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千年的民族传统技艺“擀毡”

平川文旅
2020-08-12 17:55
未知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平川文旅

公众号 ID: gh_fe0ba9ff83af

羊毛毡是目前人类历史记载中最古老的非纺织性织品,擀毡这一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毡是人们利用羊毛牛毛等遇水加压后自然缠结毡化原理制成的无纺织物,专门擀毡的人就是毡匠。

毡匠是个十分辛苦的职业,擀毡多在冬季(秋毛剪下来才能擀毡),弹羊毛时,毡匠不光要受冻,还要忍受满屋子尘土的腥臊味道。

弹羊毛前先要把羊毛团撕开,毛拧子抖开撕散,再用铁丝或细棍子抽,抽散上面的翻动一下羊毛继续抽,抽散的羊毛才可以拿到弹毛的席子上弹。

摊毛

摊毛就是根据毡的大小把弹好的羊毛用手扦均匀的铺摊到竹帘子上面,摊毛是技术活,摊不匀,擀出来的毡不平,铺在炕上咯人。

摊好了毛,把竹帘上的羊毛用拉扇拍平,往上洒一层莜麦面,然后就往上喷水,一般是一页毡三碗水。只见毡匠先噙一大口清水,洞开鼻孔深吸气,接着是怒目鼓腮,只听“噗”的一声,半雾化的清水像毛毛雨般飘落下来,蓬松的羊毛一下子矮了下去,最后还要喷上几口柴油,一页毡喷一两油。洒莜麦面洗的毡易毡结、有强劲、色泽纯,喷油(过去喷麻油、煤油等)的作用一是毡结好二是去污漂白。

卷帘子

毡匠双手并用的同时,每人腾出一只膝盖,边卷边压,帘子卷好后用四五道绳子扎紧。

擀帘子

将捆好的帘子放到平地上,毡匠每人腾出一只脚按在帘子捆上同步踏压搓滚,搓滚一阵紧紧绳再搓,到毛瓷实成型再打开帘子,翻过毛坯,窝好边角;捆上再搓滚,直到毡坯瓷实。

擀毡

毡边定型后将毡坯卷起来开始擀毡。擀毡的人数取决于毡的大小,大毡三人擀,一般型号的毡两人擀,汗屉及条毡一个人擀。毡匠坐上凳子,凳子前放上两块门板,靠近凳子的一块斜置,形成坡度,再把毡辫(用来拉动操纵毡卷的绳子,多用麻丝编结)的一头系在凳子脚上,将毡卷放到毡辫上,毡匠手里抓住另一头,往回一拉,毡卷滚上来,四只脚按住毡卷往前一蹬,毡卷又送回去,一拉一蹬,循环往复;擀一阵还要打开毡卷,检查毡匀不匀,边子齐不齐,根据情况该填毛的填毛,该整边的整边(搓边),洒上水,换个方向卷起来再擀,所谓“九道十八序,饶脚不饶序”。重复多次,毡毛完全板结后就开始洗毡。

把毡卷放到洗辫(操纵毡卷的绳子)上面

“知法不知窍,惹得神鬼笑”,擀毡是一道苦活、巧活、关键活,一页毡要擀两个小时左右,擀好的毡不掉毛、不变形,能一铺三四十年,学问都在擀毡上,劲小了羊毛板结不实,劲大了七孔八窍,薄厚不匀。

“毡匠缺一寸,脚蹬加手扽”

稍息洗毡

把毡卷打开,方叠起来平放在木板上,浇上开水,毡匠用脚蹬踩下去,黑色的脏水被挤了出来;再浇水再踩,直至颜色雪白。把洗好的毡打开单卷起来,两个人抓住两头,一人把定,一人不断跷转,等毡卷拧紧,两人同时反方向用力,像拧抹布卷一样,只见剩余的洗毡水哗啦啦的控了出来。

晒毡

毡洗好后用长椽挑了,搭起来晾晒,大功告成。

随着时代的变迁,擀毡和许许多多饱含人类的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不可避免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淡不出我们的记忆。

来源:祖厉河搜狐网

红色胜地·西部陶都

原标题:《延续千年的民族传统技艺“擀毡”》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