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5年前的朋友圈会比现在好玩?

2020-08-16 21:33
广东

原创 院办瓦特 跳海大院

当代人的最近动态,都不在朋友圈了。

“换头像,改签名,更新朋友圈背景”,才是年轻人发泄情绪或记录生活的最新三件套。

事实摆在眼前,越来越少人在朋友圈分享日常了,就算分享,也只是“三天可见”,过期不候。

就连院办身患多年“不刷到上一次浏览的地方绝不停手”的绝症,最近也不药而愈。

曾经的朋友圈,它热闹又红火,大伙儿在熟人朋友的气氛里释放自我,分享生活,在互联网用猛力整活。

院办算是后期的微信移民,那会儿就冲着朋友圈功能去的。

朋友的大规模迁移,逼得我放弃微博,转移阵地。后来熟人圈子里放飞自我的精彩,着实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真香沉迷。

当年刚上大一,QQ空间第一时间设置了“仅自己可见”,来躲避学长学姐偷看我初高中的矫情病句。

于是,朋友圈成为了我和宿舍狗友,以及社团沙雕们的段子集合地。

那会儿就是流行这表情包

芒果的人设反差,更是惊掉了院办的下巴。

去年跟芒果玩“摇不对拍大赛”,她毫无费力地就赢了舞王小龙,舞渣实名认证。但从芒果的早期朋友圈可以看出来,她一度闹得比乐队的夏天还热烈,扭得比亚洲舞王还带感。

芒果翻看自己的朋友圈,躁了整整一年,不过那些矫揉造作的句子倒是替她记住跟主唱握手的细节和温度。

关注芒果微博的狗友一定会发现,芒果很少更新。她说待在熟人的圈子里,发啥都比较安心。

而“闷声喝酒第一名”的院办小龙,虽然一直自称闷骚,但我从没看她骚过,直至我们交换了古早朋友圈,才知道她戴上假发后的矫揉造作,同样是她的金牌骚操作:

谁没有过当美妆博主的梦

刚开始玩朋友圈那会,我们都对朋友圈怀抱极大的热情,生活里再小的事,都会在朋友圈说上两句。

那时候根本不存在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该中分还是剪个Lisa的刘海,发个朋友圈五分钟就有答案,看到地球上出现奇怪的生物体,也毫不犹豫地发上来给大伙乐呵一下:

朋友圈除了是你当时的情绪出口,还承载着更重要的“记录成长”的功能。

全世界的人都对“第一个”“第一次”“第一条”,有着非凡的执着。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发言,其意义也堪比一次大型朝圣。

有人记录着第一次试探性地向这个熟人的小世界招手的激动:

有人把人生座右铭用来跟互联网民打招呼示好。

能看出来,心灵鸡汤在早些年还是看透人生的优秀文学代表。现在回头再细品,7年前的鸡汤不仅不显做作,还能反哺现代心灵:

有的人一直更新自己的第一条朋友圈,直到遇上了喜欢的男生在底下留言,舍不得删掉就一直保留到现在。

院办的第一条朋友圈,是跟好几年没见面,173厘米的大傻个舍友倒腾了一晚圣诞树的事儿,还有她看总裁文赐我的“世界上最单纯最善良的小天”马甲。

后来在2016年2月别人的朋友圈留言里,我才发现这声称呼以后的发展情节,全是见不得人的禁忌虐恋。

那时候朋友圈还没有“人设”的概念,大家把最纯粹的开心或难过都丢到朋友圈上。院友跟院办分享,自己现在回看能扣出迪士尼乐园的尴尬文案:

“好大啊!四通,68元。” 6年前青涩的快乐,纯粹又可爱。

朋友圈里的朋友,是QQ空间接轨来的,但想要确认谁是你微信里最好的兄弟,还得看同样移民来的点名游戏有没有你。

没有滤镜和显瘦模式的生图,也没有怕被套上绿茶的标签,对朋友的性格印象更是简略又直接。“遵守游戏规则,实事求是,让朋友多多了解你,2013年一定要幸福”同样透露出那会365个真情流露的祝福。

其实,我还蛮想念那些可以发分辨率不高的日常照片的日子,老朋友随手分享今天去哪遛弯了,哪个拐角的花又开了,或又碰到什么倒霉事儿说出来让大伙乐一下。

那时候,大家的日子都过得有声有色。

很多时候,我们对世界上多数美好事物的认知、需求,或对新事物的渴望,大都是通过好朋友来拓宽的。

熟人交际的好处,就是沟通噪音自动减少。比如小龙不需要刻意翻译,院办们都知道她又花了五分钟找火星文翻译器,才有了这段精彩的文案;而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商业互捧的发型真好看,每一个点赞都显得真诚浪漫。

最初的朋友圈真实精彩,是因为那会儿它还是个私密的圈子。到后面微信的发展方向是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承载了更多的功能。

于是老师、家长、老板、同事、健身房销售、Tony老师和微商,都要加你的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各种你不认识的头像和不知所云的内容更新。

再之后,甚至你的微信头像都成了公司广告的免费陈列板,害得你只想就地隐身。

院办狗友的近期遭遇

最后,大伙儿不得不开始隐藏和删除以前的自己,或是展示尽可能完美的人设,或是做个小透明。微信本身无功过,只是人们令其承载的功用太多了,以至于逐渐偏离了熟人交流的初衷。

微信之后的社交软件,大都是本着陌生人社交去的。对用户而言,刚接触时新鲜又刺激,对平台来说,也便于完成用户量的积累。

然而,陌生人社交终归有它的瓶颈。当新鲜感逐渐散去,一些社交压力涌现,总令人怀念起熟人社交平台的魅力——一个互联网上最热闹温馨的避风港。

这样一个避风港,想必应该具备几点条件。首先,功能简洁,能保证正常的交流,但不至于被异化成其他工具。其次,应该还有一些私密性和互动性,保障我们的深夜emo文字不被人diss,朋友间分享生活动态,可以有保持和增加亲密度的互动。

就像刚开始用微信那会儿,只有“微信团队”和暗恋的那个男生的心跳感。

时过境迁,朋友圈难以回到从前,但老朋友毕竟都在,只是需要一个和朋友分享近况的新地方。

而“老朋友,新地方“ ,正是一款叫“有记APP”的社交APP的slogan。它要做的,便是试着为在网上流浪的老朋友们,打造一个符合上面预期的避风港。

来朋友国,一个和朋友分享近况的新地方:

拿编辑部来举例。

院办在大院群里发邀请,跪求大院姐妹们一起扩充有记APP的圈子,分享生活中的小事,一起把枯燥的办公室生活,过成编辑部故事的日记簿。

“有记APP的表情没有其他平台的阴阳怪气,微笑还是微笑的意义。“

“有记APP界面挺清爽的,摆脱微商和tony的统治,而且半天不刷也不会错过在意的人的动态。“

院办们认真严肃地贯彻落实,在有记APP乱记录无意义的生活小事的法则。比如院办小天,真的每天坚持不懈地在&院办们,组队一块吃夜宵。

&,是有记APP中的一个特别功能(就是图片中的“和我一起”),作用不仅在提醒对方,它还代表着院办们跟我的非凡关系。

有记APP的主页里,专门有一个栏目“和我一起”,按照时间线来记录我们一起做过的蠢事,吃过的夜宵,和撸过的憨憨猫——

和院办小高的故事流

这个功能跟其他社交app相比,更加强化了一对一的关系,强调这件生活小事的瞬间是我跟你一起完成并标记的。

比如院办土土标记了&小天一起发达,不仅在我的页面中会同步出现,在打开院办土土的主页时,还会自动记录我和他之间共同发生的所有小事,而且其他院办是看不见的。

和院办土土的故事流

也许这个功能现在还没啥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你就知道你们之间经历的那些小事有多重要,比如这个月院办长的膘,多少都有小天的功劳。

除了这个,有记APP还可以记录”我和朋友的足迹“,虽然院办最远还停留在”省委办公厅老干部工作处。“,但也不妨碍我们对地球版图的追逐。

青山七惠的《温柔的叹息》里,弟弟一直在坚持做一个实验,不带任何个人主观情绪去记录姐姐的一天生活。

我也去试着记录了一个月,发现坚持记录会让生活变得更有趣。不是生活变有趣了,而是这种轻松无压力的记录,让我们可以从平凡的生活里,看到生活烟火气的魅力。

这同样也是有记APP宣扬的态度。

在发表生活小事的时候,系统还会自动推荐适合添加的生活类话题,当然,你也可以跟院办一样设置自己的话题,聚沙成塔以后作为自己的生活集,增加记录的意义。

用有记APP记录生活小事,其实更像是写给未来自己和朋友的互联网回忆录,真真实实的事实,最打动人。

现代人大概已经不需要想方设法去扩充朋友的量,但依然需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深度。各自保留可爱和展示真实,不断记录身边的小事,就是最好的途径。

原标题:《为什么5年前的朋友圈会比现在好玩?》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