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这个美食特产厂“大曝光”!65年了!

2020-07-20 21:24
云南

△ 推介

△ 点击查看详情

△【弥勒市2020年征兵电视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健】

2020年07月20日《弥勒新闻》视频,时长15分15秒

新闻视频内容提示

1.宗国英到弥勒调研开发区整合优化工作

2.弥勒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九次会议

3.州政协调研组到弥勒市调研“协商在基层”工作

4.弥勒市召开2020年防治艾滋病重点指标工作推进会

5.弥勒市图书馆举行“同声战役美文传情”“ 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手机摄影大赛颁奖活动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问答

▽以下是正文

弥勒这个美食特产厂“大曝光”!65年了!

【弥勒故事 乡愁记忆】

在弥勒说起“福利社面条”,老一辈弥勒人或多或少都有印象。在上世纪,弥勒“福利社面条”因口感爽滑、物美价廉,而走进寻常百姓家中的餐桌上。

弥勒福利社1955年建厂至今已有65年,知道的人都老了。

弥勒福利社几乎所有员工都是聋哑人,只能通过手语来进行沟通交流,而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比一般人更专注、更认真,制作出来的面条获社会好评。

弥勒福利社1955年建厂至今65年,知道的人都老了

弥勒市民政福利公司从1955年6月成立至今,是主要以城乡残疾人就业为主的民政办社会福利企业,公司主要生产面条。

1955年,政府为解决弥阳地区的烈军属生活和就业问题,于1955年6月成立了烈军属制面组。

1956年合作化和1958年大跃进,烈军属制面组扩大为职工186人计178户,五保户45人,老弱病残71人,共计302人,单位名称变更为“弥阳福利社”。

1992年,弥阳福利社正式更名为“弥勒县民政福利公司”。

2013年变更为“弥勒市民政福利公司”。

“红福牌”面条是福利社生产初期的面条,采用先进的自动生成流水线、蒸汽烘干封闭式生产。

2015年起停产四年,2019年“福利社面条”又开始生产

2015年,公司因重新选址建厂和设备改造,停产四年,2019年重新投产。

记者来到弥勒市民政福利公司,加工厂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面条加工有序进行。↓↓

精心选购的新鲜鸡蛋,工人们用手一个一个清洗干净。↓↓

将精制面粉和蛋液倒入设备,边搅拌和面,边检查面的湿度和硬度是否合适。↓↓

和好的面团切成面条后,测量每一份面条的宽度和厚度,保证客人在吃面的时候,有劲道又易嚼碎。↓↓

面条制好后,需要挂晒半天时间,在挂晒的过程中,每一批面条都经过精心检查和筛选。↓↓

面条晒干后,便可切割、包装,进行销售。↓↓

厂内员工几乎都是聋哑人,但制作出的面条获社会好评

据了解,这里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是聋哑人,他们只能通过手语进行沟通交流。虽然他们无法聆听,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但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比一般人更专注、更认真,制作出来的面条获社会好评。

王丽芝在东风农场集市上,开汤面馆25年,一直坚持用福利社的面条为食客做清亮的汤面,如今的小店依然热闹红火。

王丽芝告诉记者,福利社的面条口感好,顾客都说好吃,主要特点是吃的口感润口,煮也好煮,这是家乡的本味。

弥勒福利社员工们身残志坚,造就了“福利社面条”这张美食名片。如今,福利社面条或许我们不经常吃,但是长时间不吃依然会怀念,因为它留住了我们的乡愁。

电商助力销售,打破“长在深山人不识”的窘境

因2015年公司重新选址建厂和设备改造,“福利社面条”这个品牌也逐渐淡出了市民的视线。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天生产面条五六吨的生产量,2019年重新投产后,每月只能生产两三吨。

为解决销售问题,重新让“福利社面条”重回弥勒市民餐桌,弥勒市相关部门助力通过“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打破了“福利社面条”等一批弥勒优质农特产品“长在深山人不识”的窘境。

现在,除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弥勒市民政福利公司还在城区拖白路佛城广场开设旗舰店销售,正在重拾、擦亮自身品牌。

购买电话:13887358716(张海仙)

留住乡愁

留住弥勒人的本土味道

总编/孔令勇

原标题:《弥勒这个美食特产厂“大曝光”!65年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