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关键词|为什么说“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时青昊
2020-09-03 06:07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39篇,关键词是“八·一九事件”与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发生的背景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播发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的命令: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职务,由亚纳耶夫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国家的全部权力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这就是著名的“八·一九事件”,它加速了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为何发生呢?这要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苏联,当时苏联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食品、住房和消费品短缺。改革势在必行,问题在于如何改革。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积极倡导改革。经过戈尔巴乔夫6年多的改革,苏联面临的情况更加困难: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失误,丧失民心。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很重视经济改革。但实践表明,他的经济改革文不对题:直到199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框架;没有优先发展人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以解决民生问题,反而继续发展重工业。到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负增长,与上一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1.5%,劳动生产率下降3%,国民收入和对外贸易分别下降4%和12%。1991年,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下降,国家面临危机。由于日用消费品奇缺,莫斯科等地重新实行多年不用的票证制度,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在经济面临困境之时,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试图以私有化作为摆脱危机的出路。1991年7月l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企业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原则法》,即私有化法。该法引发了苏联社会内部激烈的争论。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失策,政局混乱。在经济改革步履维艰之时,戈尔巴乔夫把重心转向政治改革,“以便为经济改革扫清道路”。在所谓“民主化”口号下,同时也受1989年东欧剧变的冲击,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人代会对宪法做了非常重要的修改:废除了关于苏共是苏联社会领导力量的规定。从此,苏联实行多党制,允许通过广泛选举重建各级政权机关。在1991年春夏的选举中,在许多地方,苏共实际上已沦为在野党,政权被激进民主派或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掌握。例如,在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俄罗斯联邦最为强大,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 7月叶利钦等激进民主派宣布退出苏共。由于俄罗斯联邦在苏联的特殊地位,联盟中央戈尔巴乔夫的权力面临被架空的危险。

第三,民族矛盾激化,离心倾向加强。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尽管千差万别,但有共同的社会主义信仰,苏联共产党是团结各民族的中坚力量。戈尔巴乔夫改革削弱了各民族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摧毁了维系联盟的中坚力量苏联共产党,放松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引发了民族分离运动。1988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个共和国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归属发生流血冲突,从此苏联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第一个宣布独立;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独立。分裂倾向日益加剧,联盟的生存受到威胁。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八·一九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八·一九事件”的导火线是“主权国家联盟条约”。苏联举行全民公决,1991年3月17日,投票结果表明:76%的人赞成保存联盟。为完善联盟关系,防止分裂,戈尔巴乔夫提出更新联盟条约。199l年7月12日,经过激烈讨论,形成了新的主权国家联盟条约草案: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是主权国家,有权决定本国大事。新条约的实质在于削弱联盟中央的权力,扩大加盟共和国的权力。1991年8月4日,戈尔巴乔夫照常赴克里米亚的福罗斯休假,准备于8月20日返回莫斯科签署新条约。

新条约威胁到了联盟中央作为权力中心的地位,引起了苏共党内传统派的强烈不满。他们趁戈尔巴乔夫休假之机,在莫斯科密谋策划政变。8月18日下午4时,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苏共中央书记舍宁、克格勃第九局普列汉诺夫中将、陆军总司令瓦连尼可夫等人前往福罗斯,向戈尔巴乔夫提出:要么签署紧急状态令,要么交出权力。这两个要求都被戈尔巴乔夫拒绝。

于是,政变者决定孤注一掷。1991年8月19日6时,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从4时起,在苏联个别地区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八人组成,他们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苏联总理帕夫洛夫、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苏联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苏联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全苏农民协会主席斯塔罗布采夫、苏联国家企业家协会主席基里亚科夫。后来,这八个人被称为“八人帮”,他们掌握着苏联整个国家机器和经济命脉,本来都是戈尔巴乔夫的“亲信”。

8月19日清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郊外的家中得知突发事变的消息,立即召集要员在家中集会,决定实行全面对抗。随后,叶利钦立即前往俄联邦议会所在地白宫,组织反抗行动:叶利钦组织起草了《告俄罗斯公民书》,宣布紧急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是“右派反宪法的反动政变”,“我们号召举行全民紧急大罢工”,并以传单形式广为散发。莫斯科的跑马场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士兵不愿执行镇压群众的命令。13时,叶利钦走出俄联邦议会大厦,站在一辆坦克上发表演说,苏联电视台播出了这一场面,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叶利钦签署命令,宣布由他履行俄罗斯境内武装力量总司令职务,直到戈尔巴乔夫复职。

8月21日凌晨,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召开国防部部务会议,决定从莫斯科撤走一切军队。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停止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是非法的。当晚21时,塔斯社报道,戈尔巴乔夫已完全控制了局势,他将在最短时间内返回首都履行总统的职务。至此,历时63小时的政变遂告失败。

“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导致苏共被解散。8月23日,叶利钦将叛乱的根子追到苏共身上,他签署命令,停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没收苏共的财产。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暂时中止苏联共产党在苏联全境的活动”。

“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这场政变大大削弱了联盟中央的控制力,此后戈尔巴乔夫将更多权力转移给了叶利钦:确认了叶利钦在政变期间所签发的所有文件,其中许多内容涉及俄罗斯与联盟中央的权力关系;与叶利钦达成了在紧急状态下互代职务的协议;还按照叶利钦的意图调整了人事安排。这样,联盟中央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权力一步一步被架空。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辞去苏联总统和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职务,把核按钮交给了叶利钦,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至此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后,分裂为十五个国家,大部分经济及军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国俄罗斯联邦继承。

与政变者的愿望相反,联盟非但没有保住,反而加速了解体。1994年2月,俄罗斯国家杜马宣布中止对“八·一九事件”的审讯,所有叛乱分子全部释放。惟独陆军总司令瓦连尼科夫大将拒绝大赦,坚决要求法官继续审理此案,以证明自己无罪。1994年6至7月间,法庭继续对其进行审理。在法庭上,瓦连尼科夫慷慨陈词,痛斥戈尔巴乔夫消极无为,投机误国。法庭最后判定他无罪释放。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蒋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