考级教材》 等多部书籍的主编。任《相声与文学》、《艺术论文集》、《莲花落音乐研究》等18部书籍编委。编辑《骆玉笙舞台生活六十年画册》(撰写文字部分)等17部曲艺书籍。

自1982年开始,数十次担任国家级、省市级曲艺赛事评委。如全国优秀曲艺作品评选、全国“南开杯”相声新作品大赛、“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大赛等。

此外,他善于撰写人物传记,著有长篇人物传记《周叔弢传》、《话说张志宽》、《魏文亮的故事》等,中篇人物传记《陈士和小传》、《乔清秀小传》等。

1985年与相声大师侯宝林、相声研究开拓者薛宝琨、评书大家蒋敬生赴重庆讲学。自此多次到全国各地讲授曲艺相关知识。曾在31所高等学府讲学。他是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曾赴山东聊城市、济南市、内蒙乌海市、吉林辽源市等地讲授中国曲艺史、曲艺概论等。

1991年,全国业余青年相声大赛在湖南益阳举行,他任天津领队,带卢福来、郭德纲等6名选手参赛。其中赵恒获全国唯一一个捧哏一等奖,其他演员全部获奖。

2017年出版了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的第一部《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与鲍震培合作)。

他对曲艺艺术的研究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如对待曲艺学科就建立落后于戏曲、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他提出了旧时艺人整体成分的构成社会地位低下,无数艺人过着半农半艺、半卜半艺、半乞半艺、半妓半艺的日子,被世人看不起,几乎无人对曲艺艺术进行研究,导致学科建设必须从头做起。再如他研究曲艺作品的特点,他认为曲艺作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时效性与实效性。对此,至今少有人进行研究。

他还进行小说创作,发表长篇小说《剑手琴心》一部,中篇小说《天津女混混》、《场外搏斗》、《鬼七》等76部,短篇小说《孙丁赴宴》等12部。

他开创了曲艺作家和理论家收徒的先河,为曲艺创作和理论研究薄弱的现状注入新鲜血液,为曲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传承作出杰出贡献。2013年收徒曲庆涛、刘雷;2015年收徒刘宪廷、秦珂华、张天来、刘文赟、朱健铭;2019年收徒贾厚行 范志强 王勇 王建忠 李壮。

高玉琮先生,安息吧!

(原题为《​著名曲艺作家、曲艺理论家高玉琮先生辞世》)

    责任编辑:柴敏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