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首作|电影的上面、下面、侧面...
原创 FIRST青年电影展 FIRST青年电影展
前不久,2020年FIRST青年电影展公布了完整的主竞赛入围片单。每年我们都会从中选出4部处女作,进入“惊人首作”展映单元。
今年,董性以导演的《歌声缘何慢半拍》、时晓凡导演的《荒野咖啡馆》、宝音格西格导演的《哈日夫》、肖一凡导演的《龙门相》入选。
电影成为电影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从这个问题出发,回到拍出处女作之前的日子,搜刮了一堆绝不轻易释出剧组幕后工作记录。
在首映之前,你或许能从勘景照片、场景手绘、道具设计稿、分镜和机位图——这些散落图像中,捕到观看的线索。
歌声缘何慢半拍
董性以导演手绘场景图,董性以导演供图董性以导演今年34岁,学美术出身。快30岁的时候,他觉得再不拍电影就来不及了。他要以五姥姥家的路胜舅为主角写一个剧本,要找村民全素人阵容来演,要在牡丹街村的春天里开机。
上半年,董性以原以为自己没戏了。
处女作剪了好几个版本,他拿给亲友看,多数人被第一个镜头劝退:“他们说不好看,有时候我感觉挺抱歉的,让他们看这个。10个人里面有1个能喜欢,我就心满意足了。”
那封通知他入围的邮件告诉他,能喜欢的人比想象中得多。
《歌声缘何慢半拍》运用大量长镜头展现华北平原村庄的风貌。2019年春天,桃花开得正好,董性以带着剧组回河南老家。早在勘景之前,他就凭着童年回忆想好了几个景,到现场一看,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有刚粉刷的白墙,有新盖的楼房,只是回忆里的景色所剩无几。童年赤脚爬过的田埂,梦中萦绕的连绵沙丘,都不见了。
场景图,远处的树和沙丘在现实中已经消失,董性以导演供图“我也羡慕顾晓刚导演,江南山温柔水也温柔,《春江水暖》多美。但我要把一个普通的平原村子拍得像田园诗那么梦幻,就得先捡塑料袋。”拍远景一扫几百米,剧组要提前好几天去现场清理垃圾。“这就是现状,但这就是我要拍的我家。”董性以说。
他要拍的路胜舅一直住在河南安阳牡丹街村,脾气暴躁,恪守着村子里混来混去的边缘人代表形象,人到中年依然不务正业。这等人物向来招小孩子喜欢,其中就包括年少时的董性以,经常跟在他屁股后头。中学的时候,董性以从城里回村过庙会,看到路胜舅在和别人打野台球,一言不合就要抄家伙打架。好不容易被五姥姥劝回家,他突然拿起麦克风唱歌。
“唱那种很老的流行歌,还是一副很气的样子。我一下子被这个场景吸引住了。”
人物图,董性以导演供图拍摄周期有52天,路胜舅可以称得上“基本没有耐心”,家里人没事就给他做思想工作,但还是经常出现第二天要拍戏,前一天夜里找不到人的情况。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场戏前后去了四趟,拍了快40条,全剧组都逼近承受极限,但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撂挑子。
军胜这个主角,他和现实中的路胜舅相互交织着。“电影里他很有生命力,离开这个地方很多很多年后,他像狮子一样归来,对领土有占有欲,但别人是疏远的。他可能意识到这个隔阂的存在,也可能察觉不到。”董性以保留了军胜性格的另一面,只是掩藏得很深,在电影里的某一些瞬间,会撕开一个小小的豁口。
这个豁口也出现在他俩的真实关系里。写剧本的时候,董性以觉得自己不算了解路胜舅,没有深入交流。拍着拍着,董性以看到了这个家族里的麻烦制造者,温情而闪光的另一面,“这可能影响到影片最后的结局了”。
拍摄现场,路胜舅即兴唱起了歌,边上的小孩笑嘻嘻地跟着。
董性以在杀青后把这个剧本里没有的场景画下来,路胜舅迈着大步走在田埂上,拿一支麦克风,后面摇晃着一个小男孩。
董性以手绘场景图,董性以导演供图那可能是很久以前,生气的麦克风和回不去的董性以。
荒野咖啡馆造梦这件事,时晓凡导演用另一种形式的影像做过很多。作为当下首屈一指的影像艺术家,他的摄影作品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巡游。但这一次,他会用电影的方式。
剧本阶段,《荒野咖啡馆》的视觉化工作就已经同时启动。时晓凡说:“我的剧本一开始就是给摄影机写的,拍摄剧本里面都是文字配图片的形式。”
自然而然地,过往摄影作品的元素和质地,也流淌到《荒野咖啡馆》中:空间,色彩,被孤立的人;年代,记忆,平庸生活中的奇迹。
出自时晓凡摄影作品集《似曾相识》,时晓凡导演供图在导演阐述里,时晓凡讲了电影的发端:“夜晚我独自开车途经高速收费站,总和那些孤独等待的收费员不期而遇,他们会仔细打量我这个陌生人,偷听我车内的音乐,然后礼貌告别。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孤独的人,被世界忘记,幻想着属于自己的远行,他们让我着迷。如果电影可以造梦的话,我想给他们一个夜晚的奇迹,我想帮助他们逃离。”
为了制造荒野的感觉,剧组选择的“小城”位于内蒙古一个叫吉兰泰的工业小镇,“公路”部分位于中蒙边境的内蒙古额济纳。勘景的阶段,选景的标准是要符合故事和视觉的需要。
勘景图,时晓凡导演供图有点距离感的、纠结矛盾的、荒谬又浪漫的荒凉场景,相似地溢散在不同的作品形态中。
那些“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的迷思,延展出去,又不断折返。
找到合适的小镇,但剧组仍难以找到满足拍摄条件的实景,所以收费站、太空舱、咖啡馆等主场景都是由美术指导李亚丁带着团队一起搭建的。李亚丁说:“有限的经费成本下,我们会重点寻找非交通要道的偏僻路段,搭建时还找了当地的工程队做基建,现场由美术团队来监控,后期由专业的置景人员做细部的搭建和整体的效果。”
影片的筹备时间并不长,李亚丁说她去年9月份接到剧本。10月开始筹备,只拍摄了31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她和团队设计制造出了作为核心意象的太空舱,实现了导演的想象:“它的金属材质甚至可以直接去录那些动效声音。”
李亚丁团队设计制作的太空舱,李亚丁供图时晓凡相信影像就是光,光就是情感,电影里绝妙的光线是非常吃重的情感力量。他甚至直言,如果能用光来解决一个叙事问题,绝不会用台词和戏剧冲突。
“这个戏里面清晨、黄昏的戏特别多,而且几乎一半都是夜戏。我和摄影指导周文操和灯光师许波找到了理想的关于照度和光位的解决方案。比如家里和咖啡馆里的戏,我们都是夜拍日,重新打光。这个故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形式感,百分之百纯自然的光影不太能匹配这个故事气质。”导演说。
拍摄照,时晓凡导演供图等在西宁看完电影,你或许会希望这场逼真的幻觉,能一直持续下去。
哈日夫分镜图,宝音格西格导演供图在蒙语里,哈日夫的意思是黑小子。
宝音格西格是演员,是《狼图腾》《寻龙诀》的动作导演,还有一支自己的马术队。为了筹备《哈日夫》,他去北电学导演,在城市与牧区之间转移,在蒙语和汉语之间切换。
他的家人一直在草原过牧民生活。2011年,他把还是小马驹的哈日夫带回自己在锡林郭勒的家中,至今仍然生活在一起。
故事在遇到哈日夫之前就写好了。这九年来,他和弟弟按照剧情驯马,先是基础的动作训练和情感培养,然后再到更复杂的剧情和情感演绎。《哈日夫》的剧本是很难随意修改的,一个小枝节的调整就会牵扯出长达数月重新训练。跨越漫长的时间,哈日夫和宝音格西格早就信任彼此。
拍摄现场,宝音格西格导演供图场景图,宝音格西格导演供图要如何训练一匹马表达情绪?给马讲戏,就用平时沟通的方式,喊他,和他对话,用语言制造情绪气氛。愉悦的戏就说高兴的事,低落的戏就说难过的事。
有一个高难度的重场戏,宝音格西格在开拍前,花了2个月让哈日夫适应。镜头之外,马术指导普日来会在前面引导和安抚哈日夫。仅仅这一场戏就不间断拍了两天。
他选择了水草丰茂的夏天和秋天,带着全剧组猛钻进草原腹地。在草原长大的人,凭借观察和经验预测天气。有一场下大雨的戏,赶在洪水来之前拍的。“我们看那个云,判断今天什么时候会有雨,机位和演员准备好,然后就开始等,等雨下大有感觉了就开拍。”
小朋友裸着下半身和马一起打滚游荡,那是宝音格西格自己的成长经历。他想说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眼见着现代和流行文化涌入,牧区生活早就变了样。
“让我彻底回到草原放牧,我现在真的回不去了。但我也不属于城市。我是一个站在中间的人,不接受的也要去接受。”
龙门相勘景图,肖一凡导演供图从哈尔滨往牡丹江的高速公路上,肖一凡遭遇了一场冻雨。那是2018年的11月,剧本创作完成后,他前往东北找景。
“虽然下的是雨,但因为天气寒冷,雨水落到地面的时候还是小冰茬子。车子行驶在路面上轮胎会一直打滑,纷纷停在路上,不敢动弹。在这个时候,我从车窗往外看出去,恰好看到高速路的下方的一个小镇。这是看景工作开始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让我感觉到兴奋的小镇。”
勘景图,肖一凡导演供图肖一凡大学本科是学画的,机缘巧合进入《风声》的美术组,一直到《神探亨特张》担任美术指导。2012年的时候,他想系统学习影视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得到高群书的鼓励后,他停止了手头上的所有工作,准备出国学导演。《龙门相》是他回国后的第一部长片作品。
因为有深厚的美术背景,他谙熟如何给场景拍照:“一方面要把场景的整体环境交代清楚,包括场景的总体面积、空间关系、采光条件等各方面的优缺点。然后把涉及到该场景的戏份在脑子里过一遍,大概的机位会摆在哪里、可以摆在哪里,然后从我自己设想的机位再拍几张照片。”
勘景图,肖一凡导演供图他要拍的是一个犯罪悬疑故事,“它应该发生在一个极端环境中。要么极冷,要么极热。”
拍摄地选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横道河子镇后。基于实景,肖一凡和编剧画龙老师一起对剧本做了细节调整。
2019年初,剧组进入横道,那是最冷和天光最短的日子。每天下午2点多,太阳就已经落到山后,没有直射光。虽然还能拍日戏,但基本全都是阴天效果。每天下午最多到四点左右,天就已经完全黑了。极寒天气下,机器耗电非常快,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摄影师在行前就为摄影机和电池做了专门的保暖套。
即使前期做了恶劣条件的准备,还是有预料不到难题。摄影机脚架的云台是液压的,液压油被冻住后,转动和调整角度的时候会一卡一卡的。
所有的高难度镜头都是实拍,用最基本的土方法。比如翻车,“就是单纯靠吊车和人力硬生生地把车子翻过来,拍完之后再用同样的方式翻回来,接着拍其他戏。”
拍摄图,肖一凡导演供图“很多人下意识地觉得,你的片子一定很‘好看’吧,场景华丽,画面漂亮,道具精致。其实从美术到导演,我的理念都是,美术后撤一步,服务于故事和人物,追求合适、真实和朴实。”
最终还是回到人本身,关心光线下的每一个具体的人。
我们把悲喜剧的柔光打向每个人,在电影的回响里。采访、撰文:冰蟾
原标题:《惊人首作|电影的上面、下面、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