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课堂
-黑龙江省妇联-
抗击疫情,打赢与不良心理和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至关重要。省妇联特开设“心理课堂”,每期特邀一位心理学专家讲解心理防护、调解情绪、缓解压力、调适家庭关系等心理健康知识,为您构筑防疫抗疫心理防线,奉献一份特别的关爱!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最近,火爆网络的一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好多家庭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都非常头疼,孩子为什么就不能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呢?今天,我就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和大家共同分享家庭教育的方法。
01
民主型家庭教育
先说说俄罗斯和法国推广马铃薯种植的不同策略和结果,家长会从中悟出教育孩子的一些道理。俄罗斯彼得大帝出访欧洲,以重金从荷兰购得了一袋土豆,回来种在皇宫花园里。1824年国家发生饥荒,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大家种土豆,但农民不了解土豆,抵制种土豆,沙皇一怒之下动用军队镇压不肯种土豆的农民,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土豆暴动”。本来是一件好事,却变成了流血事件,伴着枪声和血泪,土豆在俄罗斯安家落户了。
同样是推广土豆,法国的解决方法不同。1785年法国发生了粮荒,为解决粮食困难,学者法尔孟契那把土豆引入法国,并热心宣传,免费发块茎做种。但许多法国人以为土豆有毒,医生认为吃土豆有损健康,牧师称土豆为“魔鬼的苹果”,学者断言种土豆会让土地寸草不生,农民于是不愿栽种。这位学者思考后想出一个办法,经国王批准,在一块田里种了土豆,秋天土豆快成熟时,派几个卫兵守在田边,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这时,周围农民反而大感兴趣,到夜里,避开卫兵,成群结队偷土豆并种在自己的菜园里。没过多久,土豆在法国就推广开了。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你对孩子发火、教育、宣传、灌输,他全然不听,拼命反抗;而自然融合、环境润泽、隐性教育,他反而接受了。
家长在如下几个情景下容易情绪失控,对孩子发火。
一是家长在单位忙碌一天后,回到家已经疲惫,尤其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容易对孩子发火。这是压力的转移,是负面情绪的扩散。孩子无缘无故承受这种无名之火,对他是不公平的。孩子对父母的表现会诧异茫然,甚至会有些鄙视。
二是家长看到孩子做作业错误多,考试成绩不理想,未达到自己所谓标准后,怒火就积累起来,并借机爆发。孩子有问题在先,小辫子被家长抓在手里。这时突然面对家长严肃甚至无情的批评,他也只能泪水涟涟。
三是孩子在家做一些与学习无直接关系的事情,如上网、看电视时,家长就起急,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中小学阶段学习任务那么重,他居然还消磨时间,自得其乐?其实,这种情绪和做法,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家长累了困了需要放松和休息,孩子为什么就是学习机器呢?
四是家长看到时间已经很晚,该休息了,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他却又在那里磨蹭时,就容易发火。其实,这叫“推卸责任”。孩子作业这么多,负担这么重,与家长的过度、苛刻要求有直接关系。孩子的“额外学习班”不少,还有与之相关的种种作业,面对这些艰巨的任务,怎么可能轻松起来?他做作业拖得晚,很可能是家长造成的;他的磨蹭,是无声的抗议!这时,需要反思、应该挨训的是家长!
从家长已经是一个成人的角度说,他应该比自己的孩子有更坚忍的意志、更宽厚的心胸、更灵活的手段。家长需要学习、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按需要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属于比较高层次的基本需要。人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需要自尊,孩子也一样。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什么呢?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和思考,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主动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尊重孩子的权利。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说的是,像春风和时雨一样化育万物,比喻完美的教育能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功的教育也一定是大象无形,润物无声。教育的重要原则是民主性原则。民主不仅是制度,也是一种文明。在民主的家庭中,必须有自由讨论的习惯,有肯与他人调和的性格,有在真理面前自甘让步的气量,有据理力争而不伤和气的胸襟。环境润泽、潜移默化,是最好的教育。还是中国古人说得好:“打伞哪比云遮日,扇扇不如自来风。”
02
潜移默化的方法
01
尊重孩子的权利
怎样才能尊重孩子呢?父母为孩子提供适度选项。对孩子而言,有选择比没有选择好,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孩子可以择兴趣,可以择学校,可以择复读,可以择专业。那是不是选择越多越好呢?这就不一定了。有这样一个实验:甲组被试在六种巧克力中选择自己想买的,乙组被试在三十种巧克力中选择自己想买的。结果,乙组中较甲组有更多的人感到所选的巧克力不太好吃,对自己的选择有点后悔。俗话说“挑花了眼”,反而麻烦。选项太多,反而会造成负面结果。太多选择、太多意见会混淆视听,让人游移不定,拿不准主意。不要以为越多的人给出越多的主意就是好事,其实往往适得其反。
家长应认真思考孩子的前途可能在哪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是真正的尊重。有的家长对孩子上什么兴趣班包办代替,结果事与愿违。有个家庭,明明孩子很有美术天赋,而语言能力不出色,家长却不许孩子上美术班,而强迫孩子上英语班。结果当然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研究发现,家长的养育风格和亲子关系是孩子对社会的基本信任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民主型的家长关心孩子,同时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管理,有权威性,一致性,孩子从小能分辨对错。专制型是一切家长说了算;溺爱放任型是一切听孩子的。扭曲的力量有多大,反弹的力量就有多大。调查结果显示,民主型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在学业和后来的事业发展中最为成功,这些孩子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亲社会的。
02
做优雅的家长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的反应要“缓慢”一些、“优雅”一些,学会冷处理的艺术。家长实在想发火时,可以离开孩子一会儿;见孩子不顺眼时,请闭上自己的眼睛。总之,要迟缓些,切忌“急”。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家庭父母每日与子女倾谈时间不足15分钟。同时,家庭教育功利主义倾向现在也比较严重:我给条件和悬赏,你就必须出成绩和分数。然而当父母发现“合同”不能兑现之后,就大失所望。失望使父母急躁,亲子关系越发糟糕,孩子对学习越发厌倦,这种功利性家庭教育,反而使孩子的读书失去内部动力。家长必须思考,为什么自古书香门第比乍富之家更容易出人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义是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一种适宜人才成长的家庭氛围。家长尊重家庭教育的规律,才不至于好心没好报,好心办坏事。
03
做爱学习的家长
家长要勤学习,多反思,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把对孩子的期望隐藏起来。身心健康、品德良好的孩子是家长最大的财富。家长们要学习一些哲学智慧,正像老子所讲,“后其身而身先”。在对待孩子方面,家长不要太自私。苛刻、粗暴对待孩子是家长自私的表现。
其实孩子像大人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双方都受教育。溺爱不对,专制不对,放任也不对,只有民主的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和睦,亲子关系和谐是许多家庭所希望的。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家长的整体素质结构、参与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家庭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所以我们的父母也要多学习,爱学习,我们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得更好。
本期嘉宾:
郭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专职心理专业教师,业务骨干,团体心理培训教练,青少年感统训练师,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专业研究员。
姐妹们,
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
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吧!
欢迎关注每期的
“心理课堂”。
原标题:《【心理课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