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 · 地方戏剧 | 甬剧是宁波人的乡音

2020-10-02 12:28
浙江

原创 宁波统战家 宁波统战家

无论身在何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无论走得多远,每个游子的心里都有一个归家的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小在北仑新碶长大的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谈到他晚年回到家乡,在老菜场听到行贩的那声叫卖,哽咽泪目,“听到真是舒服啊”。今天,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但是,那一口只可意会的阿拉方言、那一道极其普通的臭冬瓜、那一张泛着淡淡光泽的黄古林草席……都还停留在这里,未曾改变。希望我们新推出的“乡情”栏目,能勾起您儿时的记忆,唤醒心中的那份乡愁。

10月26日至27日,第三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将在宁波举行。无论您身在何处,故乡等着您回来。

每一座城市都有地方戏剧,宁波也不例外,有甬剧、越剧、宁波走书……地方戏剧的魅力在于亲切感,很多远离故土家乡的人通过听、看民族戏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甬味

类 型:地方戏剧

代 表:甬剧、越剧、宁波走书

点 评:老宁波人的“白月光”,宁波人的独家记忆

有一种幸福叫做听甬剧

江南绵长的冬雨里,几个妇人坐在堂檐弹棉纺线。眼见得雨一阵紧似一阵,其中一个抬头望望天,冒出一句:“天要落雨,娘要嫁人。”另一个则说:“这雨没完没了,我们在这里纺线就像阿必大一祥。”

农妇的两句对话牵扯到两本戏,一个是《天要落雨娘要嫁》,另一个则是《阿必大回娘家》,而这两个都源于甬剧。

在宁波,有一种幸福是听甬剧长大。在20世纪20年代,大家上剧院看一场甬剧,夜场甲票3角钱,乙票2角5分钱;日场甲票2角5分钱,乙票2角钱,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甬剧迷攒着零花钱去看戏。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但老一辈的人还是忘不了甬剧,会跑到戏院听听甬剧,每次走出剧场的生活,“老宁波人”纷纷说道:“明年再来看”。

除此之外,每年新春佳节,甬剧团的演员初一初二都会到山坳里搭台唱戏,有些地方特别冷,更买不到吃的,大家就泡个面解决,但大家的心是暖的。因为每逢春节,在外的游子都会回乡过年和家人团聚,甬剧传递给他们的是浓浓的乡音乡情,大家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听一些传统老戏,比如《呆大烧香》《半把剪刀》等,或许是大家都希望听完甬剧再来往其他城市工作,因为彼时的他们是带着深情走的,不会忘记根在这里。

戏曲人在,甬剧人在,观众就在。对于宁波人来说,甬剧让人痴迷,痴迷在绚丽缤纷的行头,痴迷在台下观众的声声叫好中,痴迷在戏里的人生百态。甬剧就像一杯酒,时间就久,香味越浓,越让人难忘。

传递风情,展现精神

甬剧起源于民间曲艺戏剧,故事也以老百姓的家庭生活、道德伦理为主,除了《典妻》之外,像《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都取自于生活,但现在甬剧有了更高的视角,开始向世界传递宁波精神。

说起宁波,“宁波帮”最有名,直到现在还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但是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过众多影响的群体,在舞台艺术上的展现却为数甚少,而宁波商人本身内敛、低调的作风也让他们的许多事迹不太为世人所知。

甬剧《筑梦》以“沈祝三倾囊建造武汉大学”的真实事迹为故事原型,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汉口声名显赫的宁波大建筑商沈三江,竞标承建了气势恢宏的国立武汉大学建筑群。不料,建造过程中,因时局动荡,工程几乎陷入绝境。沈三江饱含着宁波商人的诚信和对知识的渴望,用时间和生命建造着心中如朝阳一样升起的大学,而他最终却如夕阳一样地落下了……

《筑梦》主人公沈三江的原型是怀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梦于一身的宁波建筑商沈祝三,甬剧用独特的艺术领域和角度讲述“宁波帮”的发展史,展现宁波商人的“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品质。

宁波与香港,两座相距千里的城市,因为一群“宁波帮”人士,变得近在咫尺,而《筑梦》让更多人知道甬商精神和“宁波帮”精神,向世界传递了宁波帮“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理、知恩图报”的精神。

除此之外还有《风雨祠堂》《宁波大哥》《美丽老师》等作品,这些作品都以宁波这座城市为原型,取景于宁波,故事发生在宁波,传递宁波风情。无论你走多远,只要在舞台上听到甬剧熟悉的声音,就能触及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家乡情。

宁波戏剧闪耀灿漫舞台

随着越来越多戏剧迷出现,到了90年代,宁波文化产业兴起,宁波戏曲开始走向产业化,甬剧、越剧、宁波走书都有了正规的组织。以甬剧形式组建的“宁波市艺术剧院甬剧团”,以越剧形式组建的“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以宁波走书形式组建的“宁波民乐剧场”,他们都归属于宁波演艺集团。

在农村集市、庙会都能看到越剧、甬剧的身影,特别是逢年过节,街坊邻里都会来到戏场,听戏剧演员唱戏,即便很多作品已经听了很多遍了,但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听,因为方言乡音永远是最便捷的人际沟通渠道和情感慰籍良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家乡的语言。

现在宁波戏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那颗赤子之心,紧紧围绕宁波的本土文化,以地方资源为素材,向世界展现宁波文化。

像最近热门的歌剧《呦呦鹿鸣》,讲述了中国中医药科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故事,为了梦想,她以身试药、宁愿牺牲小家为大家,彰显了“宁波女儿”的精神魅力。

无论是甬剧、越剧还是宁波走书,这些都是“阿拉”老宁波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根和脉,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老宁波人的独家记忆。

■ 延伸阅读

宁波人心目中的“白月光”还有这些

宁海耍牙: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宁海平调表演中独具的一门绝活儿

宁波滩簧:浙江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甬剧初期的名称

姚剧:发源于老绍兴府余姚县北部的坎墩,主要流行于浙江余姚北部、慈溪西部、上虞东部的一种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是浙江省四大滩簧之一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

天然舞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老一辈人吃完饭喜欢看剧,即便剧场简陋,但不影响人们对天然舞台的喜欢,如今天然舞台已成为老宁波内心的文化记忆

……

往期精选:

原标题:《乡情 · 地方戏剧 | 甬剧是宁波人的乡音》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