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之路|抗疫货车司机谢琳:驰援武汉新疆,一车一人一江湖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实习生 吴习溱
2020-09-28 21:04
来源:澎湃新闻

“大姐,醒醒,该您核酸检测了”,京新高速公路边的交警叫醒了带着倦意打盹的谢琳。

她已经记不太清楚,这是今年第几次核酸检测了。跟身后这满载货物的“庞然大物” 重型卡车相比,她的身形显得娇小。这位50岁出头的女人,穿着最简单朴素的行头,戴着一顶灰色鸭舌帽。

如果单这样看,她跟普通的妇女无异。可就是这样一位来自安徽淮北的女人,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两度深入核心疫区运送救命的医疗物资。回想起来,谢琳坦言,那时候的武汉是令人窒息的,“在外面怕,进入武汉更害怕”。

但她还是去了。而少有人知道,在武汉度过最惊心动魄的疫情期之后,谢琳又奔赴了新疆。7月份,新感染者的出现,将新疆拉回“战时状态”。谢琳“单枪匹马”从山东北上,跨越内蒙古,沿京新高速独自“长征”4300多公里后抵达新疆,货箱里载着29吨抗疫所需的建筑板材。

“一车一人一江湖。”她习惯了就这样闯荡江湖。

8月底,新疆疫情得到控制后,谢琳才松了一口气,踏上返程。今年国庆节,她想回武汉看看、走走。“那里的医生护士们和我并肩战斗过,他们都是我的战友。”10月1日,澎湃新闻将直播跟随谢琳搭乘高铁重返武汉,去看看那座英雄城市。

“他们都是我的战友”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了一点平凡的事情而已。”这是谢琳常挂在嘴边的话。

武汉封城期间,她曾两度雪中送炭:驰援900公里,冒着巨大的风险运送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物资。

第一次赶往武汉的夜里,她心里没底,担心被感染,但又知道前方等着这批物资救急。熬夜赶路时,她就洗一把冷水脸,冲上几袋浓咖啡,又继续了。“整颗心都热乎乎的,不觉得困倦。”

等她到达武汉时,天还下着雨。“医生护士们都冒雨等着口罩和防护服,看着他们又脏又旧的防护服,我特别心疼。”

第一次救援结束从武汉返回后,谢琳一个人在车上自我隔离,吃了半个月的泡面。隔离期满,物流公司再次联系她是否愿意再去武汉,运送一批从瑞典加急采购回国的呼吸机——谢琳答应了。

她带足了泡面和咖啡赶到上海浦东机场等物资,当时国际物流运力不足,她干等了四五天才拿到物资,随后再次马不停蹄驰援武汉。“中途每隔四个小时休息20分钟,我一刻也不敢多耽搁,呼吸机都是救命的啊。”  

她运来的130台无创通气呼吸机被送到武汉多家医院,用于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谢琳(中)负责运送物资到武汉。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透过驾驶室的玻璃,她目睹着街头、医院发生的一幕幕,见到的武汉是令人窒息的。“在外面怕,进入武汉更害怕,坐卧不宁、心理压力很大”。

所幸,各方力量驰援,武汉熬了过来。

今年国庆节,谢琳想去武汉的医院和其它地方看看、走走。“武汉的医生护士们和我并肩战斗过,他们都是我的战友。很多医护人员更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谢琳援助武汉蔡甸火神山。

谢琳冒险援助武汉的举动还源于一段“因缘”。2016年,谢琳运货至西藏阿里,途中经过无人区,卡车出故障了。很不巧她又遇上感冒,高原反应下开始咳血。储备的饮用水耗尽,她不得不靠边停车,下车挥手求救。

等了三天救援还没来,在孤立无援、生死一线间,一列摩托车队路过,第一辆车立刻停下来,领队的人给谢琳倒了一杯水。随后他呼叫后面的每一辆车也都停下来,驾驶员依次走过,都给谢琳倒了水。当时身体虚弱的她目光搜寻到,压尾的车插着“湖北武汉”的旗帜。

“我也怕病毒,我也怕被封锁在武汉出不来,我也怕那种被隔离的孤独感”,谢琳百感交集,“但一想到武汉人对我的‘杯水之恩’,我的勇气就来了——天塌下来我也当被盖,别的司机可以不去,但是我谢琳一定要去!”

至今,那个保温瓶还留在谢琳的车上。

千里长征战西北

同样紧张的抗疫气氛,在新疆出现了。7月17日零点,乌鲁木齐正式“封城”。谢琳,再次成为逆行者。

这次,她驾驶着3米宽、17.5米长的重型卡车跨越4300公里,经山东、北京、内蒙古,风尘仆仆赶到新疆乌鲁木齐。

“在新疆修的抗疫板房和武汉的不太一样”,谢琳向澎湃新闻回忆道,“因为新疆的气候不同,抗疫建筑板材是石棉制的,有几公分厚,还得有更好的隔热、防寒功能”。

正是因为所需材料的特殊性,直到7月28日,谢琳才等到29吨合格的抗疫建筑板材,“我25号就到了指定地点等物资,足足等了3天”。随后,她立马发车,奔向西北。

谢琳驾车奔向新疆援助。

在新疆哈密等待入关时,所有外地过来的司机都要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才可放行。检测结果也同时作为入疆外地司机返回内地的凭据。

“大姐,醒醒,该您核酸检测了”,京新高速公路边的交警叫醒了沉睡中的谢琳。因为连夜赶路睡眠不足,谢琳趁前面检测的空当,趴倒在方向盘上呼呼熟睡。8月3日左右,谢琳终于抵达乌鲁木齐,成功把板材运送至集散地;两天后,她返回内地。

8月11日,谢琳再次赴疆援助。这次,她经兰州北上,奔袭5000公里。这一去,就是整整几十天——她自愿待在新疆,协助当地的邮局运送邮包。“住车上,吃盒饭,我就在乌鲁木齐和喀什之间来来回回,运送邮包。”

直到8月26日新疆“解封”,她才返回南方。谢琳说,即使辗转于新疆疫区,神经也没有绷得那么紧。“那里广阔而晴朗,新疆没有给我特别压抑的感觉,没有五六个月前去武汉时那么紧张。”

“疫情塑造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在从新疆返回内地的路上,谢琳告诉澎湃新闻, “我相信一些人的善良、奉献乃至牺牲,都会对整个社会形成正面的影响,拉近彼此之间的情谊、化解原有的矛盾。”

“中国女人,真了不起”

习惯在外闯荡的谢琳,喜欢货车司机这样一份职业。她开的是货车里规格最高、也最难驾驭的重型牵引卡车。

有人跟她说,“开货车不是女人干的活儿。”但她更多的是记住了——在异国他乡,别人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 “中国女人,真了不起” 。

谢琳对卡车的喜爱跟父亲有很大的渊源。她的父亲是一名陆军战士,对谢琳要求严格。小时候她去爸爸的部队玩,一定要跟父亲所有的战友全部打一遍招呼。  

父亲的战友们也非常疼爱谢琳,常教她驾驶技巧。“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驾驶汽车比较熟悉,也对机械充满浓厚的兴趣,一碰就停不下来;而且我还学会了修车”,说到这里,谢琳语气中带着满满的自豪感。

因为精湛的驾驶技术,每次谢琳运货到老挝、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常常让当地人啧啧称奇。这些国家很多路面不适合跑重型卡车:不仅路窄,还有很多沙石。  

“所以那些地方的海关看到一个女司机开着重卡过来,都想和我合影留念。”谢琳记得,他们常对她感叹:“中国女人,真了不起!”

算下来,谢琳开了三十多年货车了,货车司机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我也就只剩下8年左右的时间在我所爱的职业上发光发热了”。

每次一想到这里,谢琳就有些伤感:“跑一程啊算一程。我太爱驾驶卡车了,我太爱窗外的花花草草了,我太爱祖国的每个角落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珍惜未来的每一次旅程,圆满地跑完我事业中的最后8年。”

对谢琳来说,听着卡车的轰隆声忽大忽小、看着窗外的地平线忽近忽远,这就是她一生所热爱的事业。

9月份,谢琳从新疆返回内地的途中。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