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时代与日本陆军:简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 张轶
2020-10-29 14:31
来源:澎湃新闻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日〕黑泽文贵著,刘天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月版

日本近代以来的陆军史一直是学界非常关心的课题。除了声名赫赫的老前辈藤原彰(1922-2003)、江口圭一(1932-2003)和秦郁彦(1932-)等人之外,1950年代前后出生的纐缬厚(1951-)、川田稔(1947-)、户部良一(1948-)以及北冈伸一(1948-)等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是非常突出的。

这些1950年代群学者比较经典的著作包括:纐缬厚1981年的《総力戦体制研究――日本陸軍の国家総動員構想》(三一書房出版,后改为社会評論社)、2005年的《近代日本政軍関係の研究》(岩波書店出版,此书于201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翻译引进,译作名为《近代日本政军关系研究 :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渊源》)及2009年的《田中義一——総力戦国家の先導者》(芙蓉書房出版,此书于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翻译引进,译作名为《田中义一——日本总体战体制的始作俑者》),川田稔2011年的《昭和陸軍の軌跡——永田鉄山の構想とその分岐》(中公新書,此书于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翻译引进,译作名为《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永田铁山的构想及其支脉》,2020年同社修订并去掉副标题再版)和2014-2015年的《昭和陸軍全史》(1-3,講談社現代新書),户部良一1998年的《日本の近代(9) 逆説の軍隊》(中央公論新社 1998年/中公文庫〈シリーズ日本の近代〉 2012年,此书于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翻译引进,译作名为《日本陆军史:近代化的异化》),以及北冈伸一1978年的《日本陸軍と大陸政策――1906-1918年》(東京大学出版会出版)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陆已经引进的著作中,其引进时间都距日本国内原著的出版时间较长,尤其是户部良一的这本,在大陆出版译作的时间(2016年)已经是其在日本国内出版(1998年)之后的第十八年了。本文所要重点介绍的这本黑泽文贵(1953-)所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虽然是今年(2020年)的新书,但其日文原著的出版已经是二十年前、也就是本世纪初的事情了(原著名:《大戦間期の日本陸軍》,みすず書房2000年出版)。对于出版时间较早这一点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作者所使用参考资料(尤其是今人论著)的年代树立正确的认识。

本书作者黑泽文贵也属于我前文所说的1950年代前后学者群体中的一员。这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是作者的研究论文集。此书正文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与日本陆军》是全书的重点部分,其中着重探讨了日本陆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正民主”的应对,这一部分提出了全书的基本论点,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所谓“第二次开国”及“大正民主”这两个因素对日本陆军产生冲击并使其发生了更加灵活化的转变;第二部分《“通往满洲事变的道路”》重点论述了所谓“1925年体制”的建立过程;第三部分《“通往太平洋战争的道路”》重点论述了“1925年体制”的崩溃和“1940年体制”的建立过程。后面两部分主要沿着第一部分所定下的时间和逻辑脉络进行阐述,同时着重提出了“1925年体制”和“1940年体制”这两个概念,借着这两个概念展示了作者对两次大战期间日本陆军总体战体制转变情况的独特认识。

本书所采用的参考资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其他研究者的专著和论文,另一类是第一手的史料。

作者所列举的其他研究者的专著主要包括:藤原彰的《軍事史》(東洋経済新報社1961年出版)、《日本軍事史》(日本評論社1987年出版),纐缬厚的上述专著《総力戦体制研究——日本陸軍の国家総動員構想》,户部良一的上述专著《日本の近代(9) 逆説の軍隊》,秦郁彦(1932-)的《軍ファシズム運動史――3月事件から2・26後まで》(河出書房新社1962年出版),慶應義塾大学地域研究グループ《変動期における軍部と軍隊》(慶應通信株式会社1968年出版),三宅正树(1934-)編集代表《昭和史の軍部と政治》(第一法規株式会社1983年出版),以及李炯喆《軍部の昭和史》(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7年出版)等。

上述论著基本代表了上世纪日本陆军史的主要研究成果。作者在本书《序章》的注释中尤其强调了上述庆应大学著作在陆军专史研究上的先驱性及李炯喆著作在军部通史研究方面的独创性。应该说,作者的眼光是非常专业和独到的。

本书所使用的史料基本可分为三大类:首先是以《偕行社记事》为主的当时陆军内部的议论性文章,其次是《密大日记》《欧受大日记》等陆军省公务日记以及《宇垣一成日记》《上原勇作關係資料》等私人史料,最后就是当时出版的陆军研究著作。上述史料的来源大多都是原陆军省,即现防卫省。

在这三类史料中,《偕行社记事》是作者全书最重要的史料来源。偕行社(かいこうしゃ)成立于1877年2月15日,此时西南战争刚刚爆发。偕行社的名称来源于《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大概也含有激励陆军士气,希冀在西南战争中旗开得胜的寓意。偕行社的成员主要是来自陆军的将校军官,“其目的是‘巩固帝国陆军将校及相当官之团结,醇厚其亲睦关系,培养军人精神,进行学术钻研,同时谋求社员之义助及军人军属之便利。’”(本书第15页)随着月曜会于1889年被强制解散,偕行社成为了陆军内部唯一的非官方团体组织。1924年成立财团法人偕行社。“总裁一职须由身为陆军武官的皇族担任,社长则由陆军大将担任。”(本书第15页)由此可见,偕行社其实具有一定的半官方性质。“《偕行社记事》于1888年7月由时任编纂部部长监军部参谋长(日后的教育总监本部长)兼陆军大学校长儿玉源太郎创刊。”(本书第16页)“刊登的文章大体可分为:(1)来自官署、学校、军队的研究报告书、演讲和译文;(2)受到官署、学校、军队举荐的军人的研究;(3)普通军人的投稿;(4)文民(指职业军人以外的文官及国民)所做的演讲等。”(本书第16页)《偕行社记事》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有全文电子版(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3567677 ),不过需要到该馆或其合作馆才能阅览。

由上可见,作为偕行社事实上的机关刊物,《偕行社记事》上所发表的文章主要为有关军事技战术的专业性论文以及关于日本陆军战略发展大政方针上的个人意见和建议等,而本书所采用的来自《偕行社记事》的史料主要指的就是后者。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是当时活跃的中下级军官,其中不乏后来进入日本陆军中枢或者其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包括:永田铁山、真崎甚三郎、福田雅太郎和栗林忠道等人。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仅仅将陆军的舆论——而且是来自单一刊物的舆论——作为陆军的代表性观点乃至其整体战略,这实际上是武断和不充分的。而且,作者还试图将《偕行社记事》作为论证其有关“大正民主”历史之一些论点的论据,对于这一点,户部良一先生也曾在其专门为本书撰写的书评中进行了中肯的批评(書評:黒沢文貴著《大戦間期の日本陸軍》,《国際政治》2001 巻126 号)

“大正民主”并不是如作者所说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所谓的“第二次开国”才开始,而是从日俄战争之后就已开始酝酿,而到了大正初期就已经开花结果了(参见松尾尊兊《大正デモクラシ—》(岩波書店 2001出版)等研究著作)。围绕事关陆军利益的所谓“增设两个师团”问题,大正初年的两大政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国民党就已经联合组织了所谓的“第一次护宪运动”进行反对,此后更是于1913年初成功地将陆军长州藩阀的代表人物之一桂太郎赶下了首相的宝座。这是整个“大正民主”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所以,“大正民主”并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而其实早就在“增设两个师团”问题及陆军藩阀桂太郎内阁的存废问题上就已经对陆军产生了巨大而且深刻的影响。对此,作者在本书中居然只字未提,这是令人大可诧异的。

其次,大正时期兴起的其他社会思潮对陆军造成的影响也未能在本书中体现出来。比如著名的北一辉思想,其名著《日本改造法案大綱》至少早在1928年就已经由西田税出版发行了。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不少同时期的相关著作,但竟然就忽略了这部如此重要的书籍,这还是比较遗憾的。须知,昭和前期著名的“五一五”和“二二六”两大军人暴乱事件是日本正式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重要标志,它们的背后无不有着《日本改造法案大綱》思想的暗影。如果说所谓的“两次大战之间”不存在北一辉思想对军队的影响,这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然而,作者在本书中对此也是鲜有提及。此外,幸德秋水“大逆事件”及其无政府主义思想、吉野作造的民本主义思想、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等等大正期重要社会思潮对陆军的影响也基本没有在本书中得到体现。

除了《偕行社记事》,此书的另一大重要史料来源是陆军省的《密大日记》和《欧受大日记》等陆军省公务日记以及《宇垣一成日记》和《上原勇作關係資料》等私人史料。《密大日记》 《欧受大日记》现在已公布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网站(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MetSearch.cgi),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其全文。而《宇垣一成日记》目前仅有みすず書房1968年出版的纸质版,《上原勇作關係資料》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通过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网站获取电子版。

作者在引用《宇垣一成日记》时大致基于所谓“宇垣裁军”时他的观点而采择相关内容,将其描述为一位相对开明、态度灵活务实的军人。但是,在大正初期,正是这位宇垣一成,其表现却与大正中后期完全不同。

1913年,代替桂太郎内阁上台的海军军人山本权兵卫颁布了经过修改的《文官任用令》。新的《文官任用令》规定内阁陆海军大臣的任职者资格范围由现役武官扩大到预备役和后备役,缓和了军部对内阁的控制。山本内阁的这项决定很快就引来了军中反对的声音,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宇垣一成大佐(当时)所发布的《关于陆海军大臣问题》的匿名信。愤怒的他在匿名信中指出,这样做会导致四个严重后果:1.将会形成对军人来说最为忌讳的党派思想;2.有害军事上的发展;3.破坏服从命令的关系;4.有害神圣的统帅权的作用。(户部良一:《日本陆军史——近代化的异化》,第77页)其中最关键的是第1和第4点,也就是说破坏军人和军队的独立性,导致政党对军队事务的干涉。宇垣这一顽固的保守论点很快招致了严厉的降职处分,不过不久就又官复原职了。

通过宇垣一成的案例可以看出,军人作为个体在大正的前后期也会有观点上的变化和不一致,对此,作者也没有在本书中提到。这不得不说也是本书在史料处理中的另一个疏忽之处。

作者在本书中的一个核心论点是,日本陆军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正民主”所带来的冲击,一方面充分进行情报的搜集工作,为此还专门设立了所谓的“临时调查委员(会)”,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冲击的反应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灵活性。但是,正如前文所指出的,仅仅基于《偕行社记事》中的论文作为论据进行论证,一方面不能充分展现陆军的真实态度,另一方面更不能充分展现当时的整体历史状况。对此,作者应该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此,《偕行社记事》虽不是能够直接论证具体政治过程的史料,但在窥见军队政策决定和政策形成环境,即军队内部的气氛(陆军军官的关注点和思维方式)和思想背景等方面是恰好合适的史料。”(本书第17页)作者在这里对本书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即:作为两次大战期间日本陆军政策形成史的背景材料,提供相对补充性而非决定性的史料依据。我想,基于上述认识来阅读本书,或许就能取得真正的学术收获了吧。

当然,对于一部论文集还是不能过多地以对通史著作的要求来要求的。以上主要从史料搜集和运用角度做的评论,有点求全责备。无论如何,黑泽先生的这本著作是日本陆军史研究方面具有相当价值和鲜明特色的专著,是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学习的。

本文作者著有《大正十五年:东亚视域下的帝制日本(1912-1926)》,即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黄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