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关良、吴湖帆、周鍊霞等当年如何合作绘画与“不同而和”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20-08-09 09:43
来源:澎湃新闻

多名书画家共同创作一幅书画作品的现象是中国书画史上的普遍现象,八大山人和石涛就曾合作《兰竹图》,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等巨作也是傅抱石、关山月等合作的成果。

澎湃新闻获悉,从8月8日起,在上海程十发美术馆正式对外展出的“星光璀璨·不同而和——上海中国画院藏合作画展”就是以呈现当年一批名家如潘天寿、吴湖帆、刘海粟、谢稚柳等的合作作品为主的展览,共展出作品共计40多件(组)80余幅,展现了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于各个时期、结合不同的题材和绘画语言而绘制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

1956年8月1日,为纪念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画家赖少其、潘天寿、吴湖帆、刘海粟、谢稚柳、程十发等十位国画家曾共同合作完成了《开天辟地——开宗明义第一章》山水卷,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正式成立后,画家们的合作画是上海中国画院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左起:王个簃、程十发、郑慕康、朱梅邨、谢之光、唐云

在上海程十发美术馆呈现的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合作画的旧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王个簃、程十发、郑慕康、朱梅邨、谢之光、唐云在一张大画案前合作作画的瞬间,每位画家神情各异,王个簃指点纸面,程十发手拿调色盘,唐云专心挥毫,谢之光手捏毛笔,准备添加内容。

左起:李秋君(背坐者)、侯碧漪、吴青霞、陈佩秋、庞左玉、周鍊霞等一起合作作画

老照片也记录了当时的女画师李秋君、侯碧漪、吴青霞、陈佩秋、庞左玉、周鍊霞等一起合作作画的情景。

左起:张炎夫、吴青霞、张聿光、程十发、邓怀农

合作画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集体创作的物质呈现,不仅使观者领略到画家在合作中碰撞出的火花,同时也被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所感染。每一位风格独特、性格鲜明的画家都能在合作画的集体绘画实践中以“不同”的笔墨“合力”而成一件令人赞叹的作品。这种彼此关照、通力协作的“不同而和”的艺术合作精神在今天仍旧有其积极的意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主办方认为,这个展览不仅丰富了大众对于这些国画大师的印象,拓宽了人们对于海派美术、新中国美术的认知,画中呈现出的这种彼此关照、通力协作的“不同而和”的艺术合作精神在今天仍旧有其积极的意义,为当下的主题美术创作提供了启发与借鉴。

在中国历史上,画院古已有之。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不少中国画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组成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上海中国画院于1960年正式成立后,吸收了活跃在上海的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入编。

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大会

正如赖少其后来回忆说,当时所要成立的中国画院在性质上完全不同,“我们成立中国画院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虽借用画师、画士两种职称,但名同实不同;我们所谓画师、画士是赋予新时代的含义的。”当时除了画院筹委会成员傅抱石、潘天寿、唐云、王个簃、谢稚柳、刘海粟、伍蠡甫、吴湖帆、贺天健、陈秋草、白蕉、汪东、沈尹默等人外,画院最开始暂定的是53位筹备画师,最终的69位画家中,除了56个正式画师外,还有13个名誉画师,其中女画师就有9个,如李秋君、陈佩秋、庞左玉、陈小翠、陆小曼,吴青霞、周炼霞等。

纪念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时的合影

当年在新社会的调度和调配下,不再走市场的画家们以薪金制的方式支持日常生活。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的不少艺术创作因此都紧紧围绕一些主题创作而展开。

此次展览中无论是山水、人物、花卉,笔墨纵横,酣畅淋漓,见证着画院画师们各怀绝技,和而不同。在创作上,为反映当时社会各界的精神面貌和建设成就,画师们深入工农兵中与群众同吃同住,体验民众真实的生活。如,傅抱石50年代带着画家在全国画真山、真水,提倡新国画主义。在创作上很明显的转变是,这时期画家们转战南北,多为陕北高原的风景。

据程十发美术馆提供的资料与相关报道介绍,展览中一幅长3.48米的手卷《开天辟地》创作于1956年,由吴湖帆、潘天寿等11位画家通力完成的。卷首书有的“开宗明义第一章”由赖少其题写,点明此画为“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纪念”而作。

十八张一套的山水合作图册《江山如此多娇》,是上海中国画院山水组全体画师以每人绘制一幅作品的体例组成的。包括珠穆朗玛峰、杭州西湖、武汉东湖、桂林山水、黄山、泰山、井冈山等,从没去过珠穆朗玛峰的吴湖帆画的插上红旗的珠穆朗玛峰,谢稚柳则画了他喜爱的西湖,贺天健笔下则是镇江的北固山。

吴湖帆《江山如此多娇·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谢稚柳 《江山如此多娇·春后西湖》

朱屺瞻 《江山如此多娇·祖国山河无限好》

贺天健《江山如此多娇·天下第一山之北固山》

唐云《江山如此多娇·大江东去》

画有十多种果蔬的《农业大丰收 国庆万象新》中的合作画家包括唐云、江寒汀、张大壮等。1958年朝鲜政府代表团访沪,当时画师们集体创作的《东风喜报牡丹开》也在展览中亮相。

画师集体创作《东风喜报牡丹开》欢迎朝鲜代表团访沪,1958年

伍蠡甫、沈迈士《蕃瓜弄》,1965年

值得一记的是,1973年,林风眠落户上海中国画院后,也定期准时参加院里组织的政治学习,创作座谈。同时,他和唐云等一起合作国画作为赠送的礼物。他也会为了院里创作山水组画《长江万里展新图》的任务而和国画组的老少画家一起体验生活。

展览也展示了应野平、朱梅邨、姜大中、郁文华、程十发等五人合作的彰显新中国车间女工新貌的《线圈车间新貌》,唐云、陆俨少和张守成取意毛主席诗词“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合作绘制了名为《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新时期风景画等。

唐云、陆俨少、张守成《青山着意化为桥》,1965年

196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在京举办上海花鸟画大展时极为轰动,当时的画院汇聚了许多现代最优秀的花鸟画家,有“半壁江山”之美誉。其后上海中国画院开始组织编撰《花鸟画谱》,参与的画师为谢稚柳、唐云、张大壮、江寒汀等知名画师,但均未留名。与画家作品突出个性特点相比,《花鸟画谱》中的画法,都是易学易懂、正宗正脉的技法,适宜于初学入门。此谱当年一出,曾经风靡一时,成为当时美术学院学生和书画爱好者们争相临摹的范本。在这次合作画展中,这些课徒稿也一并亮相。

《花鸟画谱》局部,参与的画师为谢稚柳、唐云、张大壮、江寒汀等画师

《花鸟画谱》局部,参与的画师为谢稚柳、唐云、张大壮、江寒汀等画师

 

《花鸟画谱》局部,参与的画师为谢稚柳、唐云、张大壮、江寒汀等画师

 

《花鸟画谱》局部

   

《花鸟画谱》局部

前一段时间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的谢之光、林风眠、关良三人展也曾展出一些合作画,如以写意与简笔见长的关良与朱屺瞻的多幅合作作品,此次合作展又再次呈现了关良与朱屺瞻的一些合作作品如《醉打山门图》。

关良、朱屺瞻 《醉打山门图》

据悉,此次展览持续至12月6日。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张艳