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安慰剂,是仅安慰还是可治疗?

2020-08-17 14:50
上海

文/陈根

“安慰剂效应”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有趣的是,即便患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安慰剂,安慰剂效应也仍然存在。

现在,来自密歇根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首次证实,即使人们知道他们正在服用安慰剂,安慰剂也会减少情绪困扰的大脑标志物。其研究成果已发布在《自然》上。

研究人员设计了两项实验,以测试安慰剂是否能够改善与情绪困扰相关的客观神经生物标志物。在两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向两组独立的受试者展示了一系列图片,包括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和中性的图片,两组播放顺序和每张图片播放时间的间隔略有不同。

两个实验中,受试者都被分为两组。所有成员都同时吸入了研究人员准备的盐溶液鼻腔喷雾剂。不同的是,第一组成员被明确告知,这是安慰剂,不含任何活性成分,但如果他们认为这有用,可能有助于缓解不适感受。第二组成员则被告知,这种喷雾剂能够改善生理指标。

结果显示,在实验一中,当播放负面图片时,非欺骗性安慰剂明显减少了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情绪困扰。重要的是,第二项研究表明,非欺骗性安慰剂减少了电脑活动,这反映了试验者对情绪事件感受到的痛苦程度降低。

这些发现提供了初步的支持,即非欺骗性安慰剂不仅仅是反应偏见的产物,而告诉实验者他们想要听到的东西则是真正的心理生物效应。

这项实验或许将帮助临床实践中让这些“诚实”的安慰剂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在那之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这种治疗最有效的条件。此外,接受安慰剂的患者需要非常清楚地告知他们正在接受非活性药物治疗,以确保这种做法符合道德规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