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5年前的朋友圈会比现在好玩?
原创 院办瓦特 跳海大院
当代人的最近动态,都不在朋友圈了。
“换头像,改签名,更新朋友圈背景”,才是年轻人发泄情绪或记录生活的最新三件套。
事实摆在眼前,越来越少人在朋友圈分享日常了,就算分享,也只是“三天可见”,过期不候。



朋友的大规模迁移,逼得我放弃微博,转移阵地。后来熟人圈子里放飞自我的精彩,着实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真香沉迷。
当年刚上大一,QQ空间第一时间设置了“仅自己可见”,来躲避学长学姐偷看我初高中的矫情病句。
于是,朋友圈成为了我和宿舍狗友,以及社团沙雕们的段子集合地。

芒果的人设反差,更是惊掉了院办的下巴。
去年跟芒果玩“摇不对拍大赛”,她毫无费力地就赢了舞王小龙,舞渣实名认证。但从芒果的早期朋友圈可以看出来,她一度闹得比乐队的夏天还热烈,扭得比亚洲舞王还带感。


而“闷声喝酒第一名”的院办小龙,虽然一直自称闷骚,但我从没看她骚过,直至我们交换了古早朋友圈,才知道她戴上假发后的矫揉造作,同样是她的金牌骚操作:

刚开始玩朋友圈那会,我们都对朋友圈怀抱极大的热情,生活里再小的事,都会在朋友圈说上两句。
那时候根本不存在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该中分还是剪个Lisa的刘海,发个朋友圈五分钟就有答案,看到地球上出现奇怪的生物体,也毫不犹豫地发上来给大伙乐呵一下:

全世界的人都对“第一个”“第一次”“第一条”,有着非凡的执着。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发言,其意义也堪比一次大型朝圣。
有人记录着第一次试探性地向这个熟人的小世界招手的激动:

能看出来,心灵鸡汤在早些年还是看透人生的优秀文学代表。现在回头再细品,7年前的鸡汤不仅不显做作,还能反哺现代心灵:

院办的第一条朋友圈,是跟好几年没见面,173厘米的大傻个舍友倒腾了一晚圣诞树的事儿,还有她看总裁文赐我的“世界上最单纯最善良的小天”马甲。
后来在2016年2月别人的朋友圈留言里,我才发现这声称呼以后的发展情节,全是见不得人的禁忌虐恋。

“好大啊!四通,68元。” 6年前青涩的快乐,纯粹又可爱。



其实,我还蛮想念那些可以发分辨率不高的日常照片的日子,老朋友随手分享今天去哪遛弯了,哪个拐角的花又开了,或又碰到什么倒霉事儿说出来让大伙乐一下。
那时候,大家的日子都过得有声有色。

熟人交际的好处,就是沟通噪音自动减少。比如小龙不需要刻意翻译,院办们都知道她又花了五分钟找火星文翻译器,才有了这段精彩的文案;而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商业互捧的发型真好看,每一个点赞都显得真诚浪漫。

于是老师、家长、老板、同事、健身房销售、Tony老师和微商,都要加你的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各种你不认识的头像和不知所云的内容更新。
再之后,甚至你的微信头像都成了公司广告的免费陈列板,害得你只想就地隐身。

最后,大伙儿不得不开始隐藏和删除以前的自己,或是展示尽可能完美的人设,或是做个小透明。微信本身无功过,只是人们令其承载的功用太多了,以至于逐渐偏离了熟人交流的初衷。


然而,陌生人社交终归有它的瓶颈。当新鲜感逐渐散去,一些社交压力涌现,总令人怀念起熟人社交平台的魅力——一个互联网上最热闹温馨的避风港。
这样一个避风港,想必应该具备几点条件。首先,功能简洁,能保证正常的交流,但不至于被异化成其他工具。其次,应该还有一些私密性和互动性,保障我们的深夜emo文字不被人diss,朋友间分享生活动态,可以有保持和增加亲密度的互动。

时过境迁,朋友圈难以回到从前,但老朋友毕竟都在,只是需要一个和朋友分享近况的新地方。
而“老朋友,新地方“ ,正是一款叫“有记APP”的社交APP的slogan。它要做的,便是试着为在网上流浪的老朋友们,打造一个符合上面预期的避风港。
来朋友国,一个和朋友分享近况的新地方:
拿编辑部来举例。
院办在大院群里发邀请,跪求大院姐妹们一起扩充有记APP的圈子,分享生活中的小事,一起把枯燥的办公室生活,过成编辑部故事的日记簿。

“有记APP界面挺清爽的,摆脱微商和tony的统治,而且半天不刷也不会错过在意的人的动态。“
院办们认真严肃地贯彻落实,在有记APP乱记录无意义的生活小事的法则。比如院办小天,真的每天坚持不懈地在&院办们,组队一块吃夜宵。



有记APP的主页里,专门有一个栏目“和我一起”,按照时间线来记录我们一起做过的蠢事,吃过的夜宵,和撸过的憨憨猫——

这个功能跟其他社交app相比,更加强化了一对一的关系,强调这件生活小事的瞬间是我跟你一起完成并标记的。



也许这个功能现在还没啥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你就知道你们之间经历的那些小事有多重要,比如这个月院办长的膘,多少都有小天的功劳。


我也去试着记录了一个月,发现坚持记录会让生活变得更有趣。不是生活变有趣了,而是这种轻松无压力的记录,让我们可以从平凡的生活里,看到生活烟火气的魅力。
这同样也是有记APP宣扬的态度。



现代人大概已经不需要想方设法去扩充朋友的量,但依然需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深度。各自保留可爱和展示真实,不断记录身边的小事,就是最好的途径。
原标题:《为什么5年前的朋友圈会比现在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