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走基层】新华网:几个脱贫故事 看新县多措并举助力残疾人家庭脱贫
68岁的杨传生:党的政策好,再活30年也活不够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感谢党恩情,相伴到永远!”肢体残疾的杨传生激动地说。
68岁的杨传生,家住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金兰山街道。
信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金龙(左)探望杨传生(右)
新县位于鄂豫两省交接地带,素有“红色首府、将军故里、诗画江南”之称。是以林业为主的山区县,被形容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新县现有建档立卡残疾人4023人 ,新县残联通过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照护康复服务、孝心护理员上门服务等举措,助力残疾人家庭脱贫。截止到今年五月底,已经有3905人实现脱贫。”新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姜振宇说。
杨传生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杨传生1984年修桥时,因掏炸药引发突然爆炸,将其双目炸失明,左腿炸断,视力一级残疾。其妻64岁的阮观清,2004年秋摘板栗时从树上摔下来,致腰椎骨折、腰部神经受损,下身瘫痪,肢体二级残疾,长期依靠轮椅生活。
“多年来,残联先后为杨传生适配了假肢三个,为阮观清配发了轮椅7辆,从根本上保障了夫妻二人的康复需求。”姜振宇介绍,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时,对该户多位重度残疾人的实际予以优先考虑,现场模仿残疾人生活场景,量身制定改造方案。对其家庭台阶进行了防滑坡化处理,生活区域安装了扶手、栏杆,厨房进行了低位灶台、低位水池改造,卫生间贴了磁砖,安装了坐便器、扶手、洗手池、电热水器、沐浴凳,还安装了语音门铃,配备了盲文语音电磁炉、盲文语音电饭煲、音乐提醒烧水壶、声光电子盲杖、语音报时钟、漏电保护器、燃气泄露报警器等智能、辅助用品。
通过家庭无障碍改造,两位老人的生活更方便了。
图为杨传生家门前的无障碍坡道
“以前我根本出不了大门,现在顺着坡道,自己就可以坐在轮椅上走出家门。”阮观清满意的说。
“上下门口台阶,需要蹲下去,摸着台阶上下,现在我可以顺着栏杆很轻松地走出走进。”杨传生高兴的说。
图为杨传生的爱人阮观清
系列无障碍改造让他们的出行、做饭、如厕等日常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实现生活自理。除了老两口享受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优惠政策外,也彻底解放了其子女的照护束缚。其儿子、儿媳可以在广东安心务工,年收入10余万元;其女儿、女婿也有了充足的时间、精力,自己创办经营了一家“农家乐”餐馆。
“党的政策好,再活30年也活不够。”临走时杨传生兴奋地说。
韩光启: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照顾
再把视线拉到新县田铺乡残疾人韩光启家庭。
田铺乡距县城24公里,属省定贫困乡。
“截至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15户1118人中,已脱贫304户1090人,未脱贫11户28人。”田铺乡乡长汪卫东介绍。
图为韩光启(左一)、潘启菊(左二)夫妇接受采访
65岁的韩光启,是田铺乡塘畈村高山组人,属肢体二级残疾。
其家庭共有4口人,妻子潘启菊52岁,儿子、儿媳在外务工。韩光启于2013年因脑出血引起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其妻一直跟随照顾,儿子儿媳打临工收入也只是勉强维持生活。
汪卫东说,乡党委政府在了解详情后于2014年把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为其申请低保和残疾人补助政策并落实到位,田铺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后,将韩光启一家集中安置在田铺乡易地扶贫搬迁点——幸福家园居住。
“县残联于2018年对其家庭及进出通道进行无障碍改造,在幸福家园院内为其设置了康复训练双杠,通过不间断的康复治疗,目前韩光启已能摆脱轮椅,仅靠手拐就可以独立行走。”姜振宇说。
“以前仅靠我一人还不能完全照顾好韩光启的日常生活,儿子也不得不在家帮忙照护。”潘启菊高兴地说,通过无障碍改造和康复,彻底解放了我和儿子,儿子可以外出务工,我也能在附近打临工获得收入。
目前韩光启家庭已稳定脱贫,各项救助扶贫政策均落到实处,其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家人生活幸福。
“感谢党和各级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照顾!”韩光启激动地对记者说。
日间照料服务: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助力脱贫
如何既能够使残疾人得到照料,又能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让他们能够出去劳动,增加收入?
视频为残疾人在照护康复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成立残疾人照护康复服务中心就取得了实效。
箭厂河乡残疾人照护康复服务中心,实行早上残疾人家属将残疾人送到中心,晚上接回家,白天残疾人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休息娱乐等,可彻底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参加生产劳动,到附近扶贫车间或集镇务工,增加其家庭收入,有力助推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
图为箭厂河乡残疾人照护康复服务中心
82岁的方大爷,拄拐十多年,有两个儿子,一个残疾,另外一个儿子照顾他们离不开家。现在有了重度托养,他们能得到照料,大儿子解放出来,去养鸡场上班,一年几万元的收入。“感谢党和政府,为党点赞!”方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感谢党和政府,为党点赞!”方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肢体二级残疾人吴桂芝,经历4次脑梗,经过在中心4个月的康复训练,从刚开始的靠轮椅行走到拄着拐杖行走再到现在的可以独自行走的喜人变化,其子女能够放心外出务工。
“我去年6月,来上班。一个月1500多元,经济上也有了稳定收入。”40岁的陈翠是托养中心工作人员,去年11月老公去澳大利亚打工,家里有婆婆和孩子。陈翠介绍,她每天早晨八点到下午5点半上班,照料20多位老人。“以前没有事做的时候就就是去打牌,现在通过对老人的照料,个人精神境界也有了提升。”陈翠说。
图为戴畈村老年协会孝心护理员方明菊接受采访
方明菊,戴畈村老年协会孝心护理员。今年46岁,老公在意大利打工。“我是去年6月来上班,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方明菊说,我们主要是为留守老人上门护理,帮助他们理发,打扫卫生、剪指甲、洗头等。大概有83位,重点的是25位。“我们孝敬老人的行为,不但带动子女敬老爱老,自己的精神也得到了提升。”方明菊深有体会地说。
“箭厂河乡残疾人照护康复服务中心目前已对53名残疾人开展日常康复训练和日间照料服务,同时结合箭厂河乡居家养老工作,对全乡167名60岁以上重度残疾人开展了精神慰藉和助洁服务。中心专门邀请医院专家定期为残疾人开展体检和专业康复服务指导。”箭厂河乡党委书记胡冕介绍,为了方便残疾人出行和生产生活方便,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2018至今已完成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共计155户。2018-2019年争取社区残疾无障碍改造资金40余万元对集镇安置区和学校周边以及敬老院进行残疾人无障碍改造,2020年申请资金20万用于敬老院及周边进行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助力残疾人家庭脱贫。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媒体走基层】新华网:几个脱贫故事 看新县多措并举助力残疾人家庭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