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抗疫国家级表彰!今天,一起来听听冰城这些英雄的心里话……
9月8日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其中包括众多来自黑龙江的个人和集体。今天,记者采访了几位受表彰的冰城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英雄们的心声:
哈医大一院于凯江:“这件事必须由我来做,而不是这件事总会有人去做。”
今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于凯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于凯江表示:“今天站到领奖台上接受表彰,心情非常激动。同时,我们还要向抗疫中体现担当、不辱使命、心怀大爱,但没能获得荣誉的无名英雄们,致以最最诚挚的敬意!是他们的大爱无疆,那一件件充满温度、有感召力、让人倍受感动的点滴行动,汇聚成势不可当的洪流,平凡中孕育出伟大!”
疫情暴发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担任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2月11日,经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研究决定,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设为省级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于凯江带领团队扛起重担,来自全省13家医院的566名医护人员日夜奋战,他们与死神赛跑、和病毒较量,不断上演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将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改造为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意味该院将不再接受其他患者。“这件事必须由我来做,而不是这件事总会有人去做。”于凯江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要以救死扶伤、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为首要职责,越在危难关头,越发考验医护人员的担当和职业情怀。
数日前,于凯江院长刚刚带着援疆抗疫医疗队胜利凯旋,凭借在保卫龙江、支援武汉、守卫国门战斗中积累的重症救治经验,在新疆又取得了赫赫战果。
“我们通过实地巡查调研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重症患者集中救治,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创举。”于凯江说,这种省级集中的模式,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解决各地市由于医疗能力有限、防护物资缺少而难以完成救治工作的问题,管理效能也明显改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凯江表示,“疫情防控还得慎终如始,现在仍然不能放松,一是不能放松警惕性,二是不能放松防控相关措施,要继续保持做实、做细、做严,今后要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评估,进一步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新冠肺炎是不期而遇的新挑战、突如其来的新考验,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哈医大一院党委书记赵长久:做医生很幸福,能治病救人更加幸福
9月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赵长久教授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正在北京的赵长久,他告诉记者:“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且光荣,这份荣耀是对包括哈医大一院团队在内的,黑龙江省全体抗疫医务人员抗疫工作的肯定,是全体战友们共同努力的成绩,而我只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
据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赵长久临危受命,组建160人的哈医大一院援鄂医疗队伍千里驰援,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期间,他深入一线指导救治,研讨制定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联合查房制度、MDT会诊制度等,带领队员历经50天日夜奋战,成功救治110名危重症患者,创造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骄人战绩。
回忆这段抗疫经历,赵长久表示真的是感慨万千,心情波澜起伏。通过这次经历,感觉自己和同事都得到了锻炼,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赵长久告诉记者:“忘不了22人的护理团队守护濒危老人7个昼夜、忘不了给牙口不好的98岁患者准备肉粥、忘不了撤掉呼吸机的患者用尽全身力气给我们竖起的大拇指...那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爱,是最宝贵的回忆。”
支援湖北期间,赵长久重视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他提出了“阳光传导法”的概念,让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并把阳光的心态通过他们传导给这些患者。
赵长久介绍,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在武汉的48天,带给他非常多的感动。他说,做医生很幸福,能治病救人更加幸福。
哈医大一院赵鸣雁:绝不放手任何一个机会、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是我永远的信念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这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多年来的工作的信念。8日,赵鸣雁在人民大会堂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多年来,赵鸣雁永远冲在第一线,2008年援助汶川大地震,2009年抗击甲流,2010年伊春空难、2012年救治“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这些事件中都有她的身影,而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赵鸣雁再次带头冲锋在前。
从支援绥化到坚守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从赴俄罗斯分享抗 " 疫 " 经验到再拼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赵鸣雁用她的奋斗与汗水,拼搏与坚持,在抗疫一线以身作则的担当精神,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治。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赵鸣雁说,这是她多年来重症医学工作的信念。尤其在抗疫这场战争中,她更要一分一秒都不放弃,全部用在救治上。
说起长时间战“疫”的感受,赵鸣雁说:“虽然也会感觉累,但还可以坚持,因为有工作在等着你、病人在等着你、任务在等着你,没时间想太多。我是一名重症医生,已经非常习惯这种状态了。在抗疫这场战争中,我们一分一秒都不想放弃,全部都用在救治上。我们多付出一秒,就为患者多争取痊愈的时间,就为战胜这场疫情赢得了时间!"
哈医大一院王磊: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很荣幸!
在8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在ICU工作了20年的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王磊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王磊是哈医大一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也是医疗队重症组的护理组长,回忆起初到武汉的日子,她说,“患者的数字每天都在飙升,看到他们困难的呼吸和痛苦的身影,我们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四楼产科病房及五楼危重症病区。迎接我们的是协和西院医护人员热烈的掌声,掌声背后是疲惫的面容,我们相互注视着哽咽地说,我们来了!”
支援武汉期间,王磊带领护理团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护理创口,更换引流瓶,灌肠通便,吸痰拍背,翻身擦便,这些工作每一天都要重复上好几次。随着医疗队在武汉协和西院工作的开展,王磊作为五层病区重症护理组组长,管理病房的运转和管理,既要管理病房的感控,又要研究多个医疗队在一起,工作习惯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并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
“谢谢你们千里迢迢来挽救了我的生命。”王磊记得,每一位患者离开前,都深深地向来自黑龙江的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激,对她而言,患者每一次感谢,都是她收获到的最好的礼物。她说:“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很荣幸。”
哈医大二院王洪亮:“党员、医生,任何一个身份都决定了我必须往前冲”
“国家有难,医护有责。作为一名党员,我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医生,我义无反顾。”——这是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一病房主任,主任医师王洪亮在除夕前一天自发写下的支援武汉的请战书。今天,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王洪亮依然用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内心的激动,“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党员、医生,任何一个身份都决定了我必须往前冲”。
大年初三,王洪亮作为黑龙江省支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委宣传委员、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哈医大二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奔赴武汉协和西院。王洪亮每天披星戴月,忙碌的身影奔波在病区间、队员间、各种工作协调会议间,在党支部副书记、队长、重症医学科医生三重身份中转换,都只为了一个信念——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王洪亮从事重症医学科工作已经20年,他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总会走到患者床前,用温暖的话语给患者信心与勇气,不仅治愈身体上的病痛,同时成为患者精神和心灵的支柱。战场老兵每每冲锋在前,向着最危险的地方“逆行”。作为负责五楼重症病区组长王洪亮始终冲在第一线,战在最前沿,每天都会进行查房会诊看患者,每天他的脸上都会被护目镜、防护口罩压出深深的勒痕,防护服里面的衣衫全部被汗水浸湿,但他根本无暇顾忌,走出隔离病区,便立即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讨论病情,进一步完善诊疗流程,为后继接班的医护人员提供了最宝贵的经验。
“党员、医生、队长,任何一个身份都决定了我必须往前冲!”王洪亮坚定的说,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伟大。以疫情为令,白衣战士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哈医大肿瘤孟庆威:“虽然我个人得奖,但是却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换回来的,这是集体的荣誉”
“在武汉期间工作,大家齐心协力战疫情。从市民、志愿者、医护人员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的努力,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三病房副主任孟庆威说起在武汉的工作经历,很多瞬间让他久久难忘:“黑龙江的的医护人员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可是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各司其职不断战胜困难,今天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这个奖项是对所有医护人员的褒奖,是集体的荣誉。”
得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孟庆威第一时间请战前往武汉支援。临危受命被医院任命为哈医大肿瘤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并担任一线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大年初三即告别家乡父老毅然决然飞往武汉,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新冠肺炎重症病房。自此开始了在武汉协和西院65天的救治工作。
孟庆威时常教育学生们要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时刻记得“我庄严宣誓将奉献我的一生给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那一刻的初衷。到达武汉,他身先士卒进入协和西院隔离病区诊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进入病区后,克服了陌生的环境和操作程序、危重患者集中、语言交流困难、信息收集困难等种种意想不到的困境,投入了对危重患者的紧急抢救。在武汉气温25℃的情况下,穿戴防护服持续工作长达6-7个小时之久,克服极大的生理挑战。但是,这些困难在医者的信念之下,都被一一克服。在救治工作中他积极主动与兄弟医院的同事们配合,在病区积极参加危重症及疑难病例讨论,为降低支援病区死亡率做出贡献。
孟庆威医生在抗击疫情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黑龙江省严寒地区大空间建筑用于应急(医疗)隔离设施设计导则”的研讨和撰写工作,为我省乃至广大北方严寒地区应对类似大规模传染病防治献计献策。
自2020年1月28日抵达武汉至2020年3月31日撤离武汉,孟庆威带领全体队员在武汉协和西院五楼西区艰苦奋战65天,既是我省最先派出的医疗队,也是最后撤离的医疗队。所在病区共完成103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并且保持全体队员零感染。在返回本职岗位后,再次投入了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和管理,继续在抗疫一线同亲密的战友们并肩战斗,为家乡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虽然紧张而辛苦的援鄂工作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救死扶伤的工作依然在继续。这次表彰是对我、对我们医疗队工作的肯定,今后我们会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孟庆威语气坚定。
哈医大四院毕宏远:北京接受表彰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是对今后工作的鼓励
“65天,支援武汉!这个特殊的工作经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都是不可替代的,能来到北京接受表彰我十分荣幸与光荣,这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是对今后工作的鼓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生毕宏远言语中十分激动,“支援湖北2个月的时间里让我看到了80后、90后年轻一代医护人员,他们第一时间冲在前、接受挑战、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20年1月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重症医学科医疗组长毕宏远,主动报名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黑龙江医疗队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医院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与危重症定点医院,收治800名新冠肺炎病人。医疗队与协和西院医护人员一起并肩战斗。医疗队员不仅要救治疾病,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毕宏远带领的医疗组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衣服都湿透了。
3月1日,毕宏远和同事们在没有ICU病房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插管治疗,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这是医疗队的受援医院—武汉协和西院第一例非ICU条件下的成功拔管。
从事医疗工作20年里,毕宏远不论是在紧急救援还是平日的工作生活期间,他都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切实需求为第一要务。
面对各种复杂病症,他不断展现出学术上的独到见解。2008年汶川地震,有他的身影;甲流、埃博拉病毒横行,他冲锋在前。支援湖北,是他职责所在、仁心所系。
哈市第一医院孙磊:抗疫经历我终生难忘,我会把这份宝贵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获得此次表彰,我心情很激动,这份荣誉离不开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支持我的领导亲朋和全心信任我的患者。”今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孙磊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正在北京的孙磊,他对记者说道。
“这段回忆太珍贵了,隔离区里,每一次抢救,都是和死神打交道。穿着厚重防护设备,以往熟练的动作都变得略显笨拙。但我经验相对多,所以当遇到高难操作时,我本能地都会第一个冲上去。”孙磊回忆,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并作为黑龙江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来到汉川市人民医院。印象最深的一次抢救是一位急需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等有创操作的危重症患者。做这些操作时,血液可能会喷溅,即使做好防护,医护也有被感染的风险。他说:“隔离区里,医护人员是稀缺资源,一定要‘节省’。我便让他们都出去,我自己来。”当完成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他才感觉到身上已经被汗浸透。
在湖北奋战的38个日夜里,因为心里惦记患者,孙磊平均每天只睡5个小时左右,然后就立刻处理新的工作。这样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直到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家乡的那一刻,才放松下来。孙磊说,在湖北的支援经历,他永远都不会忘却。他会将这份经验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治愈患者疾病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的精神、心理健康。
省疾控许军:继续战斗在疾控一线,为3800万龙江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接过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我无比激动,无比荣幸,作为一名疾控战线的老兵,我只做了本职工作,这个荣誉不仅仅是给我个人,也是对全省疾控人付出努力的充分肯定。”黑龙江省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军说,“今后我将继续战斗在疾控一线,不辱使命、再接再厉,为3800万龙江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中,作为疾控战线老兵的许军,负责全省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案撰写、试剂比对、技术培训、数据汇总、阳性样本上送,解答地市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许军为政府部门制定的防控措施建言献策,多次参加省级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向百姓答疑解惑。她检测出我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绥芬河口岸发生俄罗斯输入性疫情后,她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帮助当地建立PCR实验室并手把手培训,及时开展了大量密接人群的筛查。
许军的团队确证我省首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累计检测近2万份标本,在全国疾控系统首次采集分离粪便标本毒株;支援绥芬河建立PCR实验室,成功锁定哈尔滨疫情反弹传染源。她和团队24小时无休,5个月无休息日,经常在30多度负压实验室连续工作6个小时。她和团队开展咽拭子、痰、血、尿、粪便多样本核酸检测,提高检测准确率,实现上万份检测零差错。
哈市传染病院院长王静伟:勇气、担当、专业、敬业,哈传人会继续坚守一线,为人民健康筑起坚实壁垒
“面对疫情,哈传人以‘疫情攻坚我有责、疫情共抗我要上’的态度积极参战,而此次表彰正是对哈传人的在抗疫一线不讲代价、不计成本、不怕牺牲、勇于承担的一种肯定。此时的我既感光荣骄傲,又觉无比激动。”8日,哈尔滨市传染病院院长王静伟代表医院接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后,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说道。
王静伟介绍,疫情发生后,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院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迅速调配救治力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仅用48小时完成病区清空及隔离病区改造工作,仅用5天时间建成哈尔滨市医疗机构中第一个可做核酸检测的PCR实验室,成功完成全省首例ECMO治疗、全省首例新冠孕妇剖腹产及新生儿接产、87岁高龄危重症患者救治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
截至目前,共收治新冠肺炎病例585例、占全市总量的53.54%,治愈出院579例,成为哈尔滨市收治确诊患者人数最多、治愈出院人数最多的医院,以“零差错、零纠纷、零感染”的结果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王静伟表示,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次次与疫情的“短兵相接”,巍巍哈传用平凡而坚韧的肩膀,“疫”路艰辛,“疫”路奉献,共同战“疫”。哈尔滨市传染病院将会继续用勇气与担当,用专业与敬业,坚守抗“疫”第一线,筑起了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实壁垒。
记者:石晶 杨艳 张美玲 刘菊
原标题:《荣获抗疫国家级表彰!今天,一起来听听冰城这些英雄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