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现距今16万年以上、最早占据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0-10-30 17:07
来源:澎湃新闻

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18年至2019年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白石崖溶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邀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团队开展下颌骨化石古蛋白分析和铀系测年、遗址沉积物光释光单颗粒测年技术分析、土壤沉积物古DNA技术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进一步确认了该遗址的重要价值。

10月30日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的工作会议中,兰州大学的张东菊就白石崖溶洞遗址的相关发现进行了汇报。

发掘现场1(版权:张东菊)

发掘现场2(版权:张东菊)

白石崖溶洞遗址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发掘中,综合利用AMS14C和单颗粒光释光测年技术,揭示白石崖溶洞遗址已发掘地层主要形成于19-3万年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年代最早、有可靠埋藏地层、出土丰富考古遗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白石崖(版权:张东菊)

白石崖溶洞(版权:张东菊)

考古遗存以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骨骼为主。石制品主要由采自洞前的河床砾石打制而成,打制方法以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动物骨骼较为破碎,初步鉴定结果显示,上部地层以羚羊、狐狸、旱獭等中小型动物为主,而下部地层则以犀牛、野牛、鬣狗等大中型动物为主。多件动物骨骼有火烧、敲击和切割痕迹,包括食肉类动物骨骼。综合分析显示,古人类曾长期在该洞穴生活。

动物骨骼(版权:张东菊)

石片(版权:张东菊)

发现至少距今16万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

白石崖溶洞发掘现场。(00:21)
夏河人下颌骨化石于上世纪80年代曾发现于白石崖溶洞,体质形态、测年和古蛋白分析显示其为距今至少16万年前的丹尼索瓦人。2019年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也引起科学与考古领域的轰动。

夏河人下颌骨(版权:张东菊)

针对白石崖溶洞遗址早年出土的古人类下颌骨化石进行体质人类学、古蛋白和铀系测年分析研究,表明其为至少距今16万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显示白石崖溶洞遗址是青藏高原上目前已知最早的考古遗址,也是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以外首次发现丹尼索瓦人化石的遗址。

土壤DNA样品采集(版权:张东菊)

土壤DNA实验室提取(版权:付巧妹)

光释光样品采集(版权:张东菊)

利用沉积物DNA分析方法并结合地层测年结果发现,白石崖溶洞内的丹尼索瓦人DNA主要出现于距今10万年和距今6万年前后的地层中。其中,距今6万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与南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的晚期丹尼索瓦人(Denisova 3和Denisova 4)有最紧密的遗传联系,而距今10万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则更早的与晚期的丹尼索瓦人分离开来,显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曾长期分布在欧亚大陆东侧,并可能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综上,白石崖溶洞遗址是目前唯一在东亚发现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进展,更是国际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白石崖溶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为探索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散和高海拔环境适应、丹尼索瓦人及东亚古人类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国家文物局方面介绍,此次发掘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是大大推动了丹尼索瓦人的体质形态、遗传特征、行为特征、时空分布、迁移扩散和环境适应等研究,对厘清人类演化的总体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也将人类占据青藏高原的最早时间从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9万年,并证明最早占据青藏高原的是丹尼索瓦人,是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历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人类对极端环境适应研究的重大突破,对藏族人群起源研究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也填补了东亚地区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古人群具体种属鉴定的空白,为同期其古老型人类化石的种属鉴定提供了关键对比材料,对厘清东亚古人类演化历史和现代人起源问题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