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CBA|李根踢裆,赵睿驱逐,培养好裁判比球员更难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20-10-29 16:03
来源:澎湃新闻

李根脚踹对手裆部。

赵睿的抱怨“我怎么就干扰了,搞这个有意思吗”,以及李根离场前的不停摇头,成了CBA新赛季第五轮的两个争议时刻。

裁判,就这样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只是这一次,外界的声音并非一味谩骂——“这何止是零容忍,简直是CBA历史上最严厉的一个赛季。”球迷吐槽道。

当然,开赛至今裁判们“略显苛刻”的判罚尺度,有一部分客观原因——除了漫长赛季需要裁判更好地保护球员以外,专职裁判计划进入第二年后的“青黄不接”也导致了难以避免的阵痛。

但这也是裁判职业化的必经之路,至少目前来看,一切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如一位退役裁判所说,“培养优秀裁判员比培养优秀运动员更难。”

李根微博回应。

李根“踢裆”到底冤不冤?

这个赛季的CBA,在联赛的判罚规则中,多了一条球迷口中的“曾繁日条款”。

这则条款的增补,缘于曾繁日在上个赛季的一个“掏裆”的恶意犯规,于是联赛规定:防守队员利用防守动作或进攻队员利用要位动作,掏、打、抓、蹬、踏对方队员的要害部位,将直接取消比赛资格。

结果,李根成了第一位触犯“曾繁日条款”的球员。

北京北控和南京同曦比赛的第三节,彼时,北京北控已经领先了对手接近20分,已经得到14分的李根在低位要球,试图背打南京同曦的李盛东。

就当李盛东压低重心准备顶住李根的冲击时,李根突然勾起右腿,不偏不倚地击中了李盛东的裆部。

当值裁判立刻吹停比赛,在经过录像回看之后,毫不犹豫地给了李根一个“夺权”。

李根犯规慢动作。

现场转播镜头记录下了李根和主帅马布里的无奈,李根试图上前辩解,却被队友推了回去,而当他一边摇头一边走回更衣室时,马布里也是一脸困惑和不解。

赛后,争议继续在社交网络上发酵——李根真的是故意的吗?他应该受到直接被驱逐出场的重罚吗?

“首先,现场真实情况是在持球进攻过程中我准备重心后移找做试探步,并未看到身后的兄弟,直至被对方用手反推失去重心,待我反应过来时,对方已经倒地。”

李根在赛后也做出了解释,而从犯规视频上看,某种程度上那次犯规确实是“无心之过”,“其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本人绝无意对任何球员造成身体伤害。实际情况是鞋子后方勾住了对方球员裤子,不存在故意‘踢裆’的行为。”

事后,篮球圈内的不少评论员也表示,裁判给出“夺权”并不是看李根的动作是否有意,而更多在于李根的动作造成了怎样的不良结果——从保护球员的角度上看,这样的严格判罚“无可厚非”。

赵睿被吹第一次技术犯规。

赵睿的“驱逐+禁赛”到底怪谁?

除了李根,赵睿也成了这一轮比赛里“喊冤”的球员。

在广东男篮轻取四川男篮的那场比赛里,赵睿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连续吃到两次技术犯规,被驱逐出场。

在那场比赛的第三节,广东的领先优势同样高达20分。第三节比赛还剩下10分07秒,赵睿在一次追防中被吹罚了技术犯规,而裁判给出的理由是“赵睿对着四川球员大喊大叫,干扰对手投篮”。彼时,赵睿就露出了一脸无辜的神色。

距离那次技术犯规仅仅过去了47秒,赵睿又被裁判吹罚了技术犯规,直接驱逐出场。这一次,广东男篮的主帅杜锋和“当事人”赵睿都憋不住了。

就在杜锋上前追问裁判,“怎么了,干嘛”的时候,赵睿则是不停地辩解:“我怎么就干扰了,我又没骂他。我去,搞这个有意思吗?整这些,你罚我好几次了。”

而从现场转播镜头记录的画面来看,裁判并没有理会他们的辩解,维持了原本的判罚。

赵睿被罚出场。

赢下比赛后,不少激动的球迷将矛头指向了裁判,不依不饶地质疑和指责裁判影响了比赛本身的进程。可事实上是,根据国际篮联的规则,就是不允许防守球员大声喊叫、用力跺脚或者拍手等行为破坏对手投篮。

如果投进的话,给予防守球员警告,没投进的话可以直接吹技犯。

也就是说,赵睿祭出的“野球场”防守招数在职业联赛的正式比赛里确实不被允许——但短短不到1分钟时间,两次相同的犯规,有可能避免吗?

“如果裁判在作出第一次判罚之后,和球员以及教练做出了明确的判罚解释,那么赵睿是不是就不会被驱逐出场了?”

这是赛后舆论发酵中的一种声音,也确实值得引发球员和裁判的思考——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赛季,球员和裁判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赵睿连拿两个技术犯规。

“中国裁判也在青黄不接的阵痛期”

从常规赛的第一轮至今,裁判问题就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赛场上。

当然,像辽宁主帅杨鸣和顾问蒋兴权斥责的那句“这个人就是乱来的,给多少钱啊”有些过于激烈和刺耳,但确实也反映出了教练对于裁判判罚的不满。

“与中国男篮的队员一样,中国的优秀裁判员也处在青黄不接的阵痛期。”这是一位CBA退役裁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出的一句感慨。

“培养优秀裁判员比培养优秀运动员更难,因为大家都希望裁判员不要犯错,尤其是关键时刻不能犯错,这就需要裁判员具备良好的心理、技术和洞察力。”

杨鸣质疑裁判。

从上个赛季开始,当CBA正式进入“2.0时代”,姚明提出“獬豸计划”将裁判的职业化进程提上日程。相比于上个赛季,新赛季CBA的专职裁判人数有所增加。

根据新华社报道,参与执法的68名裁判员中有6名是与CBA联盟签约的专职裁判,而目前的几位专职裁判年龄都在50岁以下。

根据统计,上赛季6个专职裁判的平均正判率达到了95.03%,而兼职裁判的正判率是90.4%,专职裁判的临场表现从数据上看明显比兼职裁判好。

但问题是,专职裁判的比例依旧不够高。

“联赛是使用裁判而不是培养裁判的地方,一个裁判在比赛关键时刻的错漏判可能让俱乐部一个赛季的投入和努力付诸东流,我建议专职裁判还是应该用50岁以上的。”

这位退役裁判对于如今CBA的裁判职业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另外,中国篮协规定国际级裁判55岁退役,实际上国内一些优秀裁判到这个年龄还可以胜任联赛的执裁,我们可以跟中国篮协申请让这样的裁判‘延迟退役’。”

肯帝亚主帅李楠指责裁判。

不过,篮球圈子里对于裁判也有不同的声音,中国篮球协会裁判委员会的一位专家就表示,专职裁判目前处在积累经验、巩固成果的阶段,建议短期内不要大规模“扩容”。

而对于一些执裁水平较高的兼职裁判来讲,要成为专职裁判需要辞去“铁饭碗”——但专职裁判从目前看还不具有“完全保障性”,这会影响他们转为专职裁判的积极性。

这就是如今CBA联赛裁判的真实现状,CBA联盟首席执行官张雄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表示,“从现实情况看,水平较高、俱乐部比较认可又有意愿成为专职裁判的备选人员数量较少。”

换句话说,关于裁判判罚的争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旧难以避免。但专职裁判的出现和增加,确实可以帮助联赛的执法变得更稳定。

在这些专业人士看来,CBA联赛还需要8-10年才有可能彻底完善裁判职业化的工作。在这段成长过程中,从球员到裁判,需要一起去适应所有的变化。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