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市场主导,上海体育产业总产出1496.11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19-10-23 16:13
来源:澎湃新闻

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496.11亿元,增加值为556.90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为1.7%……这是上海市体育局在2018年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近日,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18年上海市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

数据显示,上海市体育产业在2018年总产出高达1496.11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占到了总产出的39.4%,同时也是过去一年增加值最多的体育产业类别。

从中超联赛到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再到上海网球大师赛,从能够容纳数万人的虹口足球场到街边厂房仓库改建的美式篮球馆……上海这座多元城市,具备现代体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一切。

体育总产出占全市GDP1.7%

对于关注上海体育产业甚至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来说,每一年上海公布的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都是一组无法让人忽略的数据。

从宏观层面的数据来看,总产出(总规模)为1496.11亿元,增加值为556.90亿元,这已经占到了当年全市GDP的比重为1.7%;而从细分层面,上海体育产业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成熟也有目共睹。

按照国家体育产业11个大类分类,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1134.77亿元和485.93亿元,占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5.8%和87.3%

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589.75亿元和279.70亿元,占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9.4%和50.2%。

此外,体育场地的扩张和体育设施建设一直是上海体育在这一两年的发展重点。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总产出9.53亿元,增加值1.62亿元,比重分别站总产出的0.6%和0.3%。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上海的体育产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眼下更是处于蓬勃发展的美好时代。

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上海主营体育产业的机构达11489家,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460元,占上海市人均消费总支出的6.2%

市场主导,从“小体育”走向“大体育”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在上海这些年的发展计划中,体育产业也是建设“健康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载体。

2018年,上海发布了“上海体育产业30条”,这也是市场对于体育产业发展更加重要的一个信号。

“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作为体育主管部门,我们把具体的活动、赛事尽量都交给市场去运作,我们主要抓政策方面的设计、把控和引导,通过改革深化,既营造好的体育发展氛围和环境,又深层地释放企业和个人体育运动、消费的活力与创造力”。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在今年年初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反复强调这一点。

国家政策向体育产业倾斜的最直接的红利就是,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体育企业选择来到上海发展。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范围内,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不到40%,而上海在2017年这一比重已达到65%。

除了对于市场主导的加强,今年年初,在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上还提到了三个“转变”:从办体育向管体育方向转变,从小体育向大体育方向转变,从传统体育向“体育+”方向转变。

这三个“转变”,也代表着上海体育产业的未来新动向。

此外,在2018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中标单位,很多都是民营企业,这也打破了过去行业协会垄断体育资源的格局,把“社会办赛”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