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妇女代表王喜玲在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述脱贫故事

2020-10-16 18:24
陕西

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脱贫攻坚路上的巾帼力量”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五位脱贫攻坚战中的妇女代表与记者现场交流,讲述她们带领父老乡亲致富的故事。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吴家村村民王喜玲作为其中一名妇女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脱贫与创业故事。

创业路坎坷,但她不曾停歇

王喜玲当年嫁到扶风县召公镇吴家村后,先是在公路边开个理发店贴补家用,后来听说去新疆摘棉花能赚钱,她就自己组织一群妇女去了新疆。1999年她又拉着丈夫一起到新疆承包土地种棉花,一干就是4年。4年后,王喜玲夫妇带着种棉花挣来的1.6万元回到老家,两人租了个门面房卖鞋子衣服,一年能挣1万多元。2008年她用辛苦攒下的6万元加上银行贷款4万元,盖了养猪场、买了猪苗开始养猪。尽管她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养猪知识,但那几年生猪价格下跌,两年赔了3万多。到了2011年,她的养殖事业才渐渐走上正轨。可是这年9月,她被医院确诊患上癌症,手术后放化疗近一年时间总花费11万元,高额的医药费逼得她不得不将养猪场的200多头猪“打包”出售。情况已经够糟糕了,接下来的打击又让她的人生陷入谷底。

从濒临崩溃到“主动退贫第一人”

2013年6月9日,王喜玲的丈夫遭遇车祸去世,王喜玲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三个月没有出门。在得知王喜玲的不幸遭遇后,镇、村将她家列为低保户,扶风县将她家认定为贫困户,扶风县县长把她家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大家的关心让她从生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也重新点燃了她对生活的希望。王喜玲下定决心再次创业。

王喜玲接受媒体采访讲到她的家庭变故时几度哽咽

在大家的帮助下,王喜玲贷款8万元开始了苗木种植。最开始,她赊了一辆摩托车,开始拿个小本子到处寻找苗农,详细记录各家所种植的苗木品种、数量等,再去找买苗木的客户。可她骑着摩托车跑了几个星期,一笔生意也没谈成。于是她及时调整思路。别人在林业部门进行苗木工程投标时,她就在大门外苦等,然后再向拿到工程的人推销苗木。终于,第一笔生意谈成了:2万棵核桃树苗,一星期内交货。为此她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扶风县的每个乡镇。有一天下雨,她不小心摔倒,血流满面,门牙也磕掉两颗,但她硬是按时赶到地头与苗木种植户谈价钱。第6天,2万棵核桃树苗全部运到交货地点,客商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她就这样用心收集各家农户的苗木种植情况,并掌握当地拉树司机、挖树工人等各项信息,逐步向苗木“经纪人”转型。慢慢地她还清了所有债务,2016年她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也成为扶风县脱贫攻坚“主动退贫第一人”。

不忘乡邻,做脱贫攻坚“领头雁”

此后,王喜玲在致富路上开始大踏步前进,一跃成为致富能手,盖起二层小楼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王喜玲成立了“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

王喜玲经营的喜林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苗木基地

合作社先后吸纳26户贫困户入社,带动周边230余户群众发展苗木种植,帮助18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累计实现销售总额800多万元。2018年,合作社投资280万元,在扶风城关街道西官(村)社区流转土地225亩,连同吴家村流转的100亩土地,总共带动200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她说。

王喜玲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先进个人

2017年4月,王喜玲入选“陕西好人榜”。2018年10月,她成为陕西省唯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先进个人。2019年五一前夕,王喜玲被陕西省宝鸡市总工会评为2019年宝鸡市五一劳动奖获得者。2019年3月,中央电视台12频道以专题片的形式介绍了王喜玲的事迹。以王喜玲为原型拍摄的电影《脱贫路上》、新编的秦腔现代戏《喜铃》已成功上映和公演。她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多家中省媒体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从小生意慢慢做到大生意,可以说每一个生意里都有一段艰辛的故事。中间遇到了种种困难,是政府、妇联帮我出面解决,最后我成立了苗木合作社,把家里所有的账都还清了。脱贫致富,不仅要靠党的政策,要靠帮扶,更重要的是靠自立自强、克服困难。”王喜玲感慨万千地说。

来源:《陕西新闻联播》、搜狐号“三秦都市报”

编辑:方慧

初审:刘昆

终审:安婧

原标题:《陕西省妇女代表王喜玲在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述脱贫故事》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