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冰:“四史”学习教育的层次与方法

戴冰
2020-08-18 11:11
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发源地。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形成了一系列党内“四史”学习教育的项目、方法、案例、经验,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随着学习教育的深入,“四史”学习教育的严肃性与规范性、群众性与层次性、规律性与特色性更加凸显,只有深刻领会“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将“四史”学习教育从党内延伸到全社会,才能在建党百年到来之际,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广泛的认同与共识,凝心聚力,更坚定地走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本文试从党的建设、国家治理、人类文明传播等不同维度,刍议“四史”学习教育的层次与方法。

一、从党的建设层面来看,“四史”学习教育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是百年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动力之源

“四史”蕴藏着博大精深的理论源泉,昭示着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史学论”“以论鉴实”,学好“四史”,能够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增强理论创新的看家本领。“四史”学习教育在党内的首要环节是加强理论学习。“四史”宣讲要深度融入各级党组织学习,精心设计学习内容,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建联建等途径,通过理论讲座、集中讨论、调查研究等形式,推动党员读史学史讲史用史,将“四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四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担当进取、夺取胜利的闪光事迹,是共产党人锻造担当本色、秉承奋斗精神、端正工作作风、永葆为民情怀的生动记载。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以史照今”“以史明今”,学好“四史”,能够进一步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四史”学习教育的效果在党内的重点要求是体现担当作为、弘扬奋斗精神、转变工作作风。贯穿一个“实”字、突出一个“干”字、重在一个“成”字,结合上海发展史和城市建设史,坚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等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全力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勇挑重担、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四史”客观记录了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史,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构建健康的政治生态、夯实党员的政治意识提供了鲜活案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四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之举和政治任务,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以史为镜”“以史为鉴”,要重点运用好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一方面以“人物教育法”为切入口,回顾党的奋斗历程,重温党的优良传统,汲取党的宝贵经验,感受党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以“案例教育法”为突破口,用活用好“反面教材”,以人为鉴、以案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始终警钟长鸣,警示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四史”学习教育基础学习单元的作用,确保我们党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到坚守初心使命不忘本、坚持斗争精神不动摇、坚决自我革命不松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二、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四史”学习教育具有群众性和层次性,是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之基。

当前,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迫切需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四史”以其丰富的史学性、严谨的学理性、强烈的民族性、深厚的群众性,为全社会形成强大而广泛的思想认同,进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了最好的思想武器,亦为学习教育扩展到全社会提供了逻辑自洽和实践可能。因此,“四史”学习教育应该也必须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对象不仅包含党员干部,还应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其中青少年是重点人群。基于对象的分层分类,“四史”学习教育也应凸显其群众性学习的特征,体现出层次性的特点。群众性的学习,关键在于把握学习对象的主观能动性。要从学习对象动机上挖掘“为什么要学习”的内驱力、从学习对象差异上聚焦“怎样来学习”的个性法、从学习对象思想中提升“学习解决什么问题”的转化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从动机上找动力,从认知上求认同,从学史中悟学理,从规律中立规矩。

青少年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要发挥“四史”学习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聚焦明辨“站起来”、感受“富起来”、投身“强起来”,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缘由在广大青少年中讲清楚、弄明白、引领好。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大中小学要按照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分层分类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以情感认同为起点、以思想认同为基础、以政治认同为目标,培养更多青年学子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高校紧抓核心渠道,让“四史”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融入教学;发挥关键主体作用,支持更多教师成为传播和学习“四史”的带头人;发挥学术研究功能,积极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发挥组织溢出效应,彰显高校的社会引领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国内首个跨学科社会主义历史研究院,推动“四史”学术研究和资政智库建设,以“四史”拓展课程思政内涵,让“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市民生活。中小学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青少年政治启蒙的重要载体,从生活化到大众化、从队史团史到党史国史、从“家庭口述史”到改革开放史、从“百年建校史”到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图文并茂教授到文创产品开发,精心设计、各有侧重,深度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德育建设的不同板块,让青少年厚植红色基因,为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投身强国伟业的重任之中。在近期上海团市委推出的“四史”在校园红色地图和主题微课堂项目中,延安中学《延安精神伴我成长》项目,充分利用校史讲座、延安讲坛、校友分享会等形式,结合赴延安等地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积极做“延安人”,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长征中学打造“重走长征路”品牌活动,在校内建成大型浮雕墙及“长征路”和“铁索桥”,通过物理空间的创设,鼓舞师生不畏艰险、奋勇前行。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校史文化,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

老百姓生活在社区里,社区是扩大“四史”学习教育圈层效应的集结地。社区要努力营造“浸润式”的学习环境,体现公共区域的红色属性,发挥公共文化的红色效应,挖掘公共空间的红色基因,建设公共业态的红色区块链。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结合街道乡镇的治理结构,注重城市建设史的学习挖掘,推进红色场馆红色区域的场景升级,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社区课堂、公益项目、亲子活动、科普服务等环节,形成品牌化、系统性的情景式、体验式学习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基层管理主体的能力,彰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让社区居民在上海“红色沃土”中传承城市精神、锤炼城市品格,营造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四史”学习共同体氛围。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将黄炎培故居、古城墙、川沙烈士陵园等大量家门口的红色资源,纳入“四史”学习教育经典路线,强调把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新时代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劲动力。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注重用好宝兴里“申城第一居委”红色资源,结合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层调研点形成的旧改成果,用身边人、身边事推动“四史”学习教育。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充分挖掘街道建街3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以此作为讲好“临汾人”“临汾事”的“活教材”。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要发挥“四史”学习教育压舱石的作用,引领全社会学“四史”风气之先。深入挖掘党史中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红色历史画卷、红色英雄儿女,特别是推出一批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一批富有特色的党史读本;重点挖掘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艰难探索领域的生动素材,特别是加强对在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战“疫”过程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和涌现的典型事迹的提炼、总结及宣传。以史鉴今、以史为师,积极谋划十四五蓝图,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结合起来,将历史教训、现实启迪与未来警示结合起来,一张蓝图绘到底。正如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东方网共同开辟四史讲堂项目,汇聚上海社科史志界专家学者智力资源,紧密结合上海的特殊地位和城市品格,推进“四史”的开发利用、宣传普及,充分发挥鉴往知来、资政育人重要作用。

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四史”学习教育是吸取历史智慧、挖掘红色资源的过程。“四史”学习教育要突出使用好场景教育法、融情教育法,结合上海“党的诞生地”工程建设,发挥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前沿窗口的优势,走向群众,设计红色寻访路线、实现红色场景升级、打造红色精品课程、成立红色讲师团队、开设红色宣传专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凝心聚力,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演绎得更加精彩,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坚实、最可靠的群众根基。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广大群众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积极融入、大胆创新,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爱党爱国之情、强党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党报国之行。

三、从人类文明传播层面来看,“四史”学习教育具有规律性和特色性,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特色发展的重要范式。

“四史”是世界史、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的。中华民族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为世界文明宝库增添了中国色彩,注入了中国力量。这既是“四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又是“四史”学习教育对人类文明提供重要范式的新的贡献。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贯通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四史”学习教育要充分把握历史规律和中国特色,进一步提升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前特别要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加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结合起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以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得到的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凭空想象的口号,而是历史经验中凝练的共识、历史实践中获取的真知;是我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的中国方案。“四史”学习教育要厘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历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话语体系,着力采用好比较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在历史长河中比较中国之昨日与今日,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世界之中国与他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促进文明对话、推动文明发展,在生动的实践图景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之中国、中国之世界。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计利当计天下利,共为世界谋大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作者系共青团上海市委党组成员、挂职副书记,法学博士,副教授。)

    责任编辑:韩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