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翻译日本古典文学,丰子恺七百余页译文手稿面世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23-04-08 11:11
来源:澎湃新闻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和散文著称于世,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翻译家。

从1921年的《初恋》起,丰子恺一生共翻译各类作品三十余部,译作共计六百余万字,内容涉及文学、美术、音乐等诸多领域,涉及日、英、俄等语种。翻译日本古典文学更成为他晚年的一大乐事。

1960年代,丰子恺翻译了日本平安时代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由此开启了这位绘画、文学、书法、翻译“通才”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兴趣。在完成这部百余万字的翻译工作后,在明知无法出版的苦闷年代,他仍坚持译出了《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1972年,74岁的丰子恺在写给幼子的信中说:“我最近早上翻译日本古典物语,很有兴味。因此幽居小楼,不觉沉闷。日饮啤酒二瓶,高级烟十余支,自得其乐。”

丰子恺先生肖像

《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的翻译手稿一直由丰子恺后人所藏。今年3月,包含《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三卷的《丰子恺译文手稿》由丰子恺研究会授权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它原比例、完整收录丰子恺翻译三卷物语的七百余页手稿,使得三卷翻译手迹首次面世。4月7日,由丰子恺研究会主办、上海中日分会承办的“《丰子恺译文手稿》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

丰子恺之孙、丰子恺研究会执行会长丰羽现场讲述了丰子恺年轻时游学日本的故事以及晚年翻译日本古典文学的情景,并表示这套书不仅展示了丰子恺在翻译领域所做的贡献,也为手稿版《源氏物语》的出版奠定基础。丰羽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从过去到今天以及以后,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文化上的密切交流不断向前推进。”

包含《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三卷的《丰子恺译文手稿》

《竹取物语》创作于十世纪初,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物语文学,叙述了辉夜姬被竹取翁自发光的竹中取出,养育长大后“升天归月”的故事;《伊势物语》为平安初期“歌物语”的代表,被奉为日本和歌圣典。作者不详,一说是以平安时代初期的歌人在原业平的歌稿为中心而编成的。全书共125则,杂以206首和歌;《落洼物语》则是现存最古的继母虐待继子型故事,也是日本物语文学趋向成熟的代表作,讲述被继母囚于低洼房间里的落洼姑娘与左近少将道赖的爱情故事。

《竹取物语》原版翻译手稿(部分)

《伊势物语》原版翻译手稿(部分)

《落洼物语》原版翻译手稿(部分)

在翻译中,丰子恺不仅“用心推敲,频频涂改”,还“仔细地查字典”。遇见中文不能表达日文风趣的时候,为了避免注解的煞风景,他有时“不拘泥短歌中的字义,而另用一种适当的中国文来表达原诗的神趣”,“这尝试是否成功,在我心中还是一个问题。”

他采用五言四句或七言两句的格律诗形式来翻译和歌的,常引用中国古典文学。这种典雅精炼、古色古香的语言,在传达原意的基础上还保留了和歌的特色和日本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在今天看来,这种尝试是成功的,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古典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

《丰子恺译文手稿》内页

此次《丰子恺译文手稿》清晰展现了丰子恺的原始手迹,并附有物语的日文原文选段和和歌,呈现出中日文相互对照的特点。本书获艺术家陈丹青推荐,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蒋云斗做注,修订了原简体中文版的多处讹误。此外,还得到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文学研究资料馆、国学院大学图书等多家权威图书馆授权,精选馆藏绘卷一百余幅作为插图,一展日本物语文学之美。

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沈海涛表示:“文化上的亲缘,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对于中日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是一笔珍贵的资源。一千年前日本平安时代的人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绽放出另一番韵味。东方文化特有的‘诗性’,渗透在东方人的灵魂深处,缔结着一根无形的文化纽带。” 

丰子恺之孙、丰子恺研究会执行会长丰羽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