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陈思诚的电影帝国
原创 笑榴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编辑:判官
春节档 is over。
延期整整一年的《唐人街探案3》死守春节,整个电影的气质也是新春定制:嘉年华、合家欢、heal the world、春节快乐。但令人意外的是,《唐探3》这样一部为了过年而生的电影意外撞上黑马《你好,李焕英》,就这样错失票房冠军。
然而,作品惜败,导演实红,《唐探》系列缔造者陈思诚春节之后成为了中国首位获得百亿票房的导演。
中国,首位,百亿票房,导演。
各位仔细琢磨琢磨这几个词,是不是非常困惑,why?how?what happened?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要追问,陈思诚到底什么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建了一个电影商业帝国?
陈思诚身上最令人瞩目的招牌是《唐人街探案》,他能从一个普通演员、电视剧导演走到今天,唐探系列功不可没。
2015年年末《唐人街探案》惊艳登场。
当时整个国产电影还沉浸在青春堕胎伤痛物语中无法自拔,青春片大潮之外,就是老IP新瓶旧酒的《寻龙诀》、《九层妖塔》,激情动作的《战狼》、《杀破狼》,还有永远卖座的喜剧电影,那一年高票房的喜剧片也扎堆:《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恶棍天使》、《澳门风云2》……
看起来国内电影市场一片繁荣,但实际上类型还是那老几样,创作都困在了固有的商业模式里,显现出同质化倾向的疲软。
因此杂糅喜剧推理的黑色犯罪片《唐人街探案》成了2015年国产电影的惊喜之作。
《唐人街探案》确实有点东西,可以看出陈思诚拍电影是有自己想法的,他想做成功的类型片导演,《唐探》完全是经典类型警匪片的变体,里面有警匪的动作追逐,还有貌似香港无厘头的黑色幽默,满足电影的商业需求。
且难得的是可以在这么一出好戏里加上作者个人印记,侦探推理是陈思诚个人爱好,逻辑推理作为叙事元素在当时是耳目一新的创见,并且也能看到作者在讲好一个故事之外还试图自我表达,留下了一个对善恶是否分明的讨论思考。
《唐人街探案》是灵光乍现的惊艳,《唐探2》则变成了电影帝国的野心。
从泰国唐人街到国际都市纽约,制作经费涨到6亿,规模更宏大,视觉更牛逼,加入的人物也越来越多,世界侦探排行榜一出,唐探宇宙壮大指日可待,陈思诚雄心壮志意气风发,拳打漫威,脚踏DC,誓把唐人街侦探做成世界第一金字招牌。
唐探从一个泰国谋杀案,一步一步衍生出两部系列电影,一部网络剧,还有个陈思诚宇宙。唐探系列的成功足以说明陈思诚精明的商业头脑和超前的意识判断。
2015,《唐探》出现的那年,正是中国的IP元年,所有影视从业者争相购买改编权,陈导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逆流而上原创剧本,不买IP自己造IP,如果《唐探1》是意料之外的试水成功,那之后系列续作的开发就真正能看出陈思诚步步为营的发财之道。
其实陈思诚的精明早在他做电视剧导演的时候就显露了。2012年,陈思诚导演的处女作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收视飘红,3000万成本换了上亿回报,陈导一下成了金主眼里的香饽饽。
电视剧红了陈导马上趁热打铁,又拍《北爱》的同名电影版,五组爱情故事,情人节上映,经典爱情片《真爱至上》的模式,南北老中青演员荟萃,实在是想不赚钱也很难,最后是5000万的成本4亿的票房。
电视剧《北爱》的主要投资方是新丽传媒和乐视网,当时万达入股新丽成了陈思诚间接的老板,后来陈思诚开始了和万达长期的合作,包括电影《北爱》和《唐人街探案》系列,甚至有种说法说他是万达聚宝盆。
原本陈思诚和华谊的关系更密切些,最早合作《士兵突击》的导演康洪雷也是华谊系,但是陈导最后选择了万达,万达电影那会还叫万达影视,和华谊、博纳、光线那些老牌影视公司比还算个弟弟,只能和新锐导演合作稳住脚跟。现在看来陈导放弃华谊选择万达确实选对了,华谊老一辈的有冯小刚、张纪中,青年导演有管虎、陆川,陈思诚去了未必能出头,合作万达抓住机会,才有后来崭露头角跻身主流商业导演之列。
这几年陈思诚和万达互相成全,为万达赚了不少。陈导从处女作开始就是这样,拍的作品没有一部赔钱,投资回报率超高,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绝对能力就是底气,就算在资本面前也能硬气起来,你是甲方爸爸,可我也是个一百亿导演啊。
尽管陈思诚的种种事迹和言行都在展示着:他是一个聪明的生意人,自信的花孔雀。观众总能被他邪魅的微笑、五百斑斓的衣着闪耀得睁不开眼,也常因此忽略了一个事实,原来陈思诚这个人还真有点才华。
他能拍出唐探系列,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陈思诚的师弟、上戏的袁弘曾经说,他的老师李学通不止一次在课堂上提到陈思诚,夸他才华横溢。
陈导早年的经历可以说是很叛逆的。
1994年他考进恒通明星学校(今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和赵薇是同学,他当时是专业第一名,受老师的待见,谢晋对他也很好,不过据他说当时无心学业正忙着和一个日本女孩谈恋爱。
“我只不过比郭富城清秀一点罢了”
1996年他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同学有郝蕾、聂远,结果又因为打架被开除了。后来陈思诚转战中戏,又是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进去,那是中戏99级,同学有靳东、李光洁。
永远的C位——沙东硬汉靳东
就凭这个三进三出的事迹,不得不让人感叹,陈思诚有点东西。
2006年《士兵突击》火遍全中国,陈思诚也跟着成才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里。
《士兵突击》这个剧也很神,里面各个主演都像是本色出演,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似乎也早早被做出了预示。
来自知乎@范鑫
《士兵突击》之后,陈思诚混迹电视剧圈子,拍了《大丫鬟》、《新一剪梅》等等热播剧。
陈思诚也接过一些独立电影,像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
这部电影还造了一段佳话,那就是陈思诚“欣赏”秦昊,他曾经说过,秦昊身上有一种致命的魔力。无从考证是否是那段浴室戏让陈导得出如此形而上的认知。
比如:刘昊然本名刘源,陈思诚给起的艺名刘昊然(留下 昊 的样子);唐探里面的“秦”风,春“风”沉醉的夜晚,秦风和野田昊的cp叫“秦昊” ;唐探里面的野田“昊”,已知日语里面没有“昊” ;
兄弟萌,这还不嗑,我可先嗑了啊!演员身份之外,陈思诚竟然还搞过音乐。
他上大学的时候就签约了华纳唱片,2002年他的单曲《让年轻更闪亮》是汪峰为他量身定做的,还进了当时国内流行榜的前十。
到后来他拍的很多戏,像《海滩》、《红与黑2000》、《大丫鬟》、《新一剪梅》那些电视剧的主题曲都是他创作和演唱的。
也不知道这些团队是缺人缺钱,还是老陈真的音乐天赋爆棚,但是面对这样精彩的履历真的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么才华横溢的人是我认识的陈思诚吗?
2012年是一个节点,这一年陈思诚自编自导了《北京爱情故事》,从一个演员变成创作者,他其实早在演电视剧时就想做导演,他说拍戏的时候“我们像坐台小姐一样坐在那里让导演挑来挑去”。
文艺陈思诚也早就总结过了导演金句:“导演是个动词,不是名词;导演始终冲动,不是职业。”
所以从演员变成导演对于他来说是水到渠成,《北爱》之后他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到了2020年参与《我和我的家乡》时,已经从一个青年导演变成和宁浩、徐峥齐名的主流商业导演。
对于现在的中国电影业来说,好演员不稀罕,好导演也不稀罕,最难得的是编导合一的创作者。
不过,纵观陈思诚的电影作品序列,《北京爱情故事》曾经被曝编剧争议,《唐探2》被认为融梗《双瞳》,剩下的电影也都有一种拼贴杂糅的质感。
有粉丝就说了:陈导那叫拼贴杂糅吗?那叫致敬!wuli陈导是个完全不输豆瓣er的资深影迷!
这就有非常funny了。
陈思诚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说过自己是一个影迷,他喜欢托纳多雷、吕克·贝松,和韩国的罗宏镇和朴赞郁,以及最崇拜库布里克。
最近还有采访说他想做中国的库布里克。
从他喜欢的这几个人也能看出来,好莱坞的、忠武路的,都是拍类型片的,他之前在采访里也说过相比《海边的曼彻斯特》他更欣赏同期的《爱乐之城》,这也表明了陈思诚对电影的认知:最好的电影一定是能兼顾艺术性与商业诉求的。
他是一个影迷,从他的作品里就能看出来。尤其是唐探系列,基本可以当作观众的阅片量检测题了。
《唐探1》据他说是跑步经过唐人街时的灵感偶得,但实际上电影的内核是老港片的警匪模式,喜剧效果模仿的是周星驰无厘头风格,刘昊然一身绿风衣配合负责武打的王宝强,竟然有一点《新警察故事》里绿风衣谢霆锋和成龙的怀旧影子。
《唐探2》立足国际,用周易、五行、八卦、阴阳等等传统哲学文化自我包装,陈国富苏照彬看了双厨狂喜,宛如找到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唐探3》更是好家伙,日本、密室、本格推理、户外夺宝综艺一应俱全,你有很强的,仿佛在看日本昭和时代电影的既视感。
而在这部电影里,绿风衣秦风的父亲是一个投面包身亡的贼,梦幻联动 《新警察故事》,为什么电影里每出现一个绿风衣主角,就有一个老爸车祸身亡。
到陈思诚监制的《误杀》,更别说了,纯粹的影迷电影。
其实不管是影迷还是迷影都没有问题,还能帮助陈导吸纳各家精华。
有陈思诚这样喜欢拍类型片的导演没什么不好,IP商业运作、原创电影宇宙,观众喜闻乐见,市场活跃电影整体工业水准才能慢慢起来。
本质上是通俗故事
类型片当然也可以有艺术表达,单说国内,《霸王别姬》、《一代宗师》都是老文青拍的类型片。
陈导喜欢类型片也很好,问题在于痕迹太重了,而且自我定位总是出现问题。
各位想想豆瓣那些个看了1000多部就觉得自个儿牛了个大逼,能纵观世界电影史,拳打库布里克,脚踩伯格曼,神交黑泽明,绊倒最强影迷昆汀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凡尔赛”就明白了。
陈导也有这样的“凡尔赛”,比如像《北京爱情故事》,陈导一直觉得市场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有问题:
“很多人误解这部电影了,这是对我最大的伤害。我没想讲故事,我是拿它当诺兰电影去拍的,我当时自恃多高啊,用空间讲了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从一个起点走了一圈又回到起点,因为现实人生就是这样,要从戏剧结构上去写人生。我觉得这个想法太牛了,可是大家都没看明白,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可我还能怎么办?只能下次拍得更好。”
原来不是库布里克,是诺兰
《唐探》系列更牛了,它是陈思诚的“见自我,见众生,见天地”。
“《唐探1》讲的是一个人的原罪,很多人生而带罪。《唐探2》是见自我,每个人都是带着神性、兽性、人性,从自我中看到个体的“三性”。《唐探3》是见众生,希望用电影给予世界一点温暖和希望。”
而《唐探3》,陈思诚说:这其实是部反战片。
不知为何,每次欣赏完陈导的电影再听完他的解释,我本来就迷惑的头脑变得更迷惑了,总感觉陈导最大的黑子是他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一方面,可能正是陈导这种自信,他才能够让唐探系列不断地下沉,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庞杂,换句话说,就是娱乐性更强,受众面更广。
但另一方面。陈导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咱们观众的审美水准或者说电影观念是在不断进化的。再加上2020年发生了那么多事,很多女性意识觉醒,因此当唐探引以为傲的喜剧包袱再次密集出现,比如什么殴打女护士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这种情节,就没那么好笑了。
甚至很多人根本笑不出来,气到发抖。
我一直觉得,电影类型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悦观众,但是取悦不是无条件的迎合,好的电影应该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进行的一场博弈,创作的谄媚是对双方的不尊重。
陈导是大明白,一面清楚自己是市场待见的商业帝国国王,一面坐在王座上相当艺术家,但我还是要说一句:
收手吧,陈导!忘掉库布里克,做好陈思诚,就够了。
设计/视觉:SaiBO XiaOsI Men
原标题:《探 秘 陈 思 诚 的 电 影 帝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