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LIVE|制书实话

2020-05-29 11:16
北京

雅昌艺术网

05/28

吴勇:悦读以及藏美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第三届站酷奖评委吴勇,一直致力于平面、产品、空间、数媒的设计与研究。曾获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商业类金奖、中国最美的书奖等。 究竟书籍设计中的独特视觉语言表达是不是有律可循?内容导读到底有什么作用?书籍设计师又该如何考虑阅读情绪的关怀?且听制书实话!

来!小雅君带你认识吴勇

风格的形成意味着自我的僵死,意味着千篇一律。

—— 吴勇

没有风格,特立独行

在当代中国书籍设计界,吴勇的个性、思想和他的设计作品一样,以特立独行、注重创意而著称,这使得他的形象不像是设计师,反倒似个艺术家。他的书籍设计作品大气、沉郁,甚至有一些奇诡的色彩,经常会被一眼认出。

说到另类作品的代表,不得不提他设计的三角形画册《画魂》,当时在业界也非议不断。但吴勇自有一套说法:“我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而且非常反感走这条路。形态是来源于内容,事实上是很多因素促成这本有些极端的书籍。”

《画魂》

对于业界是否接受这本书,吴勇并不介意,但他希望从事书籍设计的年轻设计师们要敢于创新和突破,他并不是要年轻人学他做三角书,但是可以将视野放得更广阔些。

“风格的形成意味着自我的僵死,意味着千篇一律。”吴勇从不愿失去自己,也从未放弃对书籍设计情感功能的关注。他赋予书籍的是他提炼过的更加强烈的个性。一系列的作品呈现,都表明了吴勇在设计中要既不模仿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不断追求创新的独特个性。

《典藏开明书店名家散文系列》,1995

修长的开本、简练独特的设计,凝聚了吴勇一个时期的创造所能

《无尽的航程Ⅲ》

斩获201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将书籍的整体视觉、阅读感受与触觉品质都提上一个新的高度

《介入》(雅昌印制)

荣获年度“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其”圆孔模切“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地表达了该书“介入”的主题

协同首次提出“书籍设计”概念

进入书籍设计这一行,是吴勇的主动选择。当年他报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时,系里只有两个专业:书籍设计和商业包装设计。由于天性爱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毕业后他被分配进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整体风气仰慕诗歌文学,出版社便成了许多人挤破脑袋想进的单位。当时做一名书籍设计师算是较高收入人群,但国内“整体设计”观念仍然裹足不前,社会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也仅仅局限于“画书皮儿”。

在出版社里,吴勇遇到了后来成为书籍设计界泰斗的吕敬人,后者既是吴勇的领导,也是他最尊敬的师长。当时学院里的设计理念与出版社的现实工作方式有很大区别。在理想与现实的转换过程中,吕老师给予了吴勇很多指导和支持。

《靳埭强设计奖 评委系列讲座》海报设计,2017

对于年轻甚至有点离经叛道的吴勇,吕老师总是耐心地将他引入恬静超然的设计境界,忘却工作之外的名利纷争和设计水平的孰长孰短。踏实、本分、大气是吴勇从吕老师那儿最常听到的忠告。

1996年,国内出版业正处于兴盛期,但当时的书籍设计师能为书籍做的,至多不过是画一个封面。但随着杉浦康平等一批颇具现代东方思维的日本设计大师的作品流入中国,一批首先受到观念冲击的先锋书籍设计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

《祖父江慎·讲座·展览·工作坊》海报设计,2016

《为了东方的设计》海报设计,2016

在新旧观念形成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吴勇与吕敬人、宁成春、朱虹共同举办了书籍设计四人展,首次提出“书籍设计”概念,阐述其与“装帧设计”的差异,寄希于人们能够对造书形态、信息与工学有足够认知。由此,引发全国出版行业的震动。一时间,“中青社”出版的书籍成为出版物设计的标杆。

同年,吴勇协同吕老师出版了《书籍设计四人说》,自此更多地被大家所熟悉,这本书在当时算是一个独创,将书籍装帧作品、谈论文章、特种纸张、书籍装帧常识等统一起来,作为一本别具一格的书出版,在业内起到了很大的反响,促使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书籍设计师设计的是整本书,而不仅仅是封面。

《梅兰芳》书籍设计,2006

“一本书在你手上,你可以感受到它的质感、气味、声响,这些都会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受到杉浦康平的影响,吴勇书籍设计的美感除了视觉之外,也强调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触的联想和综合艺术效果。

《共产党宣言》,1997

时代缩影,中流砥柱

吴勇是比较早从出版社出来做工作室的,当时中青社对吴勇的创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甚至支持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这在当时的中国出版界很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开创中国出版界的书籍设计方式的新模式。这使得吴勇既获得了10年体制下的训练,又有10年工作室自我生存的摸索。

此时,中国书籍出版与设计行业进入了短暂“黄金期”,设计师纷纷扔掉“铁饭碗”建立设计工作室,出版社也不惜成本大量打造文化政绩,出版了许多“大部头”套装书册,业态繁荣可谓举世震惊。从某种角度来说,那段“黄金期”也确实改变了中国近现代书籍形态与内容的粗陋、单一的状况,让人们看到了书籍形态发展的可能性。

《传世邮珍》书籍设计/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发展的骤变,体制、技术、载体等变数无不阶段性地影响着吴勇的工作,某种程度上,他的书籍设计历程也是时代的缩影。

在吴勇看来,历史演变的趋向肯定是积极的、发展的,但也不乏初始的肤浅与浮躁;作为书籍设计行业的“中流砥柱”、承上启下者,他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比起盲目争当设计的“弄潮儿”,他更倾向于保持思想的清晰度、系统性和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资料参考:

《创造阅读的遐想空间》| 中国新闻出版报

《设计新锐榜访谈-韩湛宁:和吴勇聊天》 | 设计在线

《吴勇:书籍设计是一种情怀》| 站酷网

提问

Qustions

&

回答

Answers

此次参与「LIVE! 制书实话」,为什么会把“悦读与藏美”作为直播主题呢?

读书是中国人的重要传统,至于什么样的书是美书、好书,大家应该有一个直观的交流。我会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精彩作品,和大家共同探讨在单纯的图文之外,书籍还存在着怎样的创造性。

另外,关于书的价值,大家可能接受了长期流传的一种扭曲的认知:书就应该是便宜的。这真的是误会——在古代书是很昂贵的东西,只是在今天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书可以大规模量产,所以才变得廉价。

我希望通过“悦读与藏美”这个主题让大家知道什么叫美书、好书。我们读一本书不光是为了知道一个故事、一处知识点,还应养成一种阅读的生活方式。

您如何看待华语圈书籍设计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今天看一些港澳台的书,仍保留了大中华最为传统的阅读形态:竖排,从右往左读。与此相对,中国大陆的书籍形态已经现代化——简字化、横排、从左往右的开阅方式。也就是说,我们的书籍设计已经和国际接轨,至少在形式上已经大同化,只是各自使用的具体文字不一样。

如此一来,无论是华文世界,还是更大的沟通平台,各方在形态语言上已经有了共同性。比如说,我们把自己设计的书拿去国外评奖,评委也能看懂。但在这种共同性里,我们依然没有失去自己的民族性。

许多获奖的书是学术层面的书,但看看华语圈里台湾、香港这些地方,他们仍然将着力点放在大众书上。港台的大众书整体质量高于内地。他们的平装书较多,很多人认为平装书廉价,而精装书才是奢侈品,但真的是这样吗?本次直播里我也会借机和大家讨论一下“大众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书?”“书究竟有何价值?”

作为一名设计师,您对扫除“美盲”有怎样的建议?

什么是美?说起来并不简单。谈到美育,大家会想到蔡元培,我们可以看到100多年前中国已经有知识分子意识到这个问题。进入新时代,当接触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大家会反过来问一下自己:传统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传统不意味着关上门来自我欣赏,我们的传统里存在内在美,这种美甚至可以延续,比如日本,在现代的大环境里仍然保持着一种东方的内在美。当然这和整体环境以及国民素质有关,在日本的美术馆,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人穿着很讲究的去看展览,在中国未必就有。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国民而言,大家不一定非要去欣赏艺术品,在生活中建立对美的认知,对美有追求就很好。同时,不要无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甚至去破坏美。我想,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美盲”将会越来越少。

对于从事书籍设计行业的后辈们,您有哪些建议?

在我看来,书籍设计师应该具备很高的文化水平,这样才能在思维上比一般人更广阔、超前,才能做到我常和学生说的“与众不同”。

另外,阅读什么也很重要。我说的阅读不仅指的是读纸质书,还指你将注意力放在哪些事情上,你的关注也是一种阅读。现在大家似乎把目光都放在了一样的平台,谈论同样的问题。

若你还是一名学生或初出茅庐的设计师,你完全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身份,把精力更多地分配给专业阅读、课程等等。当你阅读时,不同的书籍、作家、编辑、老师会带你到不同的空间和深度。外界的事情,知道即可,不需要陷进去,这样我们才能在长时间的积累后真正产生属于自己的成果。

5月27日晚8时,请您随我们一道走进b站“小雅君LIVE”直播间(直播房间号:22173233),一同聆听吴勇的「LIVE!制书实话」,直播当天更有惊喜礼物送出,欢迎准时收看!

合作伙伴

联合主办方

雅昌文化集团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

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

协办方

DDG寰策品牌策划咨询(上海)公司

独家直播平台

哔哩哔哩 bilibili

直播回放平台

艺术头条APP

独家创意合作伙伴

ZCOOL站酷 | 站酷奖

首席新媒体支持

做书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 | 艺术头条 | 澎湃号|湃客 | 绝对艺术

BookDesignExhibition | TOPYS

联合推广

建投书局 | 上海三联书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敬人工作室 | 敬人纸语

YO!GALLERY | 灌木 | W.KONG | 编辑邦

特别鸣谢

罗逸致德(北京)广告有限公司

音乐人點䘑

原标题:《20:00 | 吴勇LIVE!制书实话》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