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时集之变”
原创 新沂市融媒体中心 新沂发布
时集,如同一列动车,奔驰在时代的轨道上。
在全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越开越快,越开越欢。
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3.2%;总部经济税收同比增长189.2%;工业应税销售收入预计完成3.1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长26%。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能有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近几年,“时集之变”,律动人心,催人奋蹄。时集镇党委书记陆波说:“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四个关键词’的指引,得益时集干部身上,有‘永争第一、埋头苦干、永不言败’的精神特质。”
时集镇农民集聚区创新创业产业园内生产车间一角一
落后思变,从“工业立镇”出发
时集镇通过产业增加区域竞争力,凭借项目找准发展支撑点,在盘活闲置资源上下足绣花功夫,建“旧巢”引“新凤”,激发产业园区活力。从2016年起,按照“大众创新先行区、万众创业典范区”的目标定位,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创业中心,打造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备、政策措施配套、创新创业条件完善、服务能力显著的创新创业基地。园区总规划面积1700亩,其中一、二期已建成标准厂房17栋10.6万平方米。三期项目已于2019年10月启动,将建设标准厂房20栋,包括3栋钢结构厂房、12栋双层混凝土厂房、5栋3层混凝土厂房,配套建设商业街区、工业展厅、综合楼等附属设施。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5家,其中新能源和新材料类企业9家,绿色食品类企业6家,总用工460余人。
方宇是时集镇创新创业产业园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作为第一批入园企业,目前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年总产值超过2000万元,带动就业80余人。谈到入园感受,方宇说:“时集镇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贴心、舒心、暖心的服务氛围,还有对待高企的政策、对待人才的态度,都深深吸引着我。”
“工业立镇” 是序曲,现在的时集正走在“工业强镇” 的路上。先进思变,向“产业高地”挺进。以汇海新材料、腾富光学、保信密封件、二五七特显等高企为基础,以食品包装材料、医用包装材料、环保形等新材料产业为核心,以水蜜桃果酒、木槿花科技、如佳食品、五鼎农业、滋百农等企业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带动发展的“时集效应”,资源集聚、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时集的发展证明,产业转型升级是出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高目标,就是形成一览众山小的产业高地。
目前,园区入驻的15家企业,有的从扶持传统产业升级、裂变而来,有的通过招商引资“无中生有”而来。时集将招商作为打造“产业高地”的中心工作。时集一直坚持大招商格局。“书记镇长领衔招商”,每周都有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班子成员每月必须外出招商一次,分管负责人一半时间用于招商。
创新创业产业园一角二
思变中的不变,心无旁骛高举发展大旗
时集干部不谈“不可为”,而是想着“怎么为”;不谈“不可能”,而是设法“变可能”;不谈“舞台小”,而是唯恐“时间不够”、“能力不够”。
为抢一个项目,时集一位招商员跟踪了3年,坚持每周给客商发送信息。
每个月,时集镇所有班子成员都要在镇里转上一圈,每到一个在建的项目现场都要下来看看。“月月看、户户到”项目巡查制度已经施行2年,一月一次,风雨无阻。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心无旁骛高举发展大旗,始终着力为群众谋幸福。”在介绍时集发展经验时,时集镇党委书记陆波的话振聋发聩。
2018年9月起,时集镇开始启动农房改善工程。房屋未建,规划先行。建设伊始,时集镇党委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杜绝“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秉承“农民的房,农民说的算”的理念,把政府门打开、把办公室前移、把发言权交给农民,与农民零距离、面对面,倾听农民的意愿、满足农民诉求。从项目的规划选址、方案设计,施工建造等方面,都充分征求百姓意见,让农民意愿贯穿于农房改善工作各环节。时集镇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对标对表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以农房改善撬动乡村振兴,奋力跑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加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在新型社区规划建设中,时集镇按照“3+3+2”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3个城镇社区(幸福里、安康、祥瑞)、3个搬迁新建型社区(桃花源、桃花居、白科)和2个改善提升型社区(明甫、温墩)。山东村“桃花居”集居区一期96户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二期166户正在着手推进,3个城镇集居区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将陆续开工建设。“桃花源”新型农村社区位于时集镇北大门的白石村,北靠踢球山林场万亩桃园,西有秀美踢球山和天鹅湖田园综合体。规划占地145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设房屋共3种户型266套(含老年房),并配有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礼堂、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可满足搬迁群众多种需求。目前一期102户已交付使用,二期84户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附属设施施工,三期80户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桃花源”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产业特色明显。社区坐落地白石村作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重要组成区域,周边4公里范围内覆盖有3万亩水蜜桃种植基地,800亩木槿花种植基地和近千亩鲥鱼特色种养业。二是就业灵活方便。社区周边建设有镇创新创业产业园,该园已建标房20.6万平方米,在建标房10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5家,使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三是生态环境优美。社区作为石小线农旅观光大道重要节点,紧邻新庄水库和天鹅湖田园综合体,环境秀美宜人。四是生产生活便利。社区一公里范围内遍布多个大型超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快递点、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搬迁群众可享受到便捷的生产生活条件。俗话说“安居乐业”。为村民改善居住条件、提供优质的住房环境,仅仅是个开始。交了房,做好村民乐业的“后半篇文章”更为重要。时集镇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特别适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我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紧扣“蜜桃小镇”定位,形成了集水蜜桃种植、销售、物流、存储、深加工等全产业链集群,全镇发展水蜜桃种植面积4万亩,水蜜桃产业及延伸产业链年总产值达10亿元。今年52岁的焦亚洲,一家四口从白石村小焦组现搬迁到桃花源小区28栋2号,面积187平方米,屋子大了,房间多了,去年又靠承包20亩桃园赚了8万多元,当谈起如今的生活时,老焦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已搬迁到桃花源小区16栋2号、面积153平方米的谢士卫一家有4口人。谢士卫主要是开车送货,其家属梁盼娜在创新创业产业园鑫帝服装厂上班,月收入3000元左右。
以往,“桃花源”只存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是虚无、是缥缈的;如今,“桃花源”在时集镇已成为实景,全镇村民逐步过上“桃花源”般的幸福生活。
农民集聚区滨河公园三
回答好“一个桃能做多大”
“一棵桃树一亩稻”。种一棵桃树,收入抵得上种一亩水稻?
这话谁信?时集镇的桃农。
时集镇虽属于丘陵岗地,但土壤矿物质含量高、含水量少,非常适宜桃树生长。
“完全没想到!我家11000棵水蜜桃全是2012年才种植的,去年采收了24万公斤,今年桃子长势喜人,按去年的市场价格,净利润60万元不成问题哩。”时集镇的水蜜桃种植大户呼兆龙把水蜜桃账算得细着呢。“收成再差,一棵树结下的果子也能卖上千把块钱,收成和价格好的年头,一棵树三四千元都能挣下,‘一棵桃树能抵四亩稻’。”
近年来,时集镇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信息、品牌、资源等要素整合力度,通过组建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建设水蜜桃交易市场等手段,扶持壮大水蜜桃产业,让时集水蜜桃从“提篮小卖”大步跨进了上海、杭州、南京等一线城市。通过与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新沂桃产业研究院”,对新沂市桃产业发展思路、品牌创建、科技创新、桃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做足文章,促进桃产业“开枝散叶”。建设时集水蜜桃全程质量体系追溯系统,搭上“互联网+”快车,全镇电商户增至212家,快递单量超150万单。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依托时集镇创新创业产业园,推动一产、二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果酒、桃汁等高附加值产业,延伸水蜜桃产业链,实现产业层次和居民收入双提升,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50亩信息化冷链物流交易中心、600亩“四新”展示基地,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配套。因势利导、激发动力,大力营造“发展水蜜桃产业就是能致富”的浓厚氛围,激发群众投身产业创业致富的热情。引导桃农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资金入股,经营收益40%作为村集体收益,30%作为公积金和再生产费用,20%作为全村群众分红,10%作为低收入农户专项扶贫基金,通过这项措施,农民每亩每年可获得1500元以上股份分红。时集正从桃花、桃叶、桃枝、桃胶、桃果、桃核、桃汁等入手深入挖掘桃产品,围绕桃产业链条抓招商、抓孵育、上项目,将桃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奋斗的汗水浇灌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实干的精神照亮了梦想的星空。时集镇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笃定勇毅直面风险挑战,沉着从容办好自己的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接续奋斗,时集的前行道路必将而更加宽广明亮。
农民集聚区房内一角短评:
时集镇把短板拉升为追赶超越的跳板,精准发力,是实现洼地崛起的重要原因。
补短板,首先要有自我革命的闯劲。长和短都是相对的,要勇于跳出自己看自己,在和更高标准的比对中发现差距和不足,而不是满足于纵向比较的“显著进步”,沾沾自喜裹足不前。
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短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绝非一蹴而就能补上,必须把问题研究透彻,把路径论证清楚,一步一个脚印地系统推进。
最后,还要有一往无前的干劲。战略路径选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时集持续推进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创先争优等行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干部中形成“见第一就争、见奖杯就夺、见红旗就扛”的价值追求,成为迅速发展的关键保障。
原标题:《解码“时集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