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展演季》怎样征服Z世代
《国家宝藏·展演季》怎样征服Z世代 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文 │霜绛
《国家宝藏》做到第四季,故宫文华殿迎来了新客人。
10月23日,《国家宝藏·展演季》开播,以三场文艺舞台定论了新一季度节目内容以创新、展演为主的整体风格,也昭示着“《国家宝藏》特展”进入了最后的策划阶段。
这场盛大文物特展的序幕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开启,在《国家宝藏》第一季的时候,节目组就已经和观众承诺,要举办一场“实体文物特展”。这场特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故宫博物院历时三年时间策划,2021年的秋天,终于在故宫文华殿尘埃落定,同样陪伴节目走了四年之久的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在首期节目中宣布,“《国家宝藏》特展即日启动”。
为了实现特展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国家宝藏·展演季》张榜招贤,广招天下英才,从三季八十一件国宝的前世今生中汲取灵感,打造“文艺展品”入驻展厅,歌舞戏剧、诗词歌赋品类不限,有才能者皆可揭榜来战,《国家宝藏·展演季》的舞台化身成为一方擂台,以最传统的方式为传统文物的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赋能。
正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所说,“这个项目是自《国家宝藏》第一季以来广大观众粉丝热切期盼的,绝对不是简单地让每家博物馆把文物拿到故宫来,往那儿一摆就完事儿的。展览的立意与节目的气象要相称,而且更要从国宝的角度,讲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出游五千载,归来仍少年”
每一期“擂台”都有一个主题,当期的文艺创演都是基于同样的主题,三组嘉宾以不同的现代化艺术形式解读文物故事,表演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重现”,而是以创新性、多元化的诠释,让传统文物与现代潮流接轨。从综艺节目本身的角度来看,这也正是《国家宝藏》这个综N代继第三季内容升格之后,再度做出的创新举措。
第一期节目迎来了三组文艺创作者,他们以“少年十八岁”为主题,通过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着千年文物背后的青春气息。
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蹈演员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选段《入画》为整季节目开场,将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卷的年少嗔痴娓娓道来。女演员们身着与《千里江山图》卷色彩一致的长裙,摇曳生姿,演绎卷中“青山之妩媚”,舞者张翰一袭白袍,素手丹青,情感生动饱满,画者与笔墨交错相融,而后入画、落款、挥手、泪流满面。
王希孟是一位隐匿在历史中的少年,在十八岁的时候用了半年时间绘制出《千里江山图》卷,此外生平再无记载,有传言称,王希孟在创作完成这幅作品后不就就离开了人世,王跃工院长在观赏完舞剧后表示,“在这部舞剧里,各位艺术家为希孟创造了一个最好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千里江山图》卷正是《国家宝藏》第一季出场的第一件国宝,在《国家宝藏·展演季》再次承担起开场的任务,也彰显着浓烈的仪式感。
第二个登场的十八岁少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属于他十八岁起兵反隋的青春记忆,离不开六匹战功赫赫的骏马,后来,这六匹战马被镌刻成为“昭陵六骏”,长久地守卫着长眠于地下的李世民。此次,歌手周深选择昭陵六骏进行歌曲创演,一改往日缥缈空灵的嗓音风格,以雄浑遒劲的唱腔展示着李世民的戎马风华,一曲《威凤吟》配合3D影像下栩栩如生的将士和战马,道尽这位褐裘公子“佑长安”的“千秋之梦”。
时间来到近代,十八岁的聂耳在上海街头买到了他的第一把小提琴,第三场创演的主角就是这个时期的音乐家聂耳。表演从聂耳先生的原声《码头工人歌》开始,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和一众音乐人一同演奏了聂耳先生的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卖报歌》《毕业歌》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将时代的呐喊倾泻而出,这个随想曲作品被命名为《致敬聂耳先生》。
行至第四季,《国家宝藏·展演季》启用了2021年总台春晚首次采用的“AI+VR裸眼3D”拍摄技术,让演员突破传统舞台空间呈现形态。
《千里江山图》卷在舞台上铺开,台上嘉宾恰似身处画中,周深唱着李世民,身旁的金戈铁马仿佛回到当年的巍巍大唐,真正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在前三季全息投影技术的舞美基础上再度升级,贯彻着“舞美NB症”的优良传统。演出完毕,《千里江山图》卷、昭陵六骏和聂耳小提琴三个“年少”的文物最先入驻展厅,和《只此青绿》《威凤吟》和《致敬聂耳先生》三个文艺作品一起在故宫文华殿中等候着后来者。
文艺作品成主体,
“原创音乐”的力量不可忽视
三个作品一经播出,表演卡段在B站、抖音等社交平台被广泛转发。从节目本身的策划来看,《国家宝藏·展演季》为展而生,文物的主角地位正在发生微妙的转移,文艺作品作为每期节目的固定环节,开始在节目内容中占据更重的分量。
这与前三季节目的出圈规律有关。
《国家宝藏》自诞生以来,高质量的原创音乐会不定期地出现,例如《象王行》《九州同》《水龙吟》《仙才叹》《人间乐》《帛画魂》等等,作品不胜枚举,这些音乐作品一方面为节目氛围加码,让相关的节目卡段在短视频平台得到广泛传播,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在各大音乐平台与一众热门单曲同场竞技,《国家宝藏》已然成为优秀国风音乐的主要输出者,观众们津津乐道的“大型原创音乐节目”的标签正是由此得来,直到现在打开B站搜索“国家宝藏”,最热门的相关视频全是原创音乐相关的剪辑。
除了原创音乐,节目组使用的一批二次元音乐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例如仙剑奇侠传、剑网三等游戏中的古风背景音乐,都在吸引年轻人的视线上起到不小的作用。在前三季的节目设置中,“文物”是绝对的主角,“舞台表演”仅仅是作为文物展示的一环而出现,但是,原创音乐的优秀表现让节目组看到了年轻人对音乐强烈的共情力。所以,在观众兴趣的驱动下,原创音乐等文艺作品在新一季节目中“翻身”,成为节目叙事的主体。
出圈的力度之大在当年必然是一个惊喜,但基于高度创新的前提,年轻人的接纳本身却不是意外。
《国家宝藏》的首度面世是在2017年,这一阶段正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活跃时期,出于国家“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政策要求下的新任务,中央电视台积极响应号召,开始了一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布局,《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一批文化类节目接连亮相,探索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电视节目的可能方式。
《国家宝藏》正是借此东风破局而出,将叙事的视角对准博物馆,每期三个国宝的设定为节目的长期续存提供了前提,而口碑与热度的长久保障,离不开主动“走下神坛”的传统文物。一方面,《国家宝藏》以综艺节目的趣味性为外壳对文博文化进行包装,打破了《国宝档案》《寻宝》等老牌文博节目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感,另一方面,《国家宝藏》在电视媒介之外,选择了最大的年轻人文化社区B站作为主要的网络播放平台,在传统文化类内容之上,真正实现年轻观众对综艺节目娱乐消遣属性的需求,而这个动作也对节目传播起到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物情怀的年轻化传播
制作方式的创新必然对应着传播手法的升级,为了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年轻化传播路径,《国家宝藏》在一开始就扭转了传统文化类节目晦涩枯燥的叙事风格,尝试构建年轻态的话语体系。
在运营方面,《国家宝藏》节目组在B站有一个官方账号,每期按时更新,接受着B站年轻用户的弹幕评价,内容中不乏搞笑甚至吐槽的言论,但节目组对B站文化表现出十足的认同和理解,不仅大方接受一切言论,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进行正向回馈,同时对B站用户基于节目内容的二次创作和传播表现出极高的宽容度。这种积极拥抱的姿态,也进一步帮助古老文博文化在年轻人的世界里落地生根。
这一点与河南卫视的传统文化节目布局不谋而合,Z世代潮流文化风头正劲,长视频的年轻化传播离不开以短视频平台为主的Z世代年轻社区的反哺,河南卫视已经基于文化定位与B站展开合作,《上下舞千年》《天地诗心》等多平台联动的文化类节目正在筹备。同样的,多部纪录片落地B站,《小城夜食记》等纪录片与B站头部短视频创作者展开合作,以轻松、娱乐向解读承担起旁白的任务。
高度创新的同时,也少不了观众对传统文化内涵流逝的担忧,在这一点上,如《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所说,“《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在“综艺”之娱乐性上不失“记录”之真实性,这也是《国家宝藏》能够成为文化类综艺里一个重要锚点的原因。
《国家宝藏·展演季》第一期中,来自中国东方歌舞演艺集团的舞者韩真讲述道,“有一次,我问我们的顾问专家王忠旭老师,《千里江山图》已经九百多年了,它还能够保存多久,他说,‘至少在我们这辈人的手上,他不会消失’”。收视和口碑之外,《国家宝藏》和它背后的“博物馆看门人”们想要的,更多的是一份文物情怀。
四年时间,八十一件国宝,多元化的表达,原创音乐的创作,二创视频的传播,《国家宝藏》正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打造出一个生动的“国宝宇宙”,而《国家宝藏·展演季》开辟了又一条独特的细分内容赛道,也在传统文化类节目新一周期的内容爆发中,提供着年轻化制作与传播的范本。
原标题:《《国家宝藏·展演季》怎样征服Z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