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丨《通县志》

2020-09-26 12:13
北京

《通县志》通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6开本,精装,62印张,彩插32页,151.5万字,2003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制,印数3500册。

历届编委会主任魏继庚、张世光、王乃华、焦志忠、卢晓明,副主任刘庄、朱学民、王玉辉、吴依孚、曹文广、石进贤等。主编孙自凯、张洪林,常务副主编王德林、孙连庆、陈宏毅,副主编王翔、刘东元、刘玉兰、梁春水、孙连庆、周庆良、韩万珍,编辑人员张向群、王榕、张芝清、王德祥。

该书正文前有序、凡例、通县卫星遥感影像图、1992年通县行政区划图、2000年通州区行政区划图、1990年通州镇街巷名称图、清代通州城池图(1883年)、图片若干幅,内容有概述、大事记、建置·区划、自然地理、人口、农业、林业、畜禽·水产、水利、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综合经济管理、党派团体、政权·政协、公安·司法、人事·劳动·对外事务、民政·民族·宗教、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人物、专记、附录、1997年至2000年资料选辑、索引、表格索引、编后记,共27编,下设章、节、目。所记范围限于1996年县域,上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底。

通县位于北京市辖域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望;西与北京市朝阳区、大兴县为邻;南和天津市武清县、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北接顺义县。县境东西宽36.5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912.34平方公里(北京市统计资料为907平方公里),耕地87.04万亩。

辖11镇12乡,59.82万人,由22个民族组成,其中农业人口43.54万人。县政府驻地通州镇。通县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洪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27.6米。地下基岩完整,构造简单。矿泉水资源丰富。

南部属华北油田边缘区,有少量石油埋藏。土壤以潮土、潮褐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种性强。境内河流13条,总长245.3公里,为全市河流分布最多的县。主要河流有北运河、潮白河,均属海河水系。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区,年降水约620毫米,无霜期在190天左右,适宜农作物生长。通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类在此从事生产活动。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25年)建县,始称路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县依水名,为潞县。天德三年(1151年)在潞县设刺史州,称通州。自元以来,在通州设置漕运衙署,明清两代重兵屯田守卫。通州成为漕运、仓储、京东行政中心,经济、贸易、文化随之繁荣。

历史上,通州为拱卫、建设、繁荣、安定北京做出了重要贡献。1914年通州改州为县称通县。解放后,1958年4月划归北京市,建立通州区,1960年2月复称通县至1996年。新中国建立以来,通县现代交通、通讯事业迅猛发展。

县内国道3条,市道6条,县道20条,乡道449条,总长1553.86公里。1992年在国内率先实现村村通柏油路。京承铁路、京秦电气化铁路与东北铁路相连,县内分设客、货站并附设13条专用线,客货运输十分便捷。

1996年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9.9万门,普及率为12.7%,城镇为26.8%。1984年通州镇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卫星城。到1996年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人口26万,建成和在建居民小区39个,总面积645.32万平方米,总体规模已接近中等城市。

随着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村镇建设开始起步。到1996年27个村实现楼房化,7个村在建,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7.4平方米。1979年开始逐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987年以后,集体农场、股份制农场、专业村、规模养殖厂的出现和朗府、徐辛庄、马驹桥万亩三高示范田的建设,标志着农业生产达到新的水平。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初见成效,创汇农业开始起步。

通县已成为北京市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副食品供应基地之一。自1976年起,通县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1996年县属工业形成机电、仪表、建材、服装等21个行业,乡镇工业组建46个企业集团。

1996年工业企业2700家,总产值58.13亿元,利税4.98亿元。1980年开始城乡商业设施建设。到1996年,全县商业网点1.48万个,从业人员3.2万人,其中大型商场6个,中型6个,城乡集贸市场41处;私营个体商业1.21万户、1.32万人。

通县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全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中等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高等教育。中央、市属各类院校21所设于通县内。

70年代在通县建成农业机械研究所、植物保护站和社队科技机构,形成了农业科技网络。1994年通县入选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名列第8名。县内现有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80年代以来,通县举行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并在文化体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发展,1996年全县卫生机构146个,设病床1952张,医务人员3494人。

潞河医院建筑面积4.88万平方米,配有多种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可开展颅脑、心脏等高难手术,为全县急救、医疗技术中心。

原标题:《地方文献丨《通县志》》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