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名人家训,涵养优秀家风 ——《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家训百种》出版记

2020-11-13 14:21
广西

原创 励双杰 励聘操 广西师大出版社 收录于话题#文献图书7#新书书讯4#广西师大出版社25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于营造良好家族家庭风尚与文化氛围,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习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广西师大出版社一直秉持“传承文明,开启民智”的“社训”,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与“思绥草堂”励双杰老师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策划了《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家训百种》这套书。它的出版,不仅可以让读者领略到近现代名人家训的魅力;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也将丰富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近代史等学科的研究资料,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入也具有推动作用。

著者:励双杰 励聘操 主编

书号:978-7-5598-3214-6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价:1500.00元(全5册)

装帧:影印 精装

开本:32开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齐家的“家”,并非单指家庭,更多的是指“家族”。那么如何齐家?《礼记》也有规范,“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等等,似乎还很复杂。但如果简单理解,便是用家训来规范管理家族事务。

在一九七九年版缩印本《辞海》中,“家”这个字有家风、家范、家法、家教等词条,却没有收录对家训的解释。二十年后的一九九九年版缩印本《辞海》里对“家训”这个词条是这样解释的:“一、父母对子女的训导。《后汉书·边让传》:‘髫龀夙孤,不尽家训。’二、父祖为子孙写的训导之辞。如北齐颜之推撰有《颜氏家训》。”我们现在要阐述的,就是第二种“父祖为子孙写的训导之辞”。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浏东左氏宗谱》“家训引”中说:“谚曰‘孔子家儿不识骂,曾子家儿不识斗’,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以此来证明家训之重要。

家训又有多种叫法。王鹤鸣《中国家谱通论》收录了“家法”这一条,云:“家法,在家谱中又称家训、族规、家约、家戒、家规、族约、祠规、家典、家范、条规、家议、祠约等,种类很多,是家族自己制订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而这些称呼,相互之间又略有不同。如民国三十六年(1947)《浏阳花园傅氏族谱》中,就分别收录了家训、家规、家箴等。民国三十二年(1943)《安定胡氏家谱》分别收录了家训、家规、善论等。民国三十一年(1942)《石塘山袁氏六修族谱》收录了家规、家训、家范等。民国二十四年(1935)《陈氏星聚族谱》有十劝、十传、十戒等三种。民国二十五年(1936)《浏沩娄氏合修族谱》不但收录了家训和族规,同时也对家训族规有所解释:“族不可无规,家不可无训。无规则不知不善当改,无训则不知善之宜迁也。”类似这样的不同分类,都当归属于家风家训之中。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更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些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逐渐丰富多彩。家训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等,至今脍炙人口,不管是对我们个人还是家庭,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家训有单独刊印者,如上面提到的几种名家家训。但大多家训、家规,会附录于家谱之中,以资子孙遵行。

近几年内,因对家风家训的逐渐推崇,关于家训的书籍已经出版了不少。不过,这些书籍,大都从大姓家族的家谱中撷取。正因为如此,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类同的现象。

思绥草堂收藏家谱,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收藏1949年之前的旧家谱25000余册。而从收藏家谱始,名人家谱便成为了其中最为重点关注的一个系列。多年来,思绥草堂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着良好的合作。而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便是《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至今已出版了五辑157册,收录了30余部名人家谱,接下来会有第六辑、第七辑的陆续出版。然后又有《名人家谱摭谈》的合作,收录了我这些年对收藏的名人家谱撰写的一些散文体的小文章,居然也赢得了一些口碑。

如何更全面地发挥思绥草堂收藏的这些名人家谱的作用?名人家谱中的家训,便出现于我的规划之中。

以思绥草堂的藏量,如果想做成市面上那样关于家训的书籍,应该还是容易些,因为哪一家出版社和作者,都不可能拥有草堂一样丰富的资源。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做,尽管也许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但要是类同,便失去了实际意义。于是便有了把思绥草堂这些名人家谱的家训集中起来的想法,而且主要是近现代名人家族的家训(间也收录几种明晚期及清初名人家族的家训)。因为家谱中有太多的攀附现象,所以那些所谓早期名人的家谱家训,思绥草堂一概不作考虑。在思绥草堂,拥有着这么多近现代名人家谱,是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

至于如何从家族的家训中,窥探到名人的成名之由,或者说是成名的必然性,这个见仁见智,不做过度的探讨。但我们可以挑一些例子,分析一下也无妨。民国十五年(1926)《北山黄氏十二修族谱》,是与林则徐齐名的黄爵滋家族的家谱,“族禁”中,就有“禁贩吸鸦片”一条,不愧是“禁烟名臣”的家族。民国七年(1918)《续修天津徐氏家谱》,是徐世昌家族的家谱,里面收录了两种家训,有十二条和十条之别,其中“家训十条”,是“道光二年夏五月上澣榕城藩署刊”,这十条,分别为:当食而食、当寝而寝、进署须勤、用工须密、敬惜字纸、斟酌交流、省俭用度、周济贫穷、慎言语、节饮食。规定得很细致,比如“当食而食”,规定“早饭以巳正为度,晚饭以酉初为度”,又如当寝而寝、进署须勤、用工须密、慎言语、节饮食等,是大部分家族所没有的。如果这样的家训对徐世昌他们的人生没有影响,似乎也不可能。黄公略家族《筻口黄氏四修族谱》收录的家规中,就规定“族中有优秀子弟,能在最高学府肄业及毕业者,此乃祖灵所庇,阖族共喜,宜于公资内酌奖金,以示鼓励”。民国三十三年(1944)《金溪临坊王氏家谱》是清代文学家、考据家、出版家王谟家族的家谱,家谱收录的族规中,对新科进士、登科者、乡榜新贵、进京饯行、会试、出贡、发甲者、馆选、甲榜新贵、八乡学国学者等均有扶助奖赏。类似这样的规定,对年青学子的鼓励效果,我认为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来说,好多家族的家训都有相互借鉴、参照名人家训的因素,所以会出现类同的现象。本书收录时,也做了选择,尽量选取那些有特色的家训。而有些家族的家训,确实也有出乎意料之处。

这些家训,有详有略。有些极为详尽,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衡山符氏九修族谱》,分成了“家训”和“家训萃言”两种,几近120页。清同治六年(1867)《刘氏续修族谱》,收录翊圣公家训、宗规、关王桥宗祠族规、务本堂族规等,多达102页。

而民国三十一年(1942)《(宜宾)吕氏宗谱》的家规只有七条一页半。民国三十七年(1948)《向氏族谱》,多达103册,族规也只有十二条一页半。民国五年(1916)《甬上慎德堂胡氏宗谱》的宗约只有九条三页。民国六年(1917)《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分“家训”和“宗训”两种,也只有七页,其中“宗训”十一条,而“家训”只有一条,全称“唐太傅宋追封琅琊王章忠宪家训”,只196字,这篇家训,据报道历来备受推崇,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当代作家贾平凹、学者钱文忠等都十分赞赏。

民国十八年(1929)的《黄冈朱氏宗谱》,则分别收录了徽国公家训、既刚公遗训、弃翁公遗训、嗣阳公遗训、墨园公遗训、国新公遗训,各有侧重。而民国三十八年(1949)《卢氏宗谱》中,把家训分为父训、子训、兄训、弟训、夫训、妇训、持躬训、涉世训几种,与其他家族的家训明显不同。

也有用白话文写的家训。民国二十年(1931)《宁乡王氏族谱》收录的“家训”,编者开首说:“我编了这部家谱完工之后,复选辑九溪公家训和各种格言,共数十篇,汇为一卷,名曰《九溪公嘉言杂钞》,行将付梓矣。而族中的人多向我说道:‘此次修谱,虽选辑了前代许多的嘉言懿行,足以垂训来叶,但是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思潮和文化不同,何不作几篇新的家训,使我族中子弟也吸收一点儿新的知识唎?’……固请不获辞,乃不揣愚陋,只得将一时记忆所及,杂乱无章的写几篇。”他这一写,用白话文洋洋洒洒写了28页之多,成为一篇另具特色的家训。

民国三十一年(1942)《(宜宾)吕氏宗谱》的家规,规定了正月初一日不能饮酒茹荤。何故如此?“盖昔在楚南时,弟兄同居。元旦饮酒及乱,二仆斗殴,一仆废命,因谓酒为厉阶,虽奴仆之行,实主人之过。遂定于每年正月初一日,除酒戒荤。誓曰:有不依此令者,必生癞疾。以示子孙,使知所戒,庶几家道平安,永乏不祥之事矣。”这是川军名将、成都和平解放的促成者吕超将军家族的家谱,如果了解吕将军的人,肯定知道他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不会饮酒茹荤。

民国二十六年(1937)《醴陵南城王氏四修族谱》,家训十九条,称之为“四言家训”,也就是每条家训,都是用四言来表达的。如“重教育”条,是这样写的:“儿童教育,注重家庭。扶持保抱,母教宜勤。小学中学,责在父兄。人才教育,大学专门。子弟聪颖,次第进行。栋家干国,门第光荣。”琅琅上口,浅显易懂。

民国九年(1920)《(陈策楼)陈氏宗谱》收录家规、家训等,其中《重刊家规》是清道光年间“晓斋公准当时情形而撰”,分别为戒忤逆、戒为匪、戒渎伦、戒离婚、戒抢夺、戒重聘、戒屠牛、戒凶暴、戒当优、戒赌博、戒侵占、戒滥交十二种。“戒抢夺”一条,出现了“道光十一年(1831),郡城熊姓、东乡王姓乃匪人榜样也”等例子。“戒屠牛”一条,则有诗四首,道尽耕牛之艰辛。还有“戒离婚”一条,“离婚”一词,是现代各国法律统一的用语。在古代社会,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特别是在离婚问题上,丈夫有休妻的特权,而妻子无离婚的自由。因此,中国古代法律上不用“离婚”这个词,而用“绝婚”“离弃”“休妻”“出妻”等用语。这个家训中的离婚,并非夫妇之间的离婚,而是对公婆的规定,不能随便就对媳妇甚至还没过门的媳妇提出无理的要求。

民国三十六年(1947)《九峰张氏宗谱》收录曾担任过民国浙江省省长的张载阳所立《暄庐家训》。《暄庐家训》有单印本行世,首有张载阳于民国十九年(1930)所撰《自序》一篇,版心下题“新昌张九如堂藏板”,铅印本一册。家谱中收录的《暄庐家训》则有“节录”两字,收录家训二十六则,共11页,分别为伦常、修身、齐家、尊师、择交、立志、求学、积德、克己、慎言、处世、信用、恤贫、量入为出、慎饮食、毋自欺、勿自满、勿欺诈、勿闹意见、戒色、戒赌、戒嗜好、戒奢侈、竞争不可误用、凡偾事者非失之真愚鲁而误于太聪明、凡事须留余地等,可谓字字珠玑,无所不包。他在“戒嗜好”一条中,还列出了“好古家”的纸老虎、黑老虎、铜老虎。现在世人只知碑拓的“黑老虎”,余两种已不流传,但张载阳在家训中记录了下来:“今之好古家,一种为书画,明清不足,必求宋元,是曰纸老虎;一种为好碑帖,唐宋不足,必求秦汉,是曰黑老虎;一种为好铜器,秦汉不足,必求商周,是曰铜老虎。”此为外界所不见者,今人读家训,还能增加古玩知识。

在家训之中,甚至还能了解到当地不为人知的风俗,如《兴雩刘氏族谱》,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修本,就出现了“禁双生成婚”,是这样规定的:“双生男女,非兄即弟,非姐即妹,若以双生成婚,则是兄妹姊弟为夫妇也,人伦变乱,莫甚于此。世俗虽或有之,我族断然不容,嗣后如有此种兽行,定行革除,不许入谱。”从字眼上,我理解“双生男女”就是俗称的“龙凤胎”,禁双生成婚,就是要禁止龙凤胎成婚。问题是“世俗虽或有之,我族断然不容”,说明在周边其他家族中,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这样的陋习,世人已多不闻,因为有家谱的记载,才知道历史上确实是有过这样的现象。

一般来说,家族对家法族规都是要求严格执行的,否则就毫无意义,如民国三十六年(1947)《筻口黄氏四修族谱》中就有“严族规”这一条。但也有家族反其道而行之,如民国十五年(1926)《顿纲陈氏六修族谱》,收录宗规十条,其最末一条,竟然为“慎用家法”,并说“须知一法轻用,人情有限,天理不容,痛入骨髓,憾及子孙,谨之慎之”,与其它家族森严的理念大相径庭。

《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家训百种》能顺利出版,了却了我一个心愿。但我也深深地知道,因为一些原因,制约了本书的全面性。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家谱中都载录了家训,詹天佑、张恨水等家族的家谱之中,并没有家训的收录。

其次,思绥草堂收藏的家谱,谱籍分布不均,也是很大的缺憾。收录的百余部名人家谱中,谱籍只涉及十余个省市。其中最多的,是湖南地区家谱,有五十余部,这一是说明湖南在近现代出名人众多,二是湖南地区家谱存世量大,三是我进入湖南地区较早,深耕多年,有通畅的渠道。几个因素加在一起,湖南地区的家谱收藏就多,名人家谱也就最多。湖北谱、江西谱,各十部有余;之后是江苏谱、安徽谱、浙江谱;而四川、天津、广东、贵州、福建等都只有一二部。

当然,这次也是一种尝试,有了成功的经验,下次如果再有机会,应该能做得更好。比如做一部比较靠谱的古代名人家族的家训,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励双杰 励聘操

庚子年二月于思绥草堂

原标题:《诵读名人家训,涵养优秀家风 ——《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家训百种》出版记》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