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女王”竹内结子自杀去世:“我们不是矫情,也不是精神病人”

2020-10-01 11:28
甘肃

原创 檀 精英说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27日,现年40岁的日本女演员竹内结子被发现在自家的衣柜里上吊自杀,凌晨抢救无效离世...

竹内结子16岁就进入了演艺圈,出演过多部爆红的偶像剧,代表作包括《女婿大人》、《午餐女王》、《冰上恋人》、《现在,很想见你》、《神探夏洛克小姐》等,在日本本土乃至中国都拥有不少忠实的影迷。

在她的早年影视作品和广告代言中,多是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笑起来温婉甜美,感染力十足,格外治愈人心,因此又被影迷们称为“微笑女王”。

离世的消息传来,很多粉丝都感到难以接受:一直在镜头前展露甜美微笑的竹内结子,为什么要选择以自杀的方式决绝离去?

不仅仅是竹内结子,近年来,娱乐圈明星自杀轻生屡屡发生,2020年的日本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失去了4位明星。

微博上疯转竹内结子与圈中好友三浦春马的合影

后者同样因自杀离世

虽然在日本娱乐圈的战绩显赫,但竹内结子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一直存在。她曾在采访中表示,当压力太大,无法通过正常方式排解时,会选择将毛巾塞入口中,大叫以缓解压力。

生育分娩的痛苦、舆论媒体的关注、娱乐圈激烈的竞争、高强度工作的压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背后可能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难处,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艰难挣扎。

很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心理更加矫情脆弱,而可能因为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更加“敏感”。

“敏感”作为一种性格特质,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根据 Elaine Aron 的研究显示,人群中有约20%的人有着异常敏感的大脑,这些人在面对他人情绪时表现出更强的生理反应。

他们对于外界微妙事物的感觉更加强烈,受到刺激的速度和程度比别人更高,也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走向抑郁焦虑,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那么,天生敏感具备哪些特质?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为高度敏感人群?怎样正确地接纳自己的敏感情绪,更快地从痛苦状态中剥离?
认识自己:天生敏感

印度哲学家吉社·克里希那穆提说:相较于生性不敏感的人,敏感者的人生多出许多磨难,但他们要是能理解并升华自己的苦难,将发生不可思议的事。

生活中,高度敏感的人经常会被贴上“太敏感”的标签,总能听到别人这样的劝告:“别想太多就没事了。”

但这样一句轻飘飘的安慰真的能够帮助他们吗?

印度哲学家吉社·克里希那穆提

Elaine Aron 是最早对高敏感人群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她在研究中发现,高度敏感的人群不仅仅是能感知他人情绪,他们对声音、气味等任何外部信息同样异常敏感。

极度活跃的神经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反应器,无法过滤刺激,只好把外界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全盘接收吸入体内。他们做不到“不想太多”,也很难“不理会外界的声音”,因此经常被误解,感到不适或者屈辱。

ElaineAron的著作《天生敏感》

在综艺节目《看我的生活》中,马思纯自曝需要依靠吃药才能控制情绪。

情绪最差的时候身体会变得僵硬、腿软,从床走到房门口都走不过去,感觉非常无助,还不停地气喘,眼睛也看不见。

这种痛苦的情绪状态可能普通人无法理解,但对于高敏感人群来说,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因为敏锐的感知力,高度敏感者也被称为“共感人”,分为“情绪共感人”和“身体共感人”。有的人只属于其中一种,有的人则是两者兼备。

“身体共感人”可以与他人共同感受身体的症状。比如当身体共感人的好朋友出现头痛的症状,那么他也会觉得头开始隐隐作痛。有的丈夫在妻子怀孕食欲不振的时候,也会产生一样恶心想吐的感觉。

“情绪共感人”对于他人的情绪变化特别敏感,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个小举动,他都可以从中解读出对方的情绪信息。

当情绪共感人感受到对方情绪低落,他也会跟着情绪低落,吸收负能量,被干扰,甚至混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也因此在生活中,敏感的人会比普通人多出许多烦恼,比如:今天我跟领导打招呼,他只是点了点头,连笑都没笑;好朋友最近好像不主动联系我了,是不是我说错什么话让他不高兴了?甚至伴侣的一小会儿沉默都会让他们失眠到天亮。

类似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神经大条的人根本就没想过这些事情,而敏感的人已经把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放在心里反复思量过了。

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因为在看歌剧的时候打了一个喷嚏,溅到了一位将军,然后陷入了循环往复的道歉之中。

将军原本不以为然,但是因为这没完没了的道歉而生了气。最后主人公因为将军烦躁的一声“滚出去!”而感觉“肚子里有什么东西碎了”,接着回到家死在了沙发上。

传统解读是基于社会现状分析故事,认为这是对封建制度的抨击,但是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位害怕得罪领导的小职员身上看到一颗过分敏感的心。

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情绪是灵感的来源,同样也是痛苦的分流。

很多高敏感人士都因为无法照顾自己的情绪、不被理解而患上抑郁症,更有很多人在与恶意对抗的过程中败下阵来而选择死亡。

热爱自己:善良的品格

因为敏感性,很多高度敏感的人相较于普通人,情绪起伏更加频繁或者更为剧烈,这种格格不入的特殊性时常困扰着他们。当周围人对他们投以不理解的目光时,会在他们的内心投射出一个“低自我判断”,让他们坚信自己是“不正常”、“有问题”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一个人情绪共情能力高低的变量中,有 52% 到 57% 都可以被遗传基因解释。同时,那些情绪共情能力格外强的人,大脑的脑岛附近相较正常人有更多的灰质。

也就是说,除了环境的影响,高度敏感很可能是天生的。

高度敏感的共感人绝对不是一个小众的群体,而高度敏感的人,也不是矫情的普通人、疯子、或是精神病人。

它是一个人格特征,更是一种宝贵的能力,会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和坚韧。

许多你熟悉的名人都是高度敏感人士,比如科学家爱因斯坦、美国总统林肯、女星妮可·基德曼,还有大美人薇诺娜·瑞德,他们往往对艺术有着高超的领悟力和想象力,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独属于自己的迷人魅力。

·高度敏感者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

高敏感的人从小就可以感知身边人的情绪,因此可以更好地给予周围人安慰和帮助。

如果朋友心情不好,他们可以迅速察觉到异样,并想着怎么让好朋友开心起来。他们观察力敏锐、心思细腻,在为人处世上背负很多压力,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维持和他人的关系。

高度敏感人士有时候更像是超级英雄,他们充满正义感且善良,愿意安慰身边伤心痛苦的人,也愿意成为别人沟通的桥梁。

·高度敏感者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高度敏感者除了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外,还能建立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

他们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喜欢森林、花园,也喜欢河流、湖泊。他们喜欢和动物交流,把动物当成人类的朋友,去救助动物……

·高度敏感者拥有非凡的创造力

高度敏感者的内心会有很多奇妙的想法,而这,正是创造力的源泉。他们注重细节,热情细心,期待创造一切具备真正品质的东西。所以他们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作家、心理治疗师、室内设计师,演员,以及艺术家。

高度敏感看起来像是一把利剑,但是它也能是上天给予的礼物。拥有这把利剑的人,走过的历程是一场探险,前方是无限可能。

接纳自己:高敏感人士如何治愈?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高度敏感人群的评价是“非常矫情”,认为“事情根本没那么严重,只要想开点就没事了。” 但他们对于社交中人们的非口头信号特别敏感,并且特别能感知到自己被人排挤、忽视和不喜欢,这种压力给了共感人更多负面感受。

而当负面情绪超载,就很容易引发身体的其他疾病。

朱迪斯·欧洛芙医生在书中写道,她的病患经常会因为情绪超载而患上共感疾病,比如:肾上腺疲劳、桥本氏甲状腺炎、肠胃炎、慢性忧郁、慢性疲劳、纤维肌痛等等。

当共感人寻求帮助的时候,很容易被误诊为“焦虑”或者是“神经过敏”,经常会拿到安定、百忧解和赞安诺这样治疗抑郁和焦虑的药物。但这种治疗方式其实不适合所有的共感人群。

对于高度敏感人群来说,调节情绪的重点在于自我接纳。

相比于普通人,他们更需要自我的空间和充足的休息。在家里悠然自得地看一本书,侍弄花草、从容做饭,或是简单的睡觉,都会比安排上满满当当的娱乐活动更能治愈他们的内心。

如果被负面情绪缠绕,一时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就尝试放空自己,给自己安排一点停工时间,不去痛苦和烦恼,只是感受生活中轻松惬意的部分。

第二点,找到能够抚慰你的港湾。

这个港湾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你内心构建的。

比如,你的朋友、伴侣、父母、心理医生,他们可以给你适当的安慰和支持,用陪伴缓解你的焦虑和不安。其次,你冥想放松的内心世界、快乐自由的美好回忆、以及长久以来构建的生活信念,会支撑你走向成熟,和自己的情绪达成和解。

而在家庭教育中,当你拥有一个“高度敏感”的孩子,你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

首先,高度敏感的男孩从小就要比女孩承受更多的痛楚。

当大人们用刻板印象去评价他们:神经兮兮、爱哭、懦弱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些敏感的小朋友生来就更加能够感知他人的痛苦,也承载更多的情绪,因此他们小时候会很爱哭,长大后会极力避免会使肾上腺素激增的活动。

如果因此被家长反复指责,很可能出现一些极端的心理问题。

作为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天生的特点,要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接纳情绪,并且尝试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截然不同的特质,用“共情能力强”来替代“敏感多疑”、用“深思熟虑”来取代“适应力慢”,而不是轻易地给孩子贴上“胆小”、“脆弱”、“矫情”的标签。

当孩子身处在一个充满支持和理解的坏境中,他对氛围的敏感性也可以成为一种动力。

心理咨询师和神经系统专家苏珊·哈特(SusanHart)表示:

当婴儿对他周围的环境反应敏感,他会更容易受这些刺激的影响……那些在一个安全和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发展出很强的感受快乐的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兴趣,主动探索,积极共情,协调发展。

敏感特质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性,本身并不具备好与坏的分别,同样的一种特质可以发展出自身的高阶面向,也可以停留在低阶面向,重要的是如何去调整和运用它。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识别它,平等看待它,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谐共处,它就可能变成推动我们走向灵性自我的内在驱动力。相反,如果无法合理调节情绪,缺乏平衡和舒缓的空间,就可能深陷入负面情感的沼泽中,无法自拔。

当敏感化为铠甲,那将使我们无坚不摧。

作者: 檀,90后人民教师,喜欢阅读,喜欢说话。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Reference:

《不为所动》Judith Orloff

《你不是“玻璃心”,只是高度敏感而已》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专栏Know yourself

《雪莉去世的第330天,生前秘密视频被公开,揭露了3.5亿人的真面目……》ins生活

《“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感受!”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社会学了没

主题:心理类

|内容介绍|

《不为所动:精神科医生写给高敏感人群的处世建议》:医学博士朱迪斯·欧洛芙根据亲身经历,写给高敏感一族的实用自救手册。从神经医学角度,提出“共感人”的概念,重新定义高敏感人士。从六大方面详细分析高敏感人会面临的主流挑战。

书末附“高敏感人自救法快速参考指南”、22种“高敏感人自救法”、87条写给高敏感人的“钝感秘诀”,协助高敏感人在混乱的世界里稳住身心。想要内心强大,就不要被任何人影响,不让任何人越界。

|作者|

朱迪斯·欧洛芙(Judith Orloff),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平日于加州洛杉矶私人诊所执业,专门治疗高敏感人士。

原标题:《“微笑女王”竹内结子自杀去世:“我们不是矫情,也不是精神病人”》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